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军,宋银萍,郝彩宁
(1.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3.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 044000)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代表和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健康、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核心任务[1]。同年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了《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并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描绘了体育旅游发展的蓝图[2]。2018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推进幸福产业服务消费质量提升[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出台的体育与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陕西体育产业、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持续发展,2016年陕西省体育局、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陕西省“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促进“体育+”发展势态,着力推进体育与旅游、科技、教育和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4]。2017年《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要围绕“全运会”的举办,打造知名赛事,推动陕西体育旅游发展[5]。201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疗养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培育低空和水上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以运动体验、休闲和观赏为特色的体育旅游,建设一批特色体育旅游小镇,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6]。2018年陕西举办体育旅游休闲大会更是以“跟着赛事游镇安”为主题,提出要依托体育赛事综合带动效应,打造自主“体育+旅游”的品牌,加快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见,陕西密集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要将陕西建设为全国重要体育旅游产业大省和西部体育旅游经济强省。
目前,学术界对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集中以下几方面:(1)体育旅游概念与内涵。Delpy(1998)认为体育旅游是离开常住地参观体育活动的一种旅游类型[7]。朱竞梅(2000)认为狭义的体育旅游是参加体育竞赛和会议交流的旅游活动[8]。闵健(2002)和曲天敏(2009)指出体育旅游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9,10]。(2)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与对策。金黄斌(2013)和熊少波(2018)指出缺失规划与管理机制严重制约了体育旅游发展[11,12]。秦海生(2017)认为消费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和特色不明显是造成航空体育旅游滞后的主因[13]。(3)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与营销。蒋龙(2015)认为要从山野、冰雪、水韵、民俗和康体五方面打造甘孜特色体育旅游产品[14]。苏建军(2018)指出整合体育旅游要素、培育大型体育旅游集团才能提升陕西体育旅游产品创新能力[15]。张油福(2018)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挖掘可形成本地特色体育旅游产品[16]。(4)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与策略。石晓峰(2017)指出关注参与者的需求特点是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关键点[17]。耿松涛(2016)认为从产品开发能力、营销创新方式和运营管理三方面构建海南体育旅游市场运行机制[18]。梳理文献发现体育旅游的成果增长很快,研究内容逐渐多元化,但仍存一些不足,如研究停留在问题与对策分析层面,对当下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探讨不足,无法揭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形式与内容,在实践指导性上还有待加强。面对陕西经济转型和体育旅游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分析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和政策建议,旨在为陕西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提供决策依据,真正使体育旅游成为陕西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就业创业的新亮点和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贡献者。
陕西拥有举不胜举的名山、峡谷和河流,体育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为户外攀岩、爬山、水上娱乐、康体疗养和意志挑战等体育旅游提供了绝好的场所。据调查统计,陕西省现有野营、攀岩、摩托、汽车等训练场10余处、滑雪场6处(西安3处、铜川1处、商洛1处、宝鸡1处)、漂流景区10余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2处、水上运动场(馆)120余处、体育旅游主题公园近10家。近年来,体育旅游逐步得到陕西各地政府的重视,成功举办了系列体育旅游赛事,加强了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推动体育旅游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旅游发展格局。关中是陕西体育旅游的发展龙头,其核心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和杨凌,体育旅游定位都市体育休闲、竞赛、康疗和健身,建设了各类城市运动公园、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公园等。陕北河核心区包括榆林与延安,定位红色、边塞、竞技、风情体育旅游,开发了登山攀岩、水上漂流、高原挑战、革命体验、沙漠探险和民俗体验等体育旅游项目。陕南核心区包括汉中与安康,主打户外生态体育旅游品牌,以水上运动、户外探险、远足野营和低空滑翔体育旅游项目为主。
1.2.1 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意识薄弱,机制体制不灵活
陕西体育与旅游融合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对体育与旅游的融合了解不深,融合什么,如何寻求二者的融合点等,缺乏推动融合的积极性。陕西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体育局还未从宏观层面开展大规模的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资源调查,也缺失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规划设计。同时,鉴于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真正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场规制和出台量身定做的政策还不够具体、深入,导致短期开发、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问题比较突出。此外,市场管理权的争夺与控制,致使体育旅游产业市场运作体系还不完善,使得体育旅游产业集团在体育旅游项目招标管理、项目运作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方面无法形成有效管理体系,限制了体育旅游产业集团的战略运营与管理。
