战丽波,李光仲,王云创,邢 娟,闫 鹏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对社会适应性最先展开研究的是美国新西兰学者LEL和CONE,他们认为社会适应性是个体在社会生存环境交互作用中的心理适应,即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应对[1]。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社会适应性的内容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心理学理论普遍认为,社会适应性是指个体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2]。医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工作环境很复杂,对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出更大的挑战。而情绪智力是与社会适应性息息相关的概念,在很多维度上,二者都能够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和支撑。因此,本文对医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性的现状进行实证调查,旨在了解医学生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性现状、相关性及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性的预测作用,从而为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改善提供新的途径。
医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人际交往范围较窄,因此医学生在人际、情感、适应等方面的状况有待改善。为寻求提高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途径,于2017—2018学年的上学期在我校的五年制本科生中选取690名不同专业一年级到四年级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和生源地。
在年级分布上,大一204人,大二195人,大三201人,大四90人;性别分布上,男生358人,女生332人;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独生子女480人,非独生子女210人;在是否学生干部方面,大学期间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为 299人,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为391人;在生源地分布上,城镇学生428人,农村学生262人。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研究工具为《斯科特情绪智力测验问卷》和《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调查问卷》。《斯科特情绪智力测验问卷》包含对他人情绪调节、对他人情绪评价、对自己情绪调节、对自己情绪评价、情绪运用5个维度共21个条目,问卷分数范围为1~5分,依次代表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太确定、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情绪智力水平越高[3]。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调查采用方从慧编制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调查问卷》,问卷包含学习适应、未来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和人际适应5个维度,共计23个条目,问卷分数范围为1~5分,依次代表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太确定、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个别题目为反向计分,所有题目得分越高表明社会适应能力越强[4]。
实施过程中共发放问卷722份,回收有效问卷6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6%。
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将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性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见表1。表1显示,医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性在总分及不同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或P<0.01),说明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情绪智力各维度上得分越高,被试者的社会适应水平就越高。
表1 医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医学生的情绪智力及其各个维度对社会适应性的预测力如何,分别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
以情绪智力量表总分作为自变量,以社会适应性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智力对社会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见表 2。
表2 医学生情绪智力总分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情绪智力不同维度对社会适应性的预测作用,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以情绪智力的5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以社会适应性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情绪智力的5个不同维度中,对他人情绪评价、对自己情绪调节、对自己情绪评价以及情绪运用4个维度先后进入回归方程,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极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其中对他人情绪评价维度最先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为0.358,显著性达到 0.000;其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对自己情绪调节维度,回归系数为0.262,显著性为0.000;接下来进入方程的是对自己情绪评价维度,回归系数为0.136,显著性为0.001;最后进入方程的是情绪运用维度,回归系数为0.120,显著性为0.002。具体见表3。
表3 医学生情绪智力不同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调查显示,医学生情绪智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文着重比较分析了医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医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情绪智力总分以及对他人情绪评价、对自己情绪调节、对自己情绪评价、情绪运用4个维度对社会适应性具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
总体上医学生的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水平都有中等偏上的表现,但仍然存在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情绪智力与社会适应性呈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特别是情绪智力能够对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P<0.01),为提升医学生社会适应水平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不妨从提高情绪智力的角度来提高医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
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更多地担负起培养医学生情绪智力的重任。医学生正处于情绪认知能力和调节能力发展的转折期,也是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能否利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方法对学生情绪智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