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进士人名刊误——以明代湖北籍进士为例

2019-01-20 15:24:55宋传银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湖广登科通志

宋传银(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朱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以下简称《索引》)是研究者们经常使用的一本工具书,它主要依据清代李周望所编《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洪武至崇祯各科附》(以下简称《题名碑录》)、《进士题名碑》的拓片、《登科录》及各省方志校订编制而成。由于《索引》涉及人数众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学者陆续指出存在人名讹误、一人误为两人、漏载等诸多错误。①这些研究有的以朝代为限,有的以地域为界,或者着重研究某一年(如洪武十八年乙丑科),但还没有学者专门研究湖北省的,《索引》中有关湖北籍进士的错讹没有得到全面纠正。本文拟对其中明代湖北籍进士人名错误作初步探讨,并分析致误原因,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人名错误

1、 杨得礼/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1]1672

明代俞宪《皇明进士登科考》(以下简称《登科考》)作“杨德礼”。[2]14雍正《应城县志》卷九《人物上·宦业》作“德礼”[3]36(卷六 《选举·进士》仍作“得礼”)。《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记载:“(洪武二十年正月)癸酉,命工部主事杨德礼往高邮督有司修筑并湖堤岸”。[4]据此,当以“德礼”为是。杨得礼《题名碑录》不载,为《索引》编者据康熙《湖广通志》补阙。[1]1672《索引》错误源于康熙《湖广通志》。

2、 邓淮 /建文二年 (1400) 庚辰科 [1]597

“淮”应为“槐”。《登科考》卷二[5]34、民国《湖北通志》卷一百二十四《人物志二·选举表二》[6]11、乾隆《蒲圻县志》卷七《科贡志》[7]3均作“槐”。乾隆《蒲圻县志》卷十一[8]3《人物志·才猷》记载“邓槐字大材”,因此“淮”无疑应作“槐”。其错误源于《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以下简称《题名碑录》)。[9]71

3、 陈茂 /天顺八年 (1464) 甲申科 [1]2142

“陈”应为“陕”。《天顺八年进士登科录》[10]294、《登科考》卷七[11]18、同治 《公安县志》卷五《选举》[12]4、民国《湖北通志》卷一百二十五《人物志三·选举表三》[13]13均作“陕”。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五《异姓》记载:“天顺甲申科有进士茂,登第时宪宗新即位,怪其姓罕见,问之首揆李贤,对云:‘此字音陕,然而韵书未之见也’”。[14]404同治《公安县志》卷六《人物志》称:“初姓,上问阁臣,以陕对。上命即用陕字。茂家遂有天朝赐姓额”。[15]48这说明陕茂本姓,中进士时英宗不认识这个偏僻字,就命他改姓同音的陕。其错误源于《题名碑录》。[9]293

4、 徐绍九/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1]963

“九”应为“先”,形近而讹。书后附录“历科进士题名录”不误。[1]2479《成化二十三年登科录》[10]605、《登科考》 卷八[16]67、《题名碑录》[9]675、乾隆 《黄州府志》卷九《选举志》[17]6均作“先”。

5、 刘思肾/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1]2034

“肾”应为“贤”,形近而讹。书后附录“历科进士题名录”不误。[1]2486《弘治九年进士登科录》[18]1903、《登科考》 卷九[19]21、《题名碑录》[9]468均作“贤”。

6、 邵廷琼/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1]622

“琼”应为“瑷”。《索引》的错误源自《题名碑录》。[9]520《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18]2488、《登科考》卷九[19]48、同治 《襄阳县志》 卷六 《人物·选举》[20]48均作“廷瑷”。

7、 金洪恩/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1]2283

“金”应为“余”。《索引》的错误源自《题名碑录》。[9]517《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18]2464、《登科考》卷九[19]47、乾隆 《黄州府志》 卷九 《选举志》[17]7、光绪《黄冈县志》卷七《选举》[21]231均作“余洪恩”。

