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培训”模式在小儿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专科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2019-01-22 05:43:44李丹丹王欢欢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总带科室护士

李丹丹, 唐 蕾, 王欢欢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外科监护室, 河南 郑州, 450007)

伴随当代医学水平的持续发展,现代民众在健康方面的需求呈持续提升趋势,护理体系的专科化逐渐发展为全球护理体系的重点策略[1-2]。小儿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的护理工作风险大、操作复杂、仪器精密、技术新颖,对新进护士颇具挑战,而要培养1名专业的CICU护士则需要更为科学的培训模式[3-5]。在后MOOC时代下,各种网络课程培训模式逐渐兴起[6],本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持续改进,初步建立了一套“探索问题+师生合作”“视频课堂+线下座谈”“理论争鸣+情景操作”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培训模式,又称“(1+1)3培训”模式。本研究于2016年在CICU实行“(1+1)3培训”模式,并与传统培训模式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新入CICU的24名护士设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0~24岁,平均(22.01±1.22)岁,本科23名,大专1名。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新入科的24名护士设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0~24岁,平均(22.08±1.28)岁,本科23名,大专1名。2组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普通的培训方案,在实现护理部拟定的各项培训计划后,对于新入科的护士由总带教做入科宣教,同时发放1份CICU新护士培训计划表后分到各个小组,分别指定一位带教老师来安排具体的计划表任务,期间参加医院和科室的业务学习和操作培训,每月进行相关的考核工作,培训期6个月。观察组在实现护理部的相关培训规划之后,针对新加入的护士依据“(1+1)3培训”模式进行培训。

1.2.1 授课内容的改变: 观察组前期由护士长、总带教、小组长将科室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流程整合列出提纲,针对每个主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由总带教陈列出来,每周一个主题。周一总带教通知本周要进行的主题,周三让每个学员分别讲述自己有关于本主题学到的内容,学员间互相回答问题,总带教从旁强调、点拨、引导[7]。周六学员各自阐述本周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此次主题的问题,相互讨论解决办法,依靠“探索问题+师生合作”的模式来认真的研究相关知识点。

1.2.2 授课方法的改变: 观察组打破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采用“视频课堂+线下座谈”方式,即护士长、总带教、小组长讨论相关知识,再由总带教进行整合、编辑,最后打包上传至科室公用的云端,供学员下载学习。此外,开辟科室图书角,建立微信培训群,利用网络软件开通直播间,鼓励学员讨论学习。“视频课堂”不同于线下课程,其可以在各时段供学员观看学习,护士能动性较高[8]。每个月底,科室组织学员进行1次线下座谈,由总带教主持,座谈会分为抢答、情景再现、百家争鸣3个环节,每期评选一个冠军得主,并发放小礼品,通过“理论争鸣+情景操作”最大可能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加深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培训前后理论成绩,比较2组培训效果满意度以及后期工作中同事的满意度评价。理论成绩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理论掌握越扎实。培训效果满意度由医院自制量表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同事满意度评价各由3名医生同事和护士同事对2组护士进行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即为最终得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培训前后理论成绩

培训前2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2组理论成绩均优于培训前,观察组理论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培训前后理论成绩 分

与培训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培训效果评价

观察组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事评价中,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1+1)3培训”模式下,新入科护士的工作能力更得同事的认可。见表2。

表2 2组培训效果评价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1)3培训”模式培训之后新入科护士理论考核得分(96.96±1.65)分,高于对照组的(71.96±2.31)分,证明新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参与培训护士的理论水平。分析原因, “(1+1)3培训”模式模式并不是单纯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强调工作中发现问题,再从工作中解决问题,问题的开始以及结束均践行在相关的临床工作。“(1+1)3培训”模式中基本的课程设计重点参考省级机构拟定的培训目标以及配套的能力要求等,并综合了CICU科室的专科特性和相关的儿童医院的基本特征,依靠该导向来开展学习,其中的理论培训并非仅仅限制在专科领域,也充分关注健康教育、科研教学以及整体素养的提升,综合临床实践等活动,提升护士察觉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素养[9]。

“(1+1)3培训”模式能够让参加培训的护士从被动的接受新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极大地提高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1+1)3培训”模式得力于后MOOC时代的发展,借助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采用“视频课堂+线下座谈”方式,在视频课堂中,通过带教老师的引导,让新护士主动发现问题,结合带教老师的点拨,让新护士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在线下座谈的过程中,新护士针对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疑问以及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与其他学员分享,结合学员们提出的问题,带教老师通过讲解,让学员掌握相应知识点。本研究结果显示,“(1+1)3培训”模式培训之后护士培训满意度评分(95.50±2.60)分,高于传统教学方案的满意度评分(84.21±2.57)分,可见新入科护士对“(1+1)3培训”模式评价较高。

“(1+1)3培训”模式能够让参与培训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其综合能力。 “(1+1)3培训”模式关注学员对相关知识的思考,倡导学员在临床活动内探寻问题,依靠针对问题的有效思考和讨论,实现良好的师生合作以及有效的处理,培养其综合的医护思维和素养,进而形成不盲从而积极获取其他人士指点的良好素养[10]。“探索问题+师生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还可以促使其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一方面更好地保障患儿的安全,另一方面促进科室团结,利于科室营造和谐的氛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事评价中,无论是护士还是医生,对“(1+1)3培训”模式下新入科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可见“(1+1)3培训”模式下,新入科护士的工作能力更得同事的认可。

猜你喜欢
总带科室护士
临床护理总带教老师胜任力与角色压力的相关性
巧克力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