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莲花镇湫果小学 魏东红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语文作业教学中,可让学生拓展知识面,更好地进行创作,进而有助于提高作为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展开深层次分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起与之相关的生活化内容以此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创设生活化教学场景、引进生活现象和问题等,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分析学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新课标深化实施背景下,课堂学习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多样化需求。学生通常在课堂仅有的几十分钟进行了情感体验,在课外较长的时间内为进行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同时不利于学生感悟,对于学生写作而言,势必会影响到作文的效果。因此,教师需将生活化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氛围下,对写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结合学生的基本需求,创设生活化情景,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夯实基础。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方式导入主题: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你一定有了新的发现。这一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发表言论,待学生确定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者一处场景后,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如这次习作写什么?(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作范围是怎样的?(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写几个印象深刻的?(一种或一处)。再次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为什么对这件事或者这个场景具有最深的影响。由于作文写作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教师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学生自然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是学生个人经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体验,可结合切身体验,进行感悟,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写作。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通常以叙事为主,为了提高学生作文写作兴趣,教师可通过学生生活趣事展开作文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引进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一件事,学生对此具有浓厚的兴趣参与讨论中,并会积极发表个人意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拉近学生距离,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夯实基础。另外,教师以生活趣事展开作文教学,将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真实流露个人情感,让作为具有灵魂,更显作文档次。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第八单元《那次玩得真高兴》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趣事导入,以此激发学生兴趣。紧接着,教师让每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仔细听,对说得不好的地方给予补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并讨论习作的范围及要求,明确这次习作是记叙一件让自己玩得十分开心的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出自己快乐的心情。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回忆玩得开心的事情中,选出你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感受最深的内容,即玩得最高兴的事来写。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将具有更加浓厚的兴趣进行写作,并且有利于学生情感流入。最后,教师在学生书写完成之后,可将自己的文章与同学进行分享,让同学一起共享快乐。
生活与语文息息相关,语文知识主要源于生活。换言之,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意味着语文教学过程中,需紧密结合生活开展,确保语文学习中培养出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语文作文学习亦是如此,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作文,主要以叙事作文为主,其主要记录生活中的一些事,包括生活趣事、生活苦事等,当中部分是人物描写作文,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回归生活本质,才能有效开阔学生视野,并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更好地进行写作。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例如:人教版三年级第六单元《这儿真美》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景物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利进行观察图中的景物,并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景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补充想象,丰富画面。教师提问图片缺少了什么,你想加上些什么?部分学生会回答说颜色、动物等等。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少了它们你会觉得怎么样?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明确图中的景物图片缺少了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理解图片,更好地进行写作。最后,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说一说,并在学生说完之后,及时指导学生用词等问题,帮助学生完整、准确表达意思,最终完成写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写作与学生生活有机整合起来,可有效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为重难点内容之一,运用生活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需围绕作为教学内容,从生活入手,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以此促使其爱上作业,进而不断提高作为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