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娟,李 颖,曹高凡,张 霞*
(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1.ICU;2.护理部;3.神经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脑卒中俗称“中风”,其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是我国致病死因第一位的疾病[1]。脑卒中以缺血性脑卒中多见,即“脑梗塞”,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一过性晕厥、头痛、肢体感觉麻木、口角歪斜,甚至昏仆、偏瘫、失语及意识模糊等。多数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或精神情绪异常[2]。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而精神情绪异常则往往被忽视。常见的精神情绪异常表现有头痛、头晕、失眠或嗜睡、易疲劳、痴呆、记忆力下降、易哭易笑、忧郁、焦虑等。其中失眠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中医护理技术的不断拓展,我们对临床中风失眠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技术联合CBT干预,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选取2016年01月~2018年01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均为脑梗塞)后失眠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主观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n=24,自愿选择接受药物治疗)和观察组(n=26,中医护理技术联合CBT干预)。纳入标准:(1)中风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患者均经我院头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在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制定的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2)失眠诊断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表现为长时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辗转反侧而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长不足;或睡眠时易醒且醒后不容易入睡,严重时彻夜不眠,多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4]。西医诊断参照失眠评价量化指标制定。(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行选择入组。排除合并严重的肝、心、肾和造血功能障碍的基础疾病,合并严重感染或处于恶性肿瘤晚期。排除存在酒精、药物(苯二氮卓类)或毒品依赖者。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7~81岁,平均(63.25±7.13)岁,病程5~68 d,平均(24.34±7.16)d;观察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8~80岁,平均(64.14±7.33)岁,病程6~67 d,平均(25.12±7.1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采用镇静催眠类西药口服药物治疗方法,常用苯二氮卓类。每晚睡前2片口服。
1.2.2 观察组
采用中医护理技术联合联合CBT干预方法:(1)穴位按摩法:运用交通心肾、调节气血的手法。取内关、神门、三阴交3个穴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10 min,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5]。以五个手指分捋患者头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达到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6]。根据中医辨证的不同,对心情烦躁引起肝郁化火型失眠,可以手指揉擦脚掌心涌泉穴。以引火下行,平抑肝火[7]。如患者为体质虚弱的心脾两虚型,采取摩腹手法。具体方法是,躺在床上,用手掌心环绕神阙穴(即肚脐)做逆时针抚摸(注意一定要逆时针)[8]。对表现为面色潮红、手心发热的阴虚火旺型,可揉捏或拇指点按足内侧太溪穴,以交通心肾,安心睡眠[9]。2次/d共4周。(2)耳穴埋籽:神门、肝、胆、脾、胃、心、肾穴位,取生王不留行耳穴埋豆法。首先消毒耳穴或耳廓,待消毒干后,用镊子夹取粘有生王不留行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好。耳穴贴压时要稍施压力,按压数秒即可。每贴压1次,在耳穴上可保留3~5天,期间每日按压2~3次,贴压5天为一个疗程。共4疗程。(3)中医心理调摄CBT干预:①保证环境舒适、安静,合理调控室内温度和光线,减少探视,指导患者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刺激性饮食,给予睡眠卫生指导,指导制定和养成规律性休息计划。②耐心倾听和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给予开解疏导、安慰鼓励,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使患者能乐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以轻松的情绪进入睡眠状态。③对康复期患做身体放松锻炼、情绪刺激控制和呼吸训练,设计并协助逐步执行睡眠限制方案等,确保患者情绪和机体从紧张状态逐渐过渡至松弛状态。
(1)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10](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紊乱7个因子。若得分≤7分,表明睡眠质量较好,若得分>7分,表明睡眠质量较差;(2)应用症状自评量表[11](SCL-90)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包括90个项目,每项目均包括5个不同选项,计分0、1.2、4分不等,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心理健康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s)
SCL-90恐怖 抑郁 焦虑 敌对 总分观察组 26 14.06±2.81 1.51±0.57 2.38±0.42 2.21±0.47 2.29±0.53 173.58±28.57对照组 24 14.22±2.94 1.48±0.61 2.35±0.44 2.18±0.67 2.25±0.64 174.48±27.81 t--0.281 0.771 -0.472 0.527 0.063 -0.244 P-0.78 0.445 0.639 0.601 0.950 0.809组别 n PSQI总分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s)
SCL-90恐怖 抑郁 焦虑 敌对 总分观察组 26 10.46±2.93 1.06±0.62 1.21±0.67 1.37±0.37 1.59±0.72 163.51±24.57对照组 24 14.52±2.34 1.49±0.64 2.35±0.14 2.08±0.41 2.03±0.73 140.28±25.64 t--4.83 -2.384 -7.032 -3.672 -2.433 2.758 P- <0.001 0.021 <0.001 0.001 0.019 0.008组别 n PSQI总分
中医认为,中风患者多属阴虚阳亢,患病后气血更亏,阴阳失衡加重,最终督脉受损,心神被扰而作失眠。失眠进一步耗损阴阳气血,使脑髓筋肉失去濡养而中风。失眠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神经功能康复,还会加重卒中的危险因素,甚至导致中风复发[12]。
中风后失眠患者单纯应用西药口服,对睡眠质量改善作用不显著,还会产生药物依赖及代谢副作用。患者中风后由于脑病功能受损,认知行为也受到部分限制,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担忧导致产生消极心理问题,不仅会加重失眠症状,而且还会影响其救治和后期康复质量,需加以重视。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后,我们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中风后寐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实施穴位按摩法,简单、易行、经济,配合耳穴埋籽及中医情志调摄进行认知行为综合干预,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矫正。通过中医护理干预实施,也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也更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发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