产业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间的横向融合和产业链的交叉融合。目前,陕西体育文化还未实现完全的商业化运作,产业化程度比较低。开发的体育产品,以竞技和赛事类型居多,而竞赛表演类、娱乐类的规模有限,进入到旅游消费领域的更少。陕西体育产品的单一结构、专业化及独特功能,致使体育产业难以突破自身产业边界,限制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横向与产业链交汇融合点的形成。毋庸置疑,科技是产业融合的媒介和推动力。旅游产业中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已经很多,并且技术推动出现了很多新业态。然而,文化创意技术、数字化技术等还未能在陕西旅游产业创意与体育产业革新方面实现交叉渗透,导致体育产品的高科技性体现不足,制约了体育产品的创新与旅游功能的拓展,无法与旅游产业进行有效对接。
一般来说,体育旅游产品主要有专项产品与一般产品之分。陕西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中,如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和大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属于专项体育旅游产品,且要求参与者具备较高的体育竞技水平,限制了一般旅游者参与,导致市场吸引力不强。一般体育旅游产品往往借助休闲度假区和旅游饭店的游泳池及各类球馆、健身房开发而成,特色不明显,市场狭窄,也不适合一般旅游者使用。尽管陕西开发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旅游项目,但参与者受限,市场占有率不高,尤其缺乏国内或国际一流的体育旅游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较低,导致多数体育旅游项目处于亏损状态。调查发现参加体育旅游的游客年龄主要在40~65周岁,占比为60.8 %,对体育旅游感兴趣的游客占比仅为21.8 %。
陕西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区域,各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差异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体育旅游资源。各区域比较重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相应的体育旅游产品,如陕南生态环境好,注重开发垂钓、赛龙舟和冲浪等山水体育旅游项目,关中多名山和遗迹,主要开发登山、野营和观光等休闲体育旅游产品,而陕北则开发沙漠极限、地质探险等竞技体育旅游活动。区域之间缺乏联动发展,缺失强有力的重点发展区域与领域的引领,发挥不出“火车头”的带动作用,导致体育旅游经济总量十分有限,增速较慢,与北京、上海等体育旅游强市相比,差距很大。
体育旅游交叉人才紧缺,专业机构不足。体育旅游从业人员具有旅游专业背景的占比仅为23.29 %,具有体育专业背景的不足20 %。从事体育旅游的服务机构严重不足,无专门的体育旅游旅行社,主要通过户外俱乐部和驴友俱乐部开展,专业性和安全性较低。除此之外,还有体育旅游人员服务质量不高,体育旅游人员培训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陕西体育旅游人才的培育与创新。
(1) 产业组织集聚融合发展模式。设立体育旅游产业园区,组织体育旅游核心产业和辅助产业集聚,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生发展。以体育与旅游核心产业集聚生产要素、人才、技术,并整合相关基础设施,打造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域。如继续提升丈八高新体育产业园区、蒲城通用航空体育产业园区、关中体育用品制造园区、朱雀体育产业园区、杨凌水上体育旅游园区、长安新型体育产业园区和秦岭山地体育产业经济圈等七大体育产业园区内涵建设,大力开发体育旅游娱乐项目。通过体育旅游产业园区载体,能将体育与旅游核心产业优势传递到各自产业链上各个辅助产业,促进辅助产业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为培育和催生陕西竞争力强大的旅游企业集团奠定坚实基础。利用体育旅游产业园区,可以更好地挖掘体育旅游创意潜力,开发设计更丰富的体育旅游产品与服务,更好地共享企业资金、人才和销售渠道,大大降低体育与旅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拓宽了体育与旅游企业的盈利空间。
(2) 产品重组与延伸融合发展模式。旅游与体育文化产品都具文化属性,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体育文化内涵与特色成为旅游与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后,将体育文化的教化、传承和展示与旅游的猎奇、学习和体验相结合,形成两大产业各自的核心产品、专项产品和新型产品。对旅游产品而言,通过体育文化创意,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拓展更多旅游产品类型,从而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增值;对体育文化产品而言,通过旅游载体,有效转化体育文化产品,扩展体育文化产品功能,延伸体育文化产品链,提升体育文化产品竞争力。
(3) 技术渗透与创新融合发展模式。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就是技术创新。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旅游产业中融入动漫技术,将对旅游产业的营销宣传、形象塑造和产品开发等方面产生巨大的革新,如新业态旅游动漫的出现及旅游电子商务的加速和发展。体育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将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引导旅游消费新趋势的体育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这既为游客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也体现了体育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强大生命力。所以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通过技术这个平台,相互渗透和创新,让体育文化不断显现化和活力化,让旅游活动不断新鲜化和动感化,推动体育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1) 加强产业融合意识,创新机制体制,落实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在“互联网+”、“旅游+”、“+旅游”和“体育+旅游”战略推动下,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破除思想禁锢,转换角色,加强产业融合意识,充分认识到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带来的可观经济社会效益及发展前景。在理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的基础上,针对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与设计具体和操作性强的产业融合机制体制,改变传统产业管理机制体制,充分依托陕西体育与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制定两大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推动陕西体育与旅游资源整合、融合、共进发展。如“西安国际马拉松赛”就是陕西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体育与旅游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要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纳入各自产业发展规划中,通过构建部门联动机制,积极沟通与交流,布局重点项目作为支撑予以推进产业融合进程,推动国家和陕西省有关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和文件精神落地。此外,各级政府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提供优惠与宽松条件,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加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动力,并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经营者。
