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市献唐学校 王 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依据小学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特点,需要教师善于抓住一些关键,倾向对小学生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渐进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忽视懈怠,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强化对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问题,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培养小学生乐于语文热情、创新教法,侧重培养小学生善学能力和创新阅读模式,侧重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说明,供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进行借鉴或参考。
我国义务教育已经迈进对小学生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的开启阶段教育,是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的基础。因此,强化对小学生实施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教改的重中之重。对小学生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抓住关键,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渐进式实施。
培养小学生乐学语文是养成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第一要务。乐学是小学生将其内心心理因素与其外化行为形成了有机联系,能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学习语文知识。小学生有了乐学动机,他们就会心情愉快,就会锻炼良好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但是,培养小学生乐学语文的兴趣,需要以渐进式方式加以培养,需要教师经常从正面加以鼓励,不断积极评价他们学习语文的点滴进步,让小学生在教师的不断肯定中,增强学习或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当小学生遇有学习语文瑕疵或缺点时,教师也要给予循循善诱的正面引导,不要以简单或粗暴批评方式对待,更不能以贬低小学生学习语文能力语言实施教诲,要时刻学会保护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并抓住点点滴滴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像保护幼芽一样保护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激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兴趣,保持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当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热情达到一定高涨程度时,他们便有了乐学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乐学语文是养成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前奏,是很关键的一步,教师要帮助小学生走好这一步。
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语文(上)》《王老师教我们学语文》这一课时,需要一年级小学生掌握“老师”和“语文”这两个词,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互动,进行交流讨论:“大家都曾经在哪里见过这两个词语?”小学生自然会说出他们各自见过这两个词语的情景,但他们表达的语言可能还不会很完整。那么,教师在评价小学生表述语言时,在给予及时指导中,要以鼓励为主,以保护他们乐学情绪。
新课改要求在养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法,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小学生善学语文同样是培养他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关键学习态度。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并非以小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习语文情况唯一标准,不愿让小学生在被动接受语文知识当中,依靠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等方式获得高分,而是以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感悟能力,指导他们运用正确学习方法,引导他们由乐学语文转向善学语文。
当现代信息技术被引入学校课堂教学以后,为培养小学生善学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有些语文教师在结合教学方法改革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小学生乐学语文兴趣,尽量加大课堂教学内容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小学生善学语文。教师更多使用多媒体“微课”方式,引导小学生建树善学语文意识。
比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一课时,就可以用开展一次班会形式,学习这一课。教师事先做好主题班会流程课件,按照流程引导,选出小学生主持人,让班内学习习惯较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且以多媒体展示他们的优秀作业,再给有学习好习惯的小学生戴上小红花。然后,再让多位小学生现身说法,讲一讲他们各自的学习习惯,并由自己评价,那些学习习惯属于好的学习习惯,那些属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怎么样向班内有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借鉴或学习,怎么样像课本写的那样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最后,由教师通过多媒体,将课本所讲养成好学习习惯方法展示出来,进行陈述总结。
但不能忘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结束时,以多媒体展示小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知识,且留下作业,要求从学习这一课开始,要运用学习好习惯完成作业。通过这样形式的教学,小学生产生了乐学兴趣,激发了他们善学语文欲望,感觉学习语文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学习行为。
以往要求小学生阅读,仅仅局限于教材内课文的阅读。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一味依赖教材课文阅读,其阅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养成水平要求,因为教材安排的课文,其主要任务并非将阅读作为重点,而是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课文篇章结构的分析,对小学生进行相关语法传授、实施结论性知识学习和训练应试教育技能等,所以教师不会也不能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上。
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阅读素养培养不但不能消弱,还要进行加强,所以,需要教师创新阅读模式,想办法增加小学生阅读量。从沪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上看,近几年也看到了一些创新的影子,相应增加了课文阅读含量,体现了语文的阅读主旨,基本构建了教师的教读、小学生的自读与小学生课外阅读这样三位一体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但因受有效或有限教学时间限制,教师能够将教读实施到位,也能将学生的自读监督到位,至于小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则出现了教师难以掌控的局面。因此,需要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阅读方面,创新一种新模式。
比如,有些教师在创新阅读模式,侧重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方面,采取两条腿走路方式。
一是强化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实施有效的家校结合,由教师向小学生推荐相关课外阅读篇目,采取两方面监督措施,先由家长督促小学生完成教师推荐的阅读篇目,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必要的抽查,并主要抽查他们的阅读笔记。教师向小学生推荐的主要课外读物一般有《活了100 万次的猫》《帕西爷爷有办法》《丢饭团的笑婆子》《獾的礼物》《魔奇魔奇树》和《市场街最后一站》等,在训练他们阅读能力中,培养他们的爱和勇气。
二是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这种向阅读教学实施倾斜,不论是讲授课文,还是阅读课文,教师都要让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课中教学,将课文阅读熟练,以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素养。尤其是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更是突出语文课文的阅读教学,并借助阅读教学,教会小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三年级《语文(下)》《荒芜的花园》一课教学时,让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再阅读中,令小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六个生字“忌、茵、仆、允、勿、毒”,还要利用课文阅读,重点理解并积累一些常用词语,如“荒芜”“杂草丛生”“望而却步”“提醒”“忘乎所以”和“毫无顾忌”等等。
一定要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求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花园前后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变化,并要根据课文内容,想像说一些自己理解课文的语言,说明贝尔太太所具有的各种不同心情;深切感受“分享是快乐”意味,认真体会当与别人分享快乐时,也能使自己得到更多快乐的道理。
依靠小学语文教学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既符合新课改要求,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国家未来需要的是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则是由学生核心素养演化而来,因此,需要对小学生从小就要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语文是综合性知识学科,对小学生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国家对未来合格人才培养需求。为此,小学基础教育中的语文学科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