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涛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铁路小学,山东 淄博 255000)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的课程内容主要有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比例等内容,其中数的认识的课程内容包括:认识并理解大数;了解自然数的公倍数、公约数和分数等。数的运算部分包括:多位数的乘除法;分数运算法则;简便运算等。方程内容中包括:方程的等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等。比例内容包括:正比例、反比例。在高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中,主要针对较为抽象的数的相关运算内容,相对枯燥,因此教师要避免在课堂教学中的重复性训练,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之中。在图形与几何部分知识中,包括有:图形的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认识平、周角,比较大小等;了解直线的垂直与平行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四边形、特殊三角形、梯形、圆;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等,掌握立体图形的侧视图等。测量部分的知识包括:利用三角板画出制定度数的角;掌握常见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图形运动包括: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进行简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图形与位置的内容包括:了解比例尺,会用数对来表示位置等。
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统计;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且能够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计算平均数等。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了解随机现象,并对其可能性做出定性描述。这部分虽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比不大,但都是可设计成探究活动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究式教学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能够使学生对事件的概率和可能性进行推测和分析,进而通过实践探究进行验证。其教学内容不仅形象具体,而且能够推动学生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所选教学内容要保证趣味性原则,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发展时期,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都喜欢去尝试探索未知事物,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严格按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教学内容要便于学生进行操作。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在不成熟的初步发展阶段,相比之下,一些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内容更适合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亲身参与实践,动手操作、探究,凸显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还要考虑到靠近实际水平的可发展水平。此外,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认知水平差异,探究内容要符合班级内部的总体认知水平,还要关注到个别学困生。教学内容也应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进行,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加深难度。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欲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态度和状态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状态中。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大多数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实现学生的探究开展。例如,在“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人在静止不动时,头部散发的热量会很多,在穿得很厚、不戴帽子的情况下,会达到15℃;从头部散出的热量会占到人体散失总热量的30%,温度为4℃时会占到3/5,零下15℃时会占到3/4,那么在达到哪个温度时,从头部散发出的热量是最多的?”
在探究教学中,多数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但作为教师仍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探究教学的调控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时间、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掌握和丰富课堂教学策略。比如在教学时间上,学生探究时所使用的时间一般占课堂教学时间总比较大,加上小学生注意力时间不易持久,因此教师时刻要通过合理有效的策略将学生及时带回到探究学习状态中;再如,在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可能会出现小组与小组之间结果不同的情况,教师也应让学生进行反思,接着让每个小组的代表陈述观点,并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小学生受其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的限制,知识水平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对知识目标不清晰的情况,教师则需要及时加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知识都能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体现,有些知识点是需要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加以理解的,这样才能促进之后探究的顺利进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与学生之前所学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常说的“一环扣一环”。这些知识的联系是否能够让学生发现取决于学生对其仔细观察和分析的程度。因此,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一节课的观察重点,指明需要观察的对象。其次还要告诉学生观察知识对象的哪些方面可以得到有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做好充分的探究准备。
在观察教学材料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对探究的问题进行思考。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其次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在实际探究教学过程中,有些探究方案或许对知识的假设存在漏洞,教师应针对漏洞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探究过程进行重新分析。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动手操作必不可少。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来看,有大量的可操作性内容可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探究“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普通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之间的异同点,接着利用量角器进行测量,找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经过思考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是其两条边,从而推理得出面积计算公式。再如,在探究从口袋中摸出指定颜色球的概率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思路:一个口袋内装有三个白球,摸出一个肯定是白球;口袋内装有两个红球,摸出来必不可能是白球;口袋内装有一个白球和两个红球,摸出来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通过实践操作将一定发生、可能发生和不可能该发生事件进行了解,明确探究思路。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发生改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日渐增多。自主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等素养的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多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思考,从而不断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