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平
摘 要:意境特征的分析一直是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所在,是古代诗人、词人所追求的表达方式。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独特的运用,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表现手法及特征进行浅析。意境起源于道教,它经历了千年的蜕变发展,最先应用于中国古典美学,先秦时期就有意境之说,随着历朝历代直至清朝,意境的分析日渐成熟。作者认为意境的形成是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与作者内心流露的情感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意境;古代作品;表现手法;特征
1.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更深层的艺术理解,是对作品产生的一种令人感悟、深刻领会所要表达的艺术境界,也是作者在作品中将主观情感和客观的实际生活联系糅合在一起,使二者能够更好的有机结合,更好的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显露出来,同时也能够使读者在情感的领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给读者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其实,意境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只是在作品中蕴含了很多种作者所要表达内心情感的表现手法,以更好的创造出一个更加富有生命力和生动的思维情感世界。
2.古代作品中意境的表现手法和特征
2.1意境表现手法
在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意境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特征。
2.1.1意境的两种常见表现手法
一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主要通过对所见的景物的描绘,从而烘托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一般隐藏在景物的描绘中,从而形成情景并茂的方式,情景交融完善了意境的创造。二是虚实相生这种方式主要是在作品中体现虚实的质感,在景物的描写中,常常将虚与实结合起来,在意境的结构创造中发挥作用。
2.1.2意境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第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的是情感和画面可以在读者的眼前浮现,从而可以使作者的想象力得以激发,使作者的情感受到感染,作者通过景物的观察,可以激发自己的创作情怀,二者的结合可以使作品更加出色,使作者的精神境界更高。
景中藏情的手法是唐代诗人李白擅长采用的,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李白在送别好友孟浩然的过程中,其恋恋不舍之情通过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诗歌前两句描写了三月的景色,分别写了送别时间和送别地点,而后两句主要写了孤帆和浩瀚的长江,描绘了友人孟浩然乘坐小舟慢慢消失在海岸上,衬托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李白运用浩瀚的长江和远去的故人的帆船,将作者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1]。
在情中见景的应用中,作者一般都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将自身的情感尽情地抒发。例如,《金缕衣》写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要表达珍惜时间这一主题,通过比喻的方式,采用花开折枝这种比喻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花开折枝的情景,通过这一比喻方式,将珍惜时间这一主题更加充分地表达出来。
在采用情景并茂手法的过程中,作者将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使自身的情感和景物充分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使作者和读者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结合不同的景物,分别描绘“落月”“江枫”“渔火”等,作者也从听觉角度描写了“乌啼”“钟声”。通过这些意象的描述,读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联想到作者夜晚在枫桥的场景,将作者的孤寂和凄凉的情感充分展现出来。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將自身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写手法,衬托作者凄凉的情感,达到了情景并茂的艺术创作手法。
第二,虚实相生。文学作品的表达经常会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这种表现形式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特征中,虚实结合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主要描写的是实际的景物,诗人在游园的过程中看到台阶上的青苔,觉得非常扫兴,转身要走,可是这时却看到了满园的春色顿时豁然开朗。尽管作者没有走到园子的内部去欣赏满园的春色,但通过对一支出墙红杏的观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从游园的失望到最后的欣喜,意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两种意境的变化和作者自身情感的变化息息相关。
唐代诗人贾岛的诗《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表面意思指的是要用十年的时间才能打造一把好的宝剑,这是诗歌主要描写的实际景象,但通过仔细的分析发现作者还表达了更深层次的内涵,自己寒窗苦读十年,却得不到重用,表露出渴望被重用,渴望为民打抱不平。虽然这一深层内涵并没有在诗歌中直接表现出来,但通过作者对宝剑的描述,使人们想想到这一情景,让人回味无穷。作者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带来更加震撼的描写效果。
2.2意境特征
2.2.1意境特征之韵味无穷
韵味无穷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的显著特征,体现了意境最高境界,可以形成独特的审美特征。
2.2.2意境特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表达的过程中,韵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焦点,作者并没有在文章中明确表达,但读者通过自己的领悟可以感受到,可以充分把握作者的情感内涵。读者在对文章的韵味进行领会理解的过程中,阅历不同,感受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别,这种韵味是一种美好感受[3]。尽管文章没有继续,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却一直在蔓延,读者尽管已经读完作品,但对内容的感受却还在继续。例如,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就是对小说的整体概括,讲述了人物的争斗和英雄的成败,表达了人生漂浮不定的感慨。开头仅仅几十个字就将一部恢弘的巨著概貌呈现出来,使读者的思绪穿越时空,感受到当时的此情此景,其人其事。
3.结束语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一个特殊的理论,是文人墨客用来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在读者的心目中会形成一种情境。意境又是一种特殊的抒情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许多著名的古代诗人都会采用这一种抒情的方法。尤其是唐代的李白、韦应物等诗人都非常善于采用意境手法来烘托自己的情怀。
参考文献:
[1]李英哲.古代文学中的意境美[J].北方文学,2017(36):65.
[2]郁慧娟,赵建军.古代文学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多维建构[J].阴山学刊,2017,30(06):100-103.
[3]刘岚.对古代文学中意与境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7(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