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数学创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采取开放式探究的教学方法,开放课堂、开放学生思维空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结果,精心选择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何理解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明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主要任务。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审美能力为主,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集体探讨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
1、允许和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速度(快、中、慢)学习和发展。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不一,在理解、运算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要允许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延长学习时间,而相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缩短学习时间,允许他们存在差异。在某些问题上不对学生作统一要求,可以适当采取差异教学。
2、允许和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一部分教师在新课教学时或解题过程中,由于还存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总担心学生不理解藏不“按部就班”解题就会被扣分,所以在备课中已经帮学生设定了一套学习方法,让学生沿着既定的思路走下去,这样就大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3、允许和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课业的前提下,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三、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1、鼓励学生方面:
(1)鼓励学生相互探讨、大胆质疑。学生的质疑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也是给学生创设研究性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体现。例如,在教学《小数乘以整数》这一部分内容时,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数中的小数位数相同”这一关键的新问题时,我就营造了课堂讨论的气氛,首先让学生通过预备课从上到下,再从下而上观察题中两组式子,然后让他们发现并总结出“因素与积的变化规律”。
(2)鼓励学生向教师挑战,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课堂在师生关系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往往使学生陷于“言听计从”的境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逐步建立一个敢于向教师挑战的课堂气氛。
(3)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例如,我在教学六年制人教版五年级第一册的《分数乘法》时,教材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数乘以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这个结论是针对于教材上面的内容总结出来的。但有一个学生就提出:“我觉得这样是犯了科学性的错误,虽然这句话是根据上面的推导而得出的结论,我觉得作为结论,应该有它的严谨性。课本里面的这句话就缺少了严谨性。我觉得应该改为这样“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这位学生的问题实在出乎我的预料,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说法,鼓励他写信向编委会提出意见,结果全班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4)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否定权威的结论。否定权威,对于小学生来说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鼓励学生合理的对权威的否定,不但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对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方面。
创新型教学模式是运用现代教与学的理论,重新规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启发、讨论等具体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积极主动,因此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精心的选择。
(1)实施“问题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路定师路”从学生出发,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旨在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为指导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中做到师生互问,生生互问,使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辨过程中主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
(2)“讨论激励型”教学。通过强化课堂教学的讨论环节,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对学生参与讨论不人为地设定框架,允许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供大胆质疑、展开想象。教师评价以激励为主,整个教学在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抓好课堂教学设计每一环节,不断开拓创新,激活学生学习主体精神,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作者简介:罗军(1983至今),男,汉族,大专文化,四川省南部县人,一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数教学工作,成绩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