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2019-01-22 11:49侯福康
智能城市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规划设计乡土

侯福康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分公司,广东 肇庆 526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着眼社会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部署。围绕乡村振兴,加大村镇建设,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当前乡村规划建设当中的主要方向。针对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有些成功了,而有些出现了问题。出现问题的一般都是规划上缺乏引导,设计上缺乏创新,因此深入研究分析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 美丽乡村的内涵理解

1.1 创造地方美

创造地方美需突出乡村文化上的传承与创新,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对乡村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因为乡村的民俗文化是乡村运转的灵魂所在。建设美丽乡村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凸显出乡村的特色,继承和发展乡村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保证当地村民能快速地适应乡村变化。文化是根,根不变,生活和交往的氛围虽然变了,但核心不变,还是熟悉的乡村生活,这样村民才有归属感和满足感。

1.2 创造生活美

乡村生活到处都填充着生产,而乡村景观又是生活的外部表现,所以,美丽乡村建设当中生产和景观之间以生活为内在逻辑,互为一体。如果景观不适应生产那就变成了单纯的景观,可有可无。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务必要突出乡村的现实生活,把生产、生活以及景观规划进行整合,促进多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1.3 创造建筑美

美丽乡村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乡村的门面,建筑规划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人对空间的感受。建筑的面貌影响乡村的外在形象,建筑的规划应突出文化、地貌等多因素,体现地域特色。

1.4 创造环境美

美丽乡村要构建宜居环境,重点是要突出乡村卫生环境整治,环境卫生清洁。为此需要有规划、有制度、有方案的做好保洁工作,确保乡村环境卫生。

1.5 创造生态美

一般乡村往往位于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田园风光优越,美丽乡村的建设务必要尊重现有的田园风光和地理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合上述内涵分析,在现有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当中突出表现十大主要模式,包括产业型、生态型、城郊集约型、文化传承型、社会综合治理型、渔业开发型、环境整治型、草原牧场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等。这些模式虽然不同,但实际核心不变,都是在上述五种美丽乡村内涵上的建设模式,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2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问题研究

2.1 乡村建设的典型问题分析

结合上述内涵分析,目前我国现在的乡村主要表现出四个特征:垃圾靠坑,污水靠蒸,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总体看,大多数乡村的自然环境是非常优美的,但是如果深入到村民聚集区域,就会随处可见白色垃圾,尽管乡村已设有垃圾回收定点,村民建筑旁边也有垃圾坑。但是垃圾坑当中的垃圾要非常长的时间分解,而且坑比较小,垃圾堆积起来非常不美观,且没办法合理处理,很多只能直接焚烧,特别到了农忙时节,又有秸秆等产物于是只能焚烧。虽然有强制性的规定,还是有很多村民在偷偷焚烧,成为乡村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

2.2 问题成因分析

2.2.1 套用城市规划

乡村规划建设套用城市规划的突出表现为仿照城市规划思路在乡村修建很大的广场,不考虑村庄的实际情况修很宽的道路,填塘造园,推山削坡,大亭子,大牌坊,欧式栏杆,人工草坪,城市花箱等等。实际上,这些元素在乡村并没有作用,突出的只是美丽乡村的外壳,而不是内涵,简单地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看作是一项复制的技术,技术高超但没有内涵,造成大量浪费,与乡村的环境格格不入,也并不美观实用。

2.2.2 不尊重村民意愿

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不尊重村民的意愿,为了突出技术而把村民拒之门外,不关注村民的需求。上述的无用元素造成了村民生产工具没有地方放,广场也空置没有人活动造成大量浪费。关键还是因为部分规划套用城市规划那种自上而下的城市一般套路,希望能够快速地实现乡村社会、土地使用的城市化的政治任务,但不考虑乡村空间内所蕴含着的各种自然逻辑,不尊重村民意愿,缺乏因地制宜的思考,脱离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3 案例分析

