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新区孙庄初级中学 张友稳
地方文化中包含较多的资源,将其中的文化资源应用在初中语文校本中,能够改变传统单一的课程开展模式,并对我国语文课程展开不断地完善和统一,这也是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方式之一。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深入了解周围生活中包含的文化现象,进而体会到文化的魅力。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项内容:第一,导向性原则。资源开发利用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整个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再选择相应的课程资源。第二,适应性原则。从身心发展和语文文学特点两方面展开研究,将学生作为整体,因此整个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需要将学生作为中心。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既要符合当今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符合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特点,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结合。
教学活动中,对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中的地方文化资源加以开发,除了将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外,还可改变现阶段单一、陈旧的课程模式,对地方课程体系、国家课程体系形成有效补充,由此可为地区校本课程研发提供新思路,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
针对学校而言,借助地方文化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利用,除了可同我国现阶段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外,还可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提高本土文化资源利用率,以此开发独具特色的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加快素质教育进程。针对教师而言,借助地方文化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更新自身课程观念,转变课程意识,增强教师专业素质。针对学生而言,借助地方文化资源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可对学生所提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予以满足,促使学生对周边的文化现象予以细心关注,学生自身也可借助地方文化的熏陶,对地方文化魅力加以感知,加深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充分调动起来,并在语文课程学习活动中实现自身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在新课改中,古诗词的数量和难度都大幅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较大,许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排斥心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地方方言文化应用在其中。
例如,在江淮方言中存在大量的古词古意,部分与文言文中的含义相通,语序与文言文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特殊句式,如状语后置句,其中的修饰成分在被修饰成分之后,该句型在文言文中的数量也较多,其中包含“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语句。通过以上语句能够看出,古诗词中的名词通常为单音节,如江淮方言中也存在许多单音节,学生可以根据江淮方言中的倒装句对文言文的倒装句进行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深入理解。
写作作为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对其展开重点关注。由于写作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而多数学生的写作素材不多,导致在写作时经常出现词汇匮乏的现象。
在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需要具有真情实感,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内容可能与学生实际身心发展存在差距,无法激发出学生对写作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点。例如,食物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以地方美食文化为例,让学生将其作为素材进行写作。地方美食文化中包含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食物进行写作,也可以参照《舌尖上的中国》的形式创作一篇描写地方美食的文章,这种方式既能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又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不断拓展知识和积累知识。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将重点放在文化知识中,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在新课改中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目前,语文教材的综合性有所提升,并且加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地方民俗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资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灯市、庙会、赛龙舟等活动。在组织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收集该项文化活动的背景资料,让学生采用演讲或者汇报演出的方式,将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同学和教师,并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这种方式能够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到民俗文化了解中,同时展开综合性的学习,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丰富和拓展。地方文化资源能够涵盖各个方面的内容,要想在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中对其展开充分有效的开发,就需要将文化资源内容与初中语文课程相互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方文化,同时实现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
写作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且写作能力为学生须具备的语文基本素养之一,同时也为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及生活的一项必备能力。实际上,语文写作过程中,多数学生对语文写作持有消极态度,不愿主动参与至语文写作活动中,使得部分学生即便完成写作任务,所写出的文章也欠缺真情实感,文章质量难以大幅提升。因此,写作成为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新课标中针对初中学生语文写作提出要求指出,学生以多角度出发观察生活,努力发掘生活中的丰富多彩之处,同时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应具有真情实感,将自身对人生、社会及自然的感悟、体验予以表达。
由此可见,从自然、社会、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为增强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且因地方文化资源多隐藏于学生生活及所处社会中,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感知地方文化魅力,调动学生写作热情。江淮地区历史悠久,且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可为学生写作提供大量素材。教师可鼓励学生主动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及自然风光等,对地方民风民俗加以了解,通过感悟、观察,获取写作素材,丰富文章写作内容。若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苏州园林为例,带领学生参观苏州园林,除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外,还可以读促写,帮助学生完成参观游览类文章的写作。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对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中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能够对初中语文校本不断加以完善。本文从地方方言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展开研究,确定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进而达到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充分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