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大学生暑期支教可持续开展有效机制的探索

2019-01-20 15:4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户县基础学科文理学院

王 蒙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1)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重要机会。20世纪80年代,一位来自美国普林斯顿的大学生提出并实施了一个伟大的构想,来缓解美国各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TFA)计划,即由美国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到美国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共赢。当代中国的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为美国而教”计划成功吸引了我国大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倾向于组织和参加贫困山区的支教活动,旨在锻炼自身吃苦耐劳的品质及爱国奉献的精神。同时,缓解我国各区域因经济、交通、教师资源等因素造成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差异,为祖国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常使支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团队成员心理因素影响预期效果、当地学校及政府对支教活动的不支持、当地学生难以组织等,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赴户县“爱心传递”实践团六年的支教实践为例,探讨基础学科大学生暑期支教持续开展的有效机制。

一、基础学科大学生暑期支教存在的问题

(一)团队成员心理因素影响预期效果

一方面,大学生暑期支教动机不纯。大学生暑期支教属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旨在希望大学生通过假期时间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从而提高素质、开拓眼界,是各高校在校大学生必修课程。有部分大学生为了完成社会实践而参加支教活动,这部分大学生往往不能对支教活动饱含热情和激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无法达到组织者预期目标,同时也给接受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方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支教前后大学生心理落差大。理想是丰满的,然而现实是骨感的。未进行支教活动之前,团队成员对每一天的教学内容都制定了严密而细致的计划,然而因为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水平、学习情况、学生配合情况、支教期间当地天气情况等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按照计划进行,这会对满腔热情投身支教活动的大学生造成一定的挫败感,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降低大学生的支教热情。

(二)支教服务地学校及政府对支教活动缺乏支持

第一,支教服务地学校老师对支教团队教育方式存在偏见。大学生暑期支教教学方式新颖,与当地老师在理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暑期支教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形成不同的学习方法。然而在支教活动结束之后,当地学生又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与暑期形成的概念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老师必须花时间纠正学生不同的学习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浪费时间,第二,大学生暑期支教作为短期支教的一种形式,具有时间短、任务重等缺点,支教学校及当地政府缺乏热情,在后勤保障方面及学生组织方面提供的帮助不足。例如:支教实践团成员的住宿问题无法解决,当地学生难以组织。出于各种因素考虑,导致支教团队不得不缩短支教时间,当地政府及学校没有进行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在资源提供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支教团队无法与学校达成长期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支教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地学生暑期学习热情不够高涨

一方面,贫困地区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贫困地区学校因为经济、师资、学校硬件设施等原因,有的学校只开设义务教育课程,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及学习缺乏热情,暑假时间除了完成暑假作业之外,从不主动学习其他课外知识,大多数学生整日在村内外游荡,或者在家看电视。另一方面,贫困地区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暑期没有过多时间学习,他们需要利用暑假时间帮助父母干农活,减轻家庭负担。因此,暑假期间很难把小学生们集中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支教活动的开展。

二、基础学科大学生暑期支教持续开展的有效机制探索

(一)对支教团队成员进行挑选与培训

赴户县“爱心传递”实践团在前期策划及招纳成员期间,严格把控。在活动开展前期,首先通过组织面试、试讲、填写调查问卷、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经历等各项准备环节,在开展支教活动之前就剔除动机不纯的同学,以保证每一个参加支教活动的同学都对此次活动饱含充分热情;其次,在团队成员的组成上也进行合理挑选,其成员均由基础学科大一及大二学生组成,例如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支教团队成员学科背景组成丰富;最后,挑选的成员均具有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及支教活动背景,很多成员在活动开展之前就多次利用周末时间参加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组织的老洼滩爱心家教活动,具有丰富的家教经验。基础学科本就具有师范学生的色彩,在确定团队成员之后,实践团还对团队成员进行集中培训,邀请学院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不仅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在教育教学方面更加专业,还提高团队成员的心理素质,解决支教前后心理落差大对支教活动产生的影响。

(二)与当地学校、政府之间沟通密切

从2012年至今,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已连续六年扎根户县周贵坊小学,帮扶流动儿童,呵护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六年来,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与户县周贵坊小学及当地政府之间沟通密切,不仅在暑期时间组织支教团队开展支教活动,还在“雷锋月”及“六一”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同学前往周贵坊小学,给学生们送去书籍、教具等学习资料,使支教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暑期更延伸至平时。同时,每一次暑期支教活动开展之前实践团都与当地学校及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以保证每一次支教活动都在不改变学生平时学习方式的同时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为避免矛盾及错误的连续发生,每一次支教活动都在成功汲取以往经验的同时开展创新,每一年参加支教活动人员的变更也为支教团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支教活动丰富多彩。从暑期延伸至平时的支教活动和与当地老师的沟通交流,使支教团队无形中与当地学校及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逐渐得到了当地学校及政府的支持,为在暑期开展支教活动的大学生们在住宿条件、教学环境、安全保障、学生召集等方面提供便利,从而促进支教活动的持续开展。

(三)不断丰富支教内容

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赴户县“爱心传递”支教活动持续开展六年,当地大部分小学生每年暑假都参加暑期支教活动,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实践团成员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并以新颖的教学方式与独特的教学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从心底对支教活动产生向往与期待。在六年的时间里,实践团不断地丰富支教内容,从最初单纯的课业辅导到目前的课程教育、心理教育、养成教育三者并重,活动内容的不断更新与丰富,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加入了团体心理辅导、素质拓展训练、漫画教学、亲子教学等授课方式,广泛吸引了当地众多学生,使得暑期支教活动生源得以保障。

(四)对支教过程及成果的追踪及优化

短期支教往往由于时间较短,所以在支教成果方面存在一些质疑。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赴户县“爱心传递”实践团,坚持在支教活动结束后通过调查总结支教成果,同时调查贫困地区学校及学校教师、学生的相关意见及建议,调查是否完成支教预期目标、未达成预期目标所遇障碍及原因,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后续的支教活动的优化提供依据。例如,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赴户县“爱心传递”实践团在进行支教活动的前中后期都积极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沟通,通过沟通支教团队了解到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随地吐痰、举止不文明等。该学校学生对于这种习惯缺乏重视,支教团队根据这种情况,制定了“养成计划”,通过完善的教育教学课程,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小学生解决自身问题,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支教活动要取得显著效果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在进行支教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力量,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关注贫困地区教育,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及团体积极参加贫困地区支教活动,对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使短期支教持续有效地开展,并将这种模式推广宣传,使支教模式化,使更多的贫困地区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逐渐改善我国因经济、交通等因素造成的教育教学水平差异。

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赴户县“爱心传递”实践团为例,通过阐述实践团六年的支教经验和实践,分析基础学科大学生在暑期支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暑期支教的有效机制:对团队成员进行挑选与培训,加强与当地学校及政府之间的沟通,不断丰富支教内容、对支教过程进行追踪与优化。本文对基础学科大学生暑期支教持续开展有效机制的探索,旨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支教团队在暑期短期支教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大学生能够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实现大学生支教的心理预期和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户县基础学科文理学院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黑夜的献诗
A case study of the language policies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place of English
户县农药市场调研报告
关于小学科学新课程背景下引领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户县葡萄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探讨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
中医药基础学科名词术语规范研究启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