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思源实验学校 张金霞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作为国民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还蕴涵着丰富的语言以及知识,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就变得格外重要。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其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教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掌握能力。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知识的讲解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知识掌握能力,主要概括在时间和质量两方面。换句话来讲,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总体上来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无论是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应该将高效渗透其中,贯穿始终。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内涵及特征也在不断变化,其主要呈现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环节紧密、教学模式分层等特征,以此为基础开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才可以全面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课堂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考试的常考知识点层面,其大多以考试考点为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并没有将学生实际语文诉求融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制定过程中。譬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将重点放在生僻词汇的读写上,从而忽视对文章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长此以往将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不一致的局面,不利于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考点忽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教学方式的滞后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逐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之中。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仍旧采用硬性灌溉式的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自身的看法,严重阻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第一,将“以生为本”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间和睦的关系是建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被尊重,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开展语文教学知识的学习。经过调查与分析后发现,农村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其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缺少家庭的关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通过人文关怀来填补学生情感上的空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以学生的实际诉求为基础制定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并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变化,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从言语中流露出对学生最真切的关爱与关心,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逐渐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例如,农村的学生在冬天上学时条件较为艰苦,教师可以在冬季来临之时,对学生进行家访以及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状态,提醒学生要防寒保暖,避免发生感冒,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教师。
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语文课堂必定是通过教师教学知识的讲解来提升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以及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逐渐构成自我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文章时,可以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观察成年的鸭子和小鸭子、幼年的小狗与成年的小狗等动物之间的区别;随后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播放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思考:为什么小蝌蚪到处找不到妈妈?最后,由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以及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