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贞 臧 赫 张金华 孟欣宇 苏苗苗
阅读疗法(bibliotherapy)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疾病治疗的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心理和精神因素引发的问题与疾病[1-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阅读疗法,能够增强临床心理护理的可操作性,为心理治疗与护理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方法[3]。目前阅读疗法在临床护理研究中,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呈现出拓展与延伸之势。但其适用于何种人群、研究热点集中于哪些领域以及发展趋势如何等,有待进一步探讨。而内容分析法通过选取文献样本、确定分析单元、制定分类标准、编码及结果分析等步骤,可描述文献信息量与变化,从而对文献内容加以有效的预测和推断[4-5]。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近十年来的阅读疗法临床护理研究文献进行深度分析,以探讨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阅读疗法的临床护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Pubmed、Sciencedirect以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bibliotherapy”、“reading therapy”、“阅读疗法”、“书目疗法”、“图书疗法”、“阅疗”为主题词,检索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阅读疗法相关文献。同时,根据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再进行二次检索。共获取文献1 187篇。文献纳入标准:研究设计类型为实验性研究和类实验性研究的阅读疗法临床护理研究文献。排除标准:会议论文和非学术文献(读者来信、文摘、书评、读后感等)。由3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篇硕士论文和46篇期刊文献作为内容分析文献。
1.2.1 文献编码
采用开放式对文献进行编码,即预先不设定分类,在阅读内容时写出笔记和小标题,反复通读文献,记下所有可能的小标题[6]。再将编码后所产生的类别、核心概念间的关系进一步提炼、加工和整合。
1.2.2 制作类目分析表
以文献数量、研究对象、研究主题、评估方法、效果评价方法、干预周期、基金资助及质量控制等8个方面为分析维度。将每个独立成篇、结构完整的文献作为1个分析单元。并对其进行编码和分类,制作类目分析表。
1.2.3 量化处理
量化处理包括评判记录和信度分析。评判记录:记录每个分析单元中分析维度是否出现或出现的频率。信度分析:由3名研究人员担任评判员,1名为主评判员,2名为助理评判员,同时对分析单元进行评判。其中3名评判员相互同意度是0.87,信度为0.93,评判一致性较高。
1.2.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处理。用频数、百分数描述各观察变量的总体分布情况。
2007-2016年阅读疗法临床护理研究文献数量及趋势见图1。
图1 近10年阅读疗法临床护理研究文献发表数量趋势图
2.2.1 研究对象
阅读疗法应用于非手术患者的文献占70%,其中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占非手术患者的30%,抑郁症患者占24%,化疗患者占12%,其他研究对象如失眠、酒精依赖和强迫症等患者共占34%(表1)。
2.2.2 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以焦虑、抑郁为主,共28篇,达59%(表2)。
2.2.3 评估和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客观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的文献有35篇,占74%;采用客观评价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的文献40篇,占85%。使用的测评工具包括量表、自设问卷和生物医学测量工具(表3)。
表1 研究对象分布(n=47,篇)
表2 研究主题分布 (n=47,篇)
表3 评估和效果评价方法分布 (n=47,篇)
表4 干预周期分布(n=47,篇)
表5 基金资助及质量控制分布 (n=47,篇)
2.2.4 干预周期
干预周期明确的有29篇,占62%,其中4周及以上者占60%(表4)。
2.2.5 基金资助及质量控制
有基金资助的有11篇,占23%,其中省级项目资助8篇,占70%,市级项目资助3篇,占30%。标有质量控制的有22篇,占47%(表5)。
我国阅读疗法实践研究于2007年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7],有效地带动了阅读疗法临床护理研究。图1显示,2007-2008年文献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因为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阅读疗法属于新生事物,极大的提高了其研究的热情与动力。但2009-2011年研究陷入低谷,而2011年以后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再次达到高峰,主要由于近年来阅读疗法实践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理论研究趋于成熟,有效地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7]。同时,许多医护人员认识到了阅读疗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对阅读疗法的认可程度和研究兴趣。
研究对象是阅读疗法所要研究的个人、群体或其他社会单位。研究主题是阅读疗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时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由于心理问题极为明显,以及化疗患者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和经济负担,极易成为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而阅读疗法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8-11]。表1显示,阅读疗法临床护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化疗等非手术患者(70%)。研究主题则以焦虑、抑郁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与研究对象心理问题特征相符。此外,围手术期患者因疾病知识缺乏且手术后多伴有疼痛,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而情绪的调整在患者疼痛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可导致人的痛阈和疼痛耐受力降低,使疼痛加剧[12]。通过阅读相关读本,不但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还能转移患者注意力,扭转其消极情绪与态度,从而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因此,研究对象还涉及手术患者,研究主题与之对应为认知和情绪控制。但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和手术患者研究数量较少,需要深入研究。
评估是阅读疗法实施的第一步,也是阅读疗法实施的基础。效果评价能够确定患者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同时也是研究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评估和效果评价作为阅读疗法实施的必要条件,其方法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评估与效果评价方法能够真实全面反映患者的心理状态,但其操作和实施较为复杂,且结果容易受到研究人员个人意识、认知及理解力等影响,以致说服力较差。表3显示,采用客观评估(74%)和效果评价方法(85%)的研究居多。此方法能避免主观评估和效果评价方法的缺点,以量表或问卷作为测评工具,客观收集和分析资料,操作简单且无需过多的专业培训,但该方法不能全面的反映心理问题和分析结果。为了系统、全方位、多层次的对阅读疗法临床护理研究进行评估和效果评价,建议采取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干预周期是影响阅读疗法效果的重要因素。陈永静等[11,13]认为阅读疗法干预周期应≥4周,方可产生良好的阅读治疗效果。表4显示,干预周期≥4周的研究占60%,可见,此观点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肯定与验证。说明为确保阅读疗效,阅读疗法临床护理研究干预周期应≥4周。
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能够评价该领域研究水平,同时也可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方向[14]。质量控制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表5显示,阅读疗法在临床护理研究课题中,以省级项目资助为主(70%),市级项目资助次之(30%),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此外,研究中标有明确质量控制的论文占47%,可能与论文格式、医护人员写作风格不同,用其他表述代替了质量控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