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娜
(河北正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开展规划环评,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它不仅对我国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利用等方面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对规划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能够保证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通过规划环评协调性分析,能够把规划与上层位规划、环保法规、产业政策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对规划方案进行指导,从而更全面、更绿色的设计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及规模等。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规划环评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明确环保部门行使的是审查权,而非审批权。二者均要求规划的编制机关根据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完善规划草案,并对采纳和不采纳情况均作出说明。同时要求规划的审批机关,将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依据,审批时未采纳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的,只需做出说明并存档备查。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环评结论和审查意见,对于规划的编制机关和审批机关来说,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它是规划编制部门和审批部门做决策的一个参考依据,不存在法律效力。
我国规划环评的编制单位主要来自于高校、科研单位、中介机构等。受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规划环评项目日益增多。同时规划环评具有需求人员多,周期长等特点。我国面临从事规划环评方面人力资源短缺的现象。
单位接手规划环评工作后,由于项目多,要求时间紧,专业人才缺乏等特点,部分从业人员在接受短期的培训后,就开始进行编制工作,其专业水平不完全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
对于规划环评编制人员的培训工作与现阶段我国的规划环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抓住实际工作需求;二是培训老师理论性较强,缺乏经典案例分析,理论难以联系实际;三是培训制度不完善,缺少与培训相对应的考核机制。大部分学员往往是为了完成学时,无形中降低了培训效果;四是缺乏与各规划编制单位的合作,无法深入了解各规划的编制背景,导致在进行评价时针对性差,评价结果不全面。
现有的规划环评大多是对已经形成的规划初稿进行评价,因目前我国尚无通用的成熟的技术方法,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是大多数是按照项目环评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矩阵法、情景分析法、网络法等。传统的项目评价具有“定性(少)+定量(多)”的特点,而规划环评则具有的是“定性(多)+定量(少)”的特点。
规划环评应是从更宏观的层面上,用战略的眼光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不确定和难以定量的因素,如果采用项目环评定量评价的方法,不仅会导致评价困难性增加,而且可能导致评价成果不够全面。现行的规划环评技术导则中,虽然规定了规划环评的评价内容和程序,但没有明确给出不同规划的评价内容和程序,导致在规划环评实际工作中,评价人员难以把握不同规划的评价重点,导致整个评价的成果不够全面,使得环评结论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目前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参与对象选取不合理,代表性差;二是公示的环境信息不足,民众仅通过简单的公示,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三是调查问卷质量偏低,对相关问题的取材,缺乏针对性;四是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导致问卷出现信息不符,前后矛盾等问题。
建议设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审委员会,行使规划环评审批职能,委员会由各级人大直接领导。同时注意保证审批机关权威性、独立性和科学性,避免行政干预;环评机构应具有独立性;审查小组意见应得到确认;明确规划编制单位、规划审批机关、环评编制单位、环评审批机关、环保系统等各方主体权责,强化制约机制,互相监督,确保规划环评客观、公正。
规划环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环保知识,而且要有各行各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有全局观念及战略眼光。评价人员需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定期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充分提高个人素质。
针对培训,主要由以下几点建议:
(1)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及方式,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培训效率。
(2)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引入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增强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培训效果。
(3做好案例教学,从各地区、各行业选择经典案例进行研讨,总结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改善环评工程师管理制度,取消其终身制原则,将其变更为周期性考试制度,采取竞争性上岗的方式。
(5)及时对培训进行总结和反馈,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
(6)与各行业相关部门,尤其规划编制部门进行合作,开展联合培训。
改善现有规划环评的评价方式,站在战略的高度上,从宏观角度将“自我评价”模式引入规划评价工作,在规划编制初期就介入其中,指导规划编制全过程。
随着规划环评的不断开展和研究,越来越多的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将应用于规划环评中去。一是规划和政策评价法,主要包括可持续性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设立、环境承载力分析、资源承载力分析、替代方案的比选等。二是信息技术等方法,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遥感技术等。
同时针对各项规划的特点,在充分借鉴项目环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规划环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方法。从而建立一套评价工作程序、标准和技术方法,形成完善的规划环评评价方法体系,有效推进规划环评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
2018年7月16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该《办法》中要求第一次公示时间为征求意见稿编制期间,延长了公示时间。同时一、二次公示均要求在网站或媒体公开项目信息,较之前的张贴和发放调查表扩大了宣传面。以上两种做法目的是便于更多公众获悉,解决了参与对象不合理的问题;第二次公示要求征求意见稿全本公示,解决了环境信息支持不足的问题;《办法》中规定了公众意见表的格式及内容,解决了调查问卷质量偏低的问题。
针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建议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公众认识到规划与切身利益的相关性,增加公众参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规划环评的意义重大,它是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其有效性。本文通过识别制约因素,并针对制约因素深入展开剖析,最终提出建议和意见,从而确保规划环评为规划保驾护航,为国家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