8、 曹汴/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1]1845

“汴”应为“忭”。书后附录“历科进士题名录”不误。[1]2525《嘉靖二十年进士登科录》[22]729、《登科考》卷十一[23]62、《题名碑录》[9]734、乾隆 《江陵县志》 卷四十五《选举》[24]15均作“忭”。其错误源自《题名碑录》。[9]734

9、 刘景昭/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1]2036

“昭”应为“韶”。书后附录“历科进士题名录”不误。[1]2531《嘉靖二十三年进士登科录》[18]5399、《登科考》 卷十一[23]75、《题名碑录》[9]763、同治 《崇阳县志》卷七 《选举》[25]4均作“韶”。

10 、何起凤 /万历二年 (1574) 甲戌科 [1]682

“起凤”疑误,应为“凤起”。《索引》的错误源自 《题名碑录》。[9]944《万历二年进士登科录》[26]499、《皇明贡举考》卷八[27]522、光绪 《蕲水县志》卷七《选举》[28]15、万历 《湖广总志》卷三十七 《选举表二》[29]230均作“凤起”。

何中进士后即任福建汀州府武平县令,乾隆《汀州府志》卷十七《职官二》中有记载。[30]18民国《武平县志》卷三《祠庙》中记载武平县修有“何侯祠”,并载有朱安期撰写的《何侯祠记》。《记》中称:“侯讳凤起,号近洙,甲戌进士,楚之蕲水人,任满迁广德州守”。[31]8乾隆《汀州府志》卷十三《祠祀》记载武平县有“何侯祠”“祀县令何凤起”。[32]12万历九年(1581年)何升任安徽广德知州,康熙《广德州志》卷十一《职官》有记载。[33]17

张廷玉《明史》中没有记载何的信息,《明实录》中有两处记载,均记为“何起凤”。一是《明神宗实录》卷四百一十六“(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丙午)命刑部员外何起凤赍湔除敕往南京”。[34]7821二是《明穆宗实录》卷二十一“(隆庆二年六月)礼科都给事何起凤奏陕西西安府县地震经月,压伤人民甚众,乞赐赈恤”。[35]5743

万历《湖广总志》成书于万历六年(1578),与何凤起中进士的时间相当近,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是万历《湖广总志》所记甲科进士的最后一科,亦即最新的一科,相比其他文献,其记载应该更为可信。《何侯祠记》的作者朱安期为福建晋江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曾任贵州参议,与何凤起为同时代人,所撰《何侯祠记》的可信度较高。何凤起因任地方官有惠政,而为当地百姓所铭记,并修祠纪念,其名字当不会出错。因此,何之名字当以“凤起”为是。

11 、周邦基/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1]2224

“基”疑误,当为“燝”。《题名碑录》作“邦基”。[9]1169民国《麻城县志前编》卷八上《选举志一·科贡表上》作邦璟。[36]22周为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举人,榜名为邦基,之后“改名邦璟”。[36]20康熙《湖广通志》卷十九 《选举一》作“邦燝”。[37]75《崇祯长编》卷六十:“(崇祯五年六月)庚辰,升周邦燝为太常寺卿”。[38]3436据此,其进士榜名当作“周邦燝”。

二、一人误为两人

1、 刘真 (均州);[1]2016 刘贞 (襄阳)[1]1981/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

《题名碑录》所载为刘真(均州),[7]41《登科考》所载为刘贞(均州),[5]16刘贞(襄阳)为《索引》编者据康熙《湖广通志》补。民国《湖北通志》卷一百二十四《人物志二·选举表二》:“刘真,均州人,永嘉县丞。旧志‘真’作‘贞’,襄阳人。《县志》同,《均州志》未载”。[6]2-3同治《襄阳县志》卷六《人物·选举》记载与此相同。[20]37光绪《续辑均州志》卷十《选举·进士》将其他均州籍进士都作了记载,[39]1却没有记载刘真与刘贞。

《题名碑录》有进士题名碑等文献作依据,《登科考》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可靠的登科名录,[40]两书记载刘贞的籍贯为均州应该可信。康熙《湖广通志》记载刘贞为襄阳人的依据并不清楚。同治《襄阳县志》有关刘贞的记载显系抄录康熙《湖广通志》,这是方志的一贯做法。据此,康熙《湖广通志》与同治《襄阳县志》记载刘贞为襄阳人的证据不足。