结合上文分析,在进一步探索美丽乡村规划之前,先看一个典型的美丽乡村规划的设计案例,基于案例来看美丽乡村规划的思路。

以湖北黄冈市陈策楼的规划案例来看,规划设计当中首先突出乡愁这个概念,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以及村民富裕的目的。然后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依托乡村自然优势,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以乡土化来打造美丽乡村。进一步研究陈策楼的历史文化内涵,突出红色文化内涵,围绕谭秋故里彰显红色文化,并由此进行乡村旅游规划,实现旅游带农业,以农业促进旅游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项目区以水塘和地形为基础,以谭秋故里及周边的中央水岛为核心,沿水域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并以此为基础串联各个洲岛,构建出特色产业与乡村融合的空间脉络。同时改造村落建筑,植入红色旅游配套的建筑。并尊重乡村的田园风光生态要素,规划休闲农业项目,形成红色乡村旅游+特色休闲农业的综合体。

4 乡村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思考

建设美丽乡村就是改善上述乡村建设中突出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突出乡村的自然条件和乡土文化优势,凸显乡村发展的内涵式发展。

4.1 针对案例的思考

4.1.1 要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传统的理念

结合上文的案例,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中,村民的审美意识是不足的,规划设计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引,要注意村民的意愿关键在生产方面。他们关注收入如何提高,农具如何放,农忙时人手不够怎么办,农闲时不想出远门,活动中心太远不想去等贴近村民生活的问题。由于很多农村年轻人都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接触的都是城市的理念,回到农村为了给家里人更好的居住条件,通常要盖个小洋楼,但是却没有考虑小洋楼是不是符合乡土特色,对乡土特色民居不屑一顾。而且部分村干部同样有这样的观点,在美丽乡村的实际规划中,这种观点并不利于建设。所以要在规划上进行指引,村民建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显摆,虽然可能有这样的风气,但本质上还是为了改善住宿条件,所以这个意愿是可以参考的。作为美丽乡村的规划者,要考虑乡村的整体风格来规划建筑风格,拆旧建新,即便是新建也应当围绕乡村的整体风格来建,这样不仅尊重村民意愿,也能突出乡土文化的创新发展。但注意拆旧建新并不是把所有的传统建筑全部拆掉,一些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是乡土文化当中的精髓,要保护起来,在规划当中这些建筑是灵魂所在,所以要突出一个意识,就是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修缮,对老房子进行登记,挖掘文化内涵,保护其原有结构和外观,这样才是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体现。

4.1.2 要建立村民为主体的乡村规划模式

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在乡村地形条件、地理环境、水温因素等自然环境基础上,结合乡村的农业生产以及文化习俗来构建的。这其中村民对生活的意愿将直接影响村庄的建设,特别是在空间形式上。为此,要围绕以村民为主体建立规划设计的模式,因为单纯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已经不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并且会有错误的示范,对乡土文化造成非常大的破坏。而以村民为主体,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比较有价值的改进方向。在规划设计之前调查村民对乡村建设以及住房建设的意见以及想法,满足村民的意愿。要特别注意存在宗族管理形式的乡村,产权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规划就是一个空谈。如果村民不愿意拿出有产权的土地,根本就实施不起来。比方说,因为道路比较窄,集体商议要进行拓宽,但部分村民不愿意,结果实施不起来。

4.2 针对规划设计的进一步思考

要明确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不是城市规划,尽管是要实现城市化,但发展的逻辑并不一样。所以在规划设计当中必须要以乡村特色为主体,突出乡村审美、本地特色并反映乡土风味。

首先要有乡村审美观,乡村的美突出表现在乡土气息,朴实、原生态以及简单。乡村的构成可以简单,但乡村美却可以丰富多彩。美的元素非常多,实用的并且直接的,在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美,还要考虑美的实用性。

其次,在规划建设中要尽可能地采用乡土材料,突出本地特色,也可以推陈出新,用能够彰显特色的材料来建设,特别是建筑,要注意保证建筑风格与乡村风格的一致。

5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规划设计当中,美丽乡村规划是目前的主流方向,是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比较有效的一项举措。在具体的规划设计当中要突出乡土文化特色,围绕本地特色来展开规划设计,树立乡土文化的自信自觉,并引导村民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来,才能将农村蜕变成美丽乡村。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规划设计乡土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研究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乡村规划中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江油星火村为例
基于小型核电站构建海岛型微电网的规划设计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