(2) 夯实产业融合基础,贯通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通道,加快两大产业融合进程。利用陕西体育与旅游产业在资源、市场、人才和经济基础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夯实产业融合基础。一方面稳步提高国家级及以上体育赛事,培育大型精品体育赛,不断提高国家级以上体育赛事数量与质量;优化地方体育赛事,如汉中龙舟赛、西安登山节等,进一步提高地方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抓住周末的有利时机,开展户外、水上、攀岩和宿营等各类体育活动,营造体育旅游氛围,增强人们参加体育旅游意识。另一方面旅游融合各类体育活动,大力开发度假、休闲、疗养、美体等体育旅游新产品,增加旅游新亮点,提升体育与旅游融合影响力。稳步推进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进程,还要打通两大产业融合通道。一是打通两大产业融合的技术通道。技术是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强大推动力,利用动漫技术、VR技术、AR技术和4D环幕系统等新技术,将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设计、旅游形象塑造等相结合,形成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通道,将体育文化渗透与扩散到旅游产业链中,形成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技术模式。二是打通两大产业融合的资金通道。必须加大对体育旅游融合项目的财政支持,充分体现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导向作用。根据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政策,建立产业融合新机制,设立各类帮扶基金,支持体育旅游产品设计。同时政府要准确定位,完善市场法规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旅游融合项目的开发、经营与合作,拓宽体育旅游的投融资渠道。
(3)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培育发展体育旅游龙头企业,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形象。在产业发展上,建设体育旅游产业园区,积极引导体育与旅游融合度高的核心产业落户产业园区,全方位打造体育文化旅游创意消费示范园区和陕西独特的体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群,大力开发体育旅游文化创意项目,不断延长体育旅游产业链,实现价值增值。在产品开发上,将旅游与体育赛事集聚融合,旅游借助体育赛事东风,不但推销了富有陕西特色的体育文化旅游产品,也着力改善了陕西旅游产品单一、落后的形象,更是对体育于旅游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将旅游与户外体育活动集聚融合,如登山、徒步、攀岩、露营等,增强了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将旅游与水上体育活动集聚融合,如漂流、龙舟赛、摩托艇、皮划艇赛等,聚集了更多的人气,形成陕西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将旅游与低空运动集聚融合,如滑翔伞、动力伞、热气球等,能为低空运动项目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通过旅游与体育产业的集群发展和互动融合,能有效整合旅游与体育产业的相关资源、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要素,也实现了两大产业链的谱系化与集团化,极易培育出陕西体育旅游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依托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研发出丰富多彩的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形成陕西体育旅游特色品牌形象。
(4) 实行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突破,带动陕西整体体育旅游发展。陕西各地市体育旅游发展差异较大,推行整体协调发展体育旅游不现实,在发展初期必须实施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先行突破。西安是陕西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体育与旅游消费高,体育与旅游产业也较发达。西安必是陕西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龙头所在。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及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推动下,依托强大而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融合丝绸之路主体生态图书馆群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等项目,发挥体育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创意、体育赛事表演和健身娱乐等优势,全方位打造西部体育旅游创意消费示范区和陕西独特体育文化消费新亮点,实现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突破,为其它地市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康复是体育产业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与人们健身休闲娱乐需求最接近的体育活动,应该是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为此,积极创新体育竞赛机制,建立多种开放性的体育赛事参与方式,将具有市场潜力与表演性质的体育竞赛活动积极推向市场,走进普通人群,形成体育健身与旅游休闲的新业态,达到体育健身与旅游休闲双赢发展。在有条件的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体育健身、健美、康养、休闲等活动项目、场所和技术支持,既增强了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和丰富性,提高了游客满意度,也改变了旅游景区只供参观游览的传统形象。重点领域的产业融合发展不但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也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拉动效应。
(5) 加强人才培养,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随着体育与旅游不断融合发展,体育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背后是体育旅游人才的竞争。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体育旅游的创意设计、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都取决于体育旅游管理人员、服务提供人员、产品与服务开发人员的专业知识、工作态度与专业技能的高低。因此,加强各类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是推动体育与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陕西各级体育与旅游管理部门要积极培训本部门管理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为体育旅游相关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陕西开设体育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诸多高等院校,根据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紧贴陕西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凝练学科专业方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体育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从根本上为陕西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用之才。陕西体育与旅游相关企业,要适时聘请省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解读政策文件精神,以便把握政府支持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与重点领域等,取得产业发展宏观上的先机。同时也要邀请高校专家进企业进行学术成果交流,提高员工专业素质与思想认识,增强产品与服务开发的前瞻性与独特性,从而提升陕西体育旅游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