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可行性建议

2019-01-20 04:2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院校高职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162)

一、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和独特性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控制是管理过程的把关环节和收尾环节,具有激励、调整和导向功能,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应将教学评价作为管理的“压轴戏”,科学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而不能虎头蛇尾。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且评价主体应该是直接受益者——学生。但由于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和期望略显“肤浅”(比如希望老师上课有趣,而不是上课有用),对教学的社会性价值没有深入考虑,这就需要引入社会评价,尤其是企业用人单位评价。所以从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角度来说,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是学生和用人单位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价值评估。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区别于本科院校,它更侧重教师的育人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招收的对象大部分是学习基础弱的学生,在激烈的学习竞赛中,他们逐渐产生了“消极、自律性差、不认真”等态度问题,而他们毕业后大部分面向的是基础岗位,特别需要具备“踏实认真、锐意进取”等职业素养,所以他们急需教育引导,教师作为一线教育者应将育人作为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于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实际生产生活有着直接联系,教学必须紧贴实际岗位,注重实践性。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要考虑其独特性,不能照搬照抄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有针对性进行精准评价。

二、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一)教学质量评价成为学校管理中的“软肋环节”

目前教育部通过搭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发布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开设职业教育诊改网等渠道来督促引导高职院校加强教育质量管理。应该说从国家层面已经开始重视教育质量评价,并且安排上有粗有细、有张有驰(人才数据平台细到每位老师有哪些资格证书,而质量报告着重了解学校整体运行情况;教育诊改既有严格标准,也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主体性),这些举措给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有效指导。然而高职院校出现“重视教学质量建设过程,忽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倾向,没有意识到评价在管理中的地位,在落实国家政策上不够深入,教学质量评价往往成为学校管理的“软肋环节”,表现为缺乏系统规划、制度保障和实施步骤。尤其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够细化难以实施、责任分配不够明确难以落实、评价手段不够科学合理难以操作等原因,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评价的“引导和督促”功能。

(二)教学评价指标忽视教学的育人性和实践性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参考了普通高校教学评价标准,没有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尤其是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两大指标。一方面,在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教学理念下,很多高职院校片面理解“就业能力”,教学趋向“功利化”,在教学评价中着重考核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教授情况,没有强调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情况(如认真做事、与人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忽视了教师的“德育”要求。另外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较短,教学研究远不如普通高校,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缺乏实际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环节及职业能力培养考核。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理论实践教学不分类共用标准,甚至有些院校直接忽视实践教学,只评价在校内能够监控到的理论教学,而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职业岗位能力,无论是在教师教学工作质量中还是在学生业绩评价中都少有反映。

(三)教学评价方式内容陈旧落后

由于教学评价在学校管理中的弱势地位,大部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忽视了教学评价的现代化建设。和其他教学建设项目比较(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教学评价明显“过时”,评价方式还保留着传统的“人工监测”手段,和如火如荼的现代化教学建设不相适应。同时教学评价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比如现代教学的手段不断创新,从黑板到电脑再到手机,再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时就不能用老一套的标准(比如板书、作业要求)。陈旧落后的教学评价方式导致教学管理工作费时耗力,效能低下,并且主观性误差大,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无法给教师们带来建设性有针对性的意见,也不能给教学管理者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和改革方向,因而也丧失了教学评价的权威性和意义。教学评价方式和内容急需创新改革,尤其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四)教学评价缺乏“社会主体”

教学评价有其理论性和技术性要求,从事评价工作的人员需要具有系统专门的评价知识和技能,当价值主体不具有这些专门知识和技能时,价值主体自己就难于胜任所面临的评价工作。教学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学管理者、家长、用人单位等。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于一线的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和实际岗位紧密相连,学生、领导、家长评价难以全面反馈教学的社会价值,应引入企业和用人单位作为评价主体。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主体是学生和学校领导,忽视了用人单位这一核心力量。在高职院校教学评价设计、组织、实施等环节缺乏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参与,导致教学反馈无法折射核心问题,教师们不能意识到教学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教育管理者无法契合市场需要进行合理的供给侧改革。

(五)教学评价反馈不够及时深入

反馈其实就是将信息输送出去,随后又将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影响信息的再输出,发挥出控制性的作用,实现预期目标。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教师发展和推动教学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因而教学评价后的结果一定要尽快返送到教师和管理者那里,以便他们做出及时的调整。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结果往往纳入年度终极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失去了评价反馈的最佳效力。同时教学评价反馈不够深入,表现为反馈教学评价的结果一般是一个分数,教师从评价结果中能了解到自己的分数、排名情况,在集体中处于何种位置,但对分数的缘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真正实现以评促改目的的评价反馈,常常被忽略。无论是教师心底的抵触,还是评价机制本身的缺陷,缺乏反馈缺乏双向交流的评价,最后会偏离评价目的而成为一种鉴别工具,从而失去改进、提高的初衷。

