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现状得到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深水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准,探讨高职院校教师成长体系建构的策略与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是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综合体现。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首先要精通专业,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这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其次要具有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选择教学策略、选用教学媒体等;再次要具有课堂教学能力,要具备指导学生的能力,包括学生学习的指导、生活的指导、职业规划的指导和就业知识的指导。
高职院校基于专业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其基础、优势、发展空间均在“应用”上,适宜围绕地方(区域)、行业的实际与需要开展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必然要求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特别是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方面的素养。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在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同时,理论联系实践,具备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应用研究的能力,包括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与旧工艺、旧技术的改造。
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教师的三大职责,但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更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能力胆识、策略方法,特别是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等。
职业教育离不开市场,校企办学、产教结合、职业培训、学生生产实习及就业、新专业的申报和论证都是教学。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紧跟市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了解企业所需人才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并着重提升教师的社交能力,使其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确保教师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凝聚力。
基于崭新的教学形态下,信息技术呈现了迅猛的发展趋势,计算机会继续向小型分散化、专门用途化、人类化的方向发展。使用计算机的远程教育、网上教学、网上模拟实验将很快普及,作为新世纪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他会寸步难行。
高中教师成长体系的构建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基础和核心,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培养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主要的教育目标。然而,高职教师的整体质量仍不容乐观,对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高职院校在分析教师成长历程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深化。笔者在对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成长轨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共计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通常将社招的研究生作为讲师,这部分人群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不利于充分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整体需求。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在企业选聘了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客座教授,但这部分人士缺乏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无法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良好组织,且不能够深化对教学方法及流程的研究。
(二)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并未结合职称评定的基本原则,为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在职培训,大多为了响应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短期培训,使得培训工作的效力逐渐丧失,陷入形式主义的嫌疑,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了阻碍,使得教育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针对高职教师开展教育培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其综合素质,迎合教育改革实践,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三)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合理。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并未树立对自身的清晰认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能够基于对高职院校教育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升自身对高职院校教育观念的关注度,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促进高职教育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完美衔接,由于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使得部分高职教师得过且过,无法实现更好的成长。
(四)缺乏必要文化底蕴。尽管高职院校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但与高等院校相比,其起步阶段较晚,缺乏必要的文化底蕴。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认知存在不足,存在功利主义思想,对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阻碍。
第一,基于崭新的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应明确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克服将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弊端,而是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了实现对学生技能的科学培养,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利用业余时间自主搜集和整理信息和资料,了解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升教师对教育走向的把握程度,
前文已对激光雷达的构成及分类进行了简要介绍,下面将结合大气环境监测的一些关键参数所采用的探测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学校应注重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为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改进,引导教师将新方法和新思维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升教学的感召力。
第三,高职院校应注重提升教师的合作交流能力。实际上,理论和观念的创新并不是依赖于个人力量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充分发挥团体协作的价值。教师应加强与其他教师甚至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将学到的新知识进行内化,转化为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强化自身对本职工作的胜任能力。
第四,高职院校应着重强化教师的环境适应能力,注重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予以教师充分的关怀,基于对其思想状态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与其进行针对性的沟通,辅助其解决工作上遇到的难题,从而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是一切教学工作开展的根本所在。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总体水平,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间接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构建的重要价值,不仅应强化教师对学术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注重对其开展专业化的培训,不断增强其业务能力。在此过程中,学校还应注重予以教师相应的教学指导,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建设,为其日常生活提供充足的保障,防止教师因对薪酬福利不满意而频繁跳槽,减少教师的流动性,提升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为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前提条件。
例如,苏州某高职院校与教育部网培中心合作,成立了在线学习中心。在线学习中心拓宽了教职工学习渠道,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使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碎片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受到教师们的普遍好评。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教师校本专题培训,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开展“青年教师沙龙”、“工作坊”、“教学竞赛”等特色化培训,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地双提升。
和谐的校园环境主要包含生活、工作以及心理状态的和谐。高职院校应着重为教师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提升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实施开放性管理措施,大力营造爱岗敬业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在科研和教育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高职院校应注重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解决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难题,确保其思想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使其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良好基础。此外,学校应予以青年教师充分的关注度,针对其在爱情和家庭方面遇到的难题,应采取必要的帮扶措施,使青年教师产生家庭的感觉。
例如,针对人际关系紧张的青年教师,学校应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消除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营造文明和谐的工作氛围。针对单身的青年教师,则可开展联谊活动,为其创造较优机会,解决其婚恋问题。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应重视出台必要的支持政策,提升对青年教师的支持程度,以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促使青年教师能够积极接受资格培训,为其选拔和晋升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写作,明确各个部分的工作内容和相关负责人,建立科学的沟通机制,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此外,高职院校应注重为教师成长体系构建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在此过程中应完善教师工作室的构建,为教师接受教育培训提供良好的平台,针对所花费的资金,应建立明确的账目,制定科学的拨款计划,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应用到刀刃上,并不断拓展经费的筹措渠道,确保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一,学校应组织青年教师接受全方位的培训,培训可以选择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在培训的过程中,可组织教师开展讨论访谈、参观考察和集中学习等途径,主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塑造、教学理论渗透、教学技能传授和管理制度讲解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教师全方位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教学观念提供平台。
第二,教师应结合青年教师的具体培养方向,加大对双导师制的应用力度,针对个别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指导,充分挖掘教师个性品质的优势,确保其教学技能可以得到完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实施助教制度,以“结对子”的形式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帮扶,学校应注重为教学技能不扎实的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使其能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相应的指导。
第三,高职院校还可开展说课和观摩听课等活动,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例如,在公开课讲授完毕之后,教师们之间应相互评课,明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同时,学校应出台具体规定,要求每名教师听取公开课应不少于4个课时,并做好听课笔记。
第四,高职院校应几何具体培训过程的需要,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定期选取教师去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对企业经营发展历史、所处行业特点和用人需求的了解程度,强化教师对自身教学技能存在不足的认知,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第五,高职院校应适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理念的指导下,与企业协同制定教学计划,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安排课程,并不定期要求青年企业家开展讲座,实现对企业最新发展动态的了解。
第一,应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实现对教师人才的催化,为提升教学管理的实际水平提供必要的前提保障。例如,高职院校可适当开展“十佳青年”、“育人标兵”的评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其在教育教学和科研领域能够有所建树,实现对其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第二,应重视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平台,提升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归属感。例如,高职院校可组建单身教职工俱乐部,为单身教职工牵线搭桥,在构建良好同事关系的同时,解决其婚姻问题。
第三,高职院校应注重对组织形式进行优化,明确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所具有的权利和责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促使其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应完善交流与展示平台的构建,构建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全力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完善沟通平台和激励机制建设,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教学技能,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