至于为何“贞”又作“真”,可能是两字形体相近而造成的讹误。“贞”字的繁体“貞”与“真”字的繁体“眞”形体非常相近,有可能误写。

综上,刘真与刘贞应为同一人,籍贯为均州。龚延明校定的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进士名单中作刘贞,无刘真,未标明籍贯。[40]

2、 陈德騄;[1]2108陈得騄 [1]2110/嘉靖三十二年 (1533)癸丑科

《索引》除在该科载有陈德騄(湖广应城,三甲248名)外,还在第2110页载有陈得騄(河南应城人,三甲256名)。书后附录“历科进士题名录”中只有一位陈德騄,[1]2539且作注释称“《湖广通志》作‘得騄’”。这样陈德騄与陈得騄重出。另外,其籍贯“河南应城”有误,应为“湖广应城”。同时,《索引》中第2108页所载名次有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登科录》所载该科三甲248名为山西平阳府临汾县的徐节,三甲256名为湖广德安府应城县的陈德騄。因此,《索引》第2108页的陈德騄(湖广应城,三甲248名)应删除,补上山西平阳府临汾县的徐节。另将第2110页的陈得騄改为陈德騄,籍贯改为湖广应城。

3、 张汝济;[1]466司汝霖 [1]620/隆庆二年 (1568) 戊辰科

《索引》载有张汝济,并作注释“据《湖广通志》补阙”。康熙《湖广通志》卷十九《选举·历朝进士》中载有张汝济的信息:“张汝济,江陵人,主事,官至都御史”。[37]63但《隆庆二年进士登科录》《题名碑录》中均没有记载张汝济。问题在于张汝济就是该科三甲第153名的司汝霖。司汝霖在《隆庆二年进士登科录》《题名碑录》[9]905中均有记载。《索引》作者因轻信康熙《湖广通志》的记载,将张汝济与司汝霖误为两人,并将张汝济补录出来。

清代盛子邺《类姓登科考》中记载:“张汝济,榜姓司,名汝霖,湖广江陵县人,三甲,右副都御史”。[41]516明代袁宗道《巡抚福建右副都御史傅野司公汝济墓志铭》称:“公姓张氏,始从养父司月泉公姓,讳汝霖,后复其本姓,改讳汝济,字泽民,傅野其别号也。世为山东汶上人,自五世祖浩礼贾开河里,浩礼生胜,胜生珊,珊生林,林生公,为仲子。林性轩豁,好结客,而吾郡司月泉公镗部运开河,与游甚欢。时月泉公年四十矣,尚无子,而公甫四岁无母,遂请于公父,携归子之,公以是为吾郡人”。[42]143明代谈迁《枣林杂俎》也有类似记载:“巡抚福建右副都御史江陵司汝霖,本汶上张林子,数岁失母。江陵司镗,督运过汶上,与林善,乞为子。年二十二登隆庆戊辰进士,历文选郎中、太常卿,镗再受封。后复姓,改名汝济,卒年五十三”。[43]585《明神宗实录》卷二百一十六记载了司汝霖改姓改名之事:“(万历十七年十月癸卯)太常寺少卿司汝霖请复张姓,更名汝济”。[44]4039可见其榜名应为“司汝霖”,后改名为“张汝济”,两人为同一人。

4、 杨逢时[1]1684/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科

《索引》中收录有两位杨逢时,一是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科,户籍为湖广荆州府远安守御千户所军籍,湖广江陵人;一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户籍为湖广江陵。前者在《万历二十年壬辰科进士履历便览》有记载,户籍作湖广江陵。在《题名碑录》中也有记载,[9]1042且与《索引》相同。后者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进士履历便览》中没有记载。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题名碑录》末尾称:“是科碑刻二甲五十七名。查登科录,则潘阳春下尚有四人:……杨逢时,湖广荆州府江陵县军籍。共六十一名,未知孰是,并存之以俟考”。[9]841《索引》作者便依据这一段话,将杨逢时录出,定名次为二甲61名。实际上,这两个杨逢时为一人,既已见载于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科,不可能又出现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光绪《江陵县志》卷四十五《选举·科第表》记载为万历二十年进士,[45]24民国《湖北通志》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不见记载,因此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杨逢时为重出,应删除。