三、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具体建议

(一)学校加强重视并有效落实

当前职业教育已经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系列的教学评价制度和平台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方法措施。高职院校应自觉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意义,将教学评价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规划,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效落实教学评价的制度政策。一是建立责任分工机制。从学校院长-教学主管院长-教务处-督导组-各系督导,层级分工,明确责任,形成层级指导、层级反馈的工作格局。有效防止“上头热、下头冷”,流于形式。二是形成沟通协调机制。教学评价包括日常教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涉及教务处、各系部、学生处、就业办等多个部门,需要统筹协调,建议形成教学评价指导委员会或者小组,由各部门领导组成,统一规划后再落实到各部门,有效减少教学评价工作阻力,并能有效整合多类评价数据,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效率,避免评价数据重复收集,评价结果分离等情况。三是纳入考核体系,实行问责制度。教学评价工作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的“应有之责”,所以应将对于教学评价工作纳入部门考核和部分岗位考核细则中,真正将教学评价工作落实到部门、到人。

(二)明确教学评价的育人指标和实践指标

高职院校教学应体现“育人性”和“实践性”,教学评价应明确育人指标和实践指标,并贯穿教学各环节。教学评价的育人指标:教学目标应体现态度养成和工匠精神,比如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秩序、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等;教学过程应体现德育的渗透,比如通过人物案例进行榜样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做事态度的引导等;教学效果将学生行为习惯、礼貌、学习态度等方面纳入考核内容(可以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教学评价的实践性指标:教学目标可根据生产实践教学时间的长短设置,如会 1~n 个岗位的操作,能发现问题、会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释原因,提出解决方法;能良好地与人交流沟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熟练地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产品、工艺、设备、人员等结构)等;教学过程应根据技能形成规律设定,体现实践性特点,如某个技能的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独立操作、学生流畅操作等实践步骤,越具体越好;教学效果应突出学生操作性、独立性、准确性,可根据技能步骤和关键点制定技能考核表,进行量化考核,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并能精益求精。

(三)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明确提出,到2020年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决策、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水平普遍提升。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在学籍管理、人员管理、资产及设备管理、日常教学、实习跟踪、流程监控等重点工作中的作用,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服务与决策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术业有专攻,教学评价方面的信息技术学校自己很难做好,需要学校资金投入,采购专业数据平台。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学院结合教学需要,引入蓝墨云数据管理平台。在此之前,学校进行教学评价系统设计(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关键还在于管理者的设计),和相关技术企业进行全面细致地沟通,将教学评价具体要求和预期效果告知企业,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监测(包括出勤率、学生互动情况、教师运用新媒体情况)。通过网络数据平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并予以更便捷、具体的指导和督促,管理者也能够准确把握学校教学运行情况,对于具体教师的教学过程也能够进行精准评价,大大提高了教学评价的效率和科学性。

(四)注重学生参与和企业参与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我国现代新型人才的整体素质,要办出真正让人民满意的高校,学校必须跳出学校去发展,对学校评价也必须跳出封闭式评价的桎梏。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不难看到,我国多种形式办学的职业院校逐步实行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将日趋常态化,可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让学生和社会来说话,也将常态化。为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并提高客观性,建议采取“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方式,比如设置学生教学信息员、召开中期学生座谈会和学生听证会、成立学生教学督导团,并且将学生反馈的信息经过整合处理予以公开和奖励。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拥有主动权,不再是被动接受任务,因而更能反映出真实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的活动成果被学校采纳,学生能够获得价值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为了鼓励企业参与教学评价,学校可依托校企合作项目,聘请行业专家根据市场角度不仅参与课程设计,也对教学进行考核,并将行业指导教学评价纳入教学工作规划,予以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另外,为了防止企业参与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学校应将行业企业教学评价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比如将行业企业专家纳入教学督导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评价标准、行业企业专家入校考核并将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同时要在高职学生企业实习期间,学校应配合行业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五)及时有效利用评价结果

教学评价不是终极目的,而是要推动教学发展,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养成态度,促进学生成长。教学评价后要及时有效利用评价结果,反馈作用于教学改进。根据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PDCA: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可以采纳PDCA管理办法,尤其是“处理”环节尤为重要,否则前期所有的计划、执行、检查都白费。从控制论角度来说,反馈是有效度的,越及时效度越高,所以教学评价结果反馈关键点是及时性。教学评价反馈的几个问题:一是及时公开评价结果(不要进行教师排名,意义不大),最好以数据形式反映问题,而且应重点关注学校评价、学生评价、行业企业评价等重要主体的结果。评价结果公示要面向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形成公众监督效力。二是及时奖励和表彰,为了引导教学改进,及时奖励教师成功做法和成效,以激励广大教师学习和创新,并且公开奖励,形成主动积极教改风气。三是及时以培训代替惩罚。惩罚虽也有促进作用,但是弊大于利,会抑制教师积极性。如果以培训代替惩罚,则会事半功倍,不仅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问题,并从培训中找到解决办法,而且保护了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评价结果反馈及时、准确、到位,才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