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人工智能代表西方现代科技文明在21世纪的最前沿成果。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机器翻译、智能导航、智能医疗专家系统、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应用正在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空前高涨,各国纷纷发布未来的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新一波人工智能热潮已然形成,人工智能时代呼之欲出。作为一种革新性技术,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不少人的警惕和不安。一个普遍的担忧是,人工智能将带来大规模失业问题,并加剧贫富分化。更有甚者,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警告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物种的毁灭。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局限的人类将无法与之竞争,最终将会被超越。”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警告说:“人工智能的危险要远大于核武器的危险……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可能创造出一个不朽的独裁者,人类永远都无法摆脱他们的统治。”
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最深厚的文化土壤,儒家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回应人工智能的崛起和可能带来的威胁?儒家思想能否为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时代,儒家学以成人的理想又受到哪些挑战?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弘扬传统文化?面对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价值何在?
基于此,本专题从不同角度回应上述问题,以飨读者。李建会、夏永红的《后奇点时代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尊严》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使人们开始担心奇点时代的到来,因为越过奇点,机器就可能会超越人类,甚至会取代人类。但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分析,作者认为机器要想全面超越人类还很困难,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延展系统,它的智能越高,就越证明了人类的可完善性和尊严。郭海鹏的《徒量智不足以为人:从人禽之辨到人机之辨》认为,AI仅仅是由“数据+模型+算法”构成的抽象数学对象和机械程序,无法与人类智能、心灵和意识相提并论。徒量智不能为人,人的性智或内在仁德如果不能彰显,或将堕落为禽兽乃至麻木不仁之物也未可知。因此真正的危险并非来自AI,而是来自人自身的失衡畸形发展,即工具理性无约束的单向度发展导致人的异化、物化的危险。李永谋的《智能革命视域下的专家阴谋论:对技术治理的一种新批评》中,用伍德和凯斯两个典型例子来分析智能革命时代的专家阴谋论:伍德和凯斯分别是精致型和普及型专家阴谋论者的代表,前者认为智能技术是专家实施阴谋的基础,后者认为专家用智能技术实现完全控制世界。该文还着重讨论了智能革命时代技术治理中的专家阴谋论及其成因、特点和意义。
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带来的相关伦理问题仍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亟需持续深入讨论研究,我们期望这三篇文章能够进一步引发大家的兴趣,以期激荡头脑,交流思想,共生智慧,启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