三、漏载

1、 杨德(安陆州)等14人/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

该科进士名录较为特殊。因该科榜眼练子宁、探花黄子澄为建文帝削藩出谋划策,“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杀掉练、黄二人,下令仆倒该年进士题名碑。因该年题名碑被毁,《题名碑录》中所收该年进士仅293名,李望周据地方志补21名,尚缺158名。《索引》作者又据地方志补108名,尚缺50名。《题名碑录》所录湖北籍进士为8人,他们是王瓛(蕲州)、赵勉(夷陵)、张义(孝感)、刘儁(江陵)、吴应隆(安陆州)、刘仲廉(武昌)、刘真(均州)、张安世(蕲州)。《索引》作者据《湖广通志》补录的4人为樊士信(应城)、杨得礼(应城)、刘文贵(孝感)、刘贞(襄阳)。即《索引》中共载该年湖北籍进士12人。

《登科考》所载湖北籍进士共25名,除上述两书所载12人中的10人外(无刘真[均州]、刘贞[襄阳]),另载15人:杨德(安陆州)、舒允成(江夏)、高振(沔阳州)、李性善(沔阳州)、吴中(随州)、刘贞(均州)、李善(安陆州)、何鲁(京山)、万质(沔阳州)、张晃(江夏)、彭寿(江夏)、李义(沔阳州)、易聪(安陆州)、李谦(江陵)、胡汝楫(沔阳州)。上述15人中,除刘贞外,其余14人为《索引》所漏载。

2、 郑杰(荆门州)/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

《索引》无载。《登科考》[2]16、乾隆 《荆门州志》卷二十 《选举》[46]5均载郑杰。

3、 张季彦(汉阳)/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戌科

《索引》正文漏载,书后附录“历科进士题名录”[1]2584有载。《题名碑录》[9]1112、《续辑汉阳县志》 卷十六《选举志》[47]17、嘉庆《汉阳县志》卷十九《选举》[48]23、民国《湖北通志》卷一百二十六《人物志四·选举表四》[49]25均有记载。

四、结语

综上,《索引》的人名错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用来编制《索引》的原始文献有误(主要是清代李望周所编《题名碑录》),《索引》编者虽然利用其他资料进行了考订,但囿于条件的限制,所做考订非常有限,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导致原始文献中的错误被沿袭下来。二是由于编者疏忽,导致新的错误出现。即用来编制《索引》的原始文献无误,而《索引》出现新的错误。如在《索引》中将进士名字写错、在正文中漏掉进士姓名(文后附录中却有)、在补录进士时补录不完备、将一人误为两人等。

目前,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存在着对文献资料重应用、轻考订的现象,甚至有学者直接利用《索引》的资料,进行进士数量统计,并以此为依据,作进一步的学术研究,[50]可以想见,其研究结论一定存在问题。考订文献,纠正文献资料的错误,本身是一项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工作,同时也能让相关的学术研究扎根于科学的文献资料基础之上,这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注释]

① 研究著作如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研究论文如郭培贵《〈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纠误一则》、毛晓阳《量化统计与文献考据: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进士籍贯刊误的考察》、牛明铎《〈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订补八则》、周小英等《〈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校补——以明代江西进士为例》、王晓庆《〈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湖南进士人名刊误》;论文集如陈文新等主编的《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猜你喜欢
湖广登科通志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silicon-germanium heterojunction negative capacitance gate-all-around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based on a simulation study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 08:58:44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湖广“苗疆”地区“改土归流”进程考论
社会科学(2019年3期)2019-03-29 05:05:06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钟山风雨(2018年4期)2018-11-12 03:58:12
明清湖广鱼鲊贡杂税研究
清代“湖广总督”为何只管湖南湖北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长篇小说《老大》人物形象与叙事艺术探析
云南编年史之力作——评述《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