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龙浩
摘 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就是在工程建设施工前期对施工所在地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进行系统的调查、勘测,再对其工程建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精准的评估。由于工程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将会连带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和移民工程等建设项目上引起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必然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策略
1 引言
进行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能够有效预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灾害问题,有效分析地质灾害的影响,相关单位必须对监督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并且给予评估工作十足的重视,扩大研究的范围,确保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能够高效、高水平开展。
2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
工程建设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其不是一个独立的工程,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更是由于较为复杂的地质结构,给勘测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危险性。因此,要做好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地质的条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真的评估,针对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制定出符合其特点的解决方案[1]。给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能得以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保证地质开发的效率与质量。作为较具基础性的工程,工程建设的大力发展不仅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某些地区在农业和工业上水源匮乏的压力,使供水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解决,同时也可以通過水源跨地区调度,及时地将水源送到干旱地区,还可以预防洪水灾害,从而强化两地的沟通交流,进一步促进两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就长远来看,要想使工程建设发展更加顺利,必须打好基础,做好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采用科学发展的方法区对地质灾害进行勘测与评估;采用具有可行性且合理的方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从而使的工程建设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状
在建设水利工程时,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容易造成周边环境气候的改变,还会对周边动植物的生存活动区域、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水工环具体指的是对水系统周边的环境、水文地质进行勘察、检测和分析,通过加大对水工环地质的勘察分析力度,可以详细掌握水文地质的特点,能够避免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并且能够促进我国社会、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让我国人民免受各种水灾的影响,并进行有效防治,就需要加强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通过加大对现场的勘察力度,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防治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合理、可行。但是在实际的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工作效率、水平得不到提高,对于水文地质的勘测效果也得不到提升,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无法熟练操作一些技术水平高的设备进行工作,并且自身的知识储备也较为匮乏,无法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有效评估。
4 提高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水平的措施
4.1 完善水文环境勘察工作
完善建设区域水文环境勘察工作是提高建设区域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建设区域进行水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划分评估的参考依据,如建设区域软土组织特制、岩溶发育状况、不良地质体分布特征以及构造组合样式等,根据建设区域水文、工程地质问题确定评估的参考依据。针对不同岩土体类型,如岩溶发育区域,水文环境勘察工作至关重要,查明建设区域隐伏的溶洞、裂隙是降低建设区域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可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根据电法等手段解译深部溶洞的密集度以及规模等。
4.2 提高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人员的技术
水工环地质勘测施工阶段,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是建立在施工的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施工的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因而在施工的安全性意识的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技术使用的规范化的处理的工作,有助于进行突发事件和日常工作的妥善安排和处理,降低工作中的失误,有助于施工工作的更好的进行。
4.3 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方法的改进
除了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外界条件加强勘测外,其工作人员在勘测技术以及自身的专业性上也须也要有一个提升。随着工程建设的广泛应用,地质灾害评估也更加的专业化、系统化,跨学科,跨领域的评估体系也应运而生,辅之以各种高科技手段。这些手段的应用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勘测质量,使得勘测和分析评估结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大大提高。
4.4 完善对水工环施工现场勘查
完善对水工环施工现场地质勘查是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基础和准备工作。要想水工环地址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合理化和准确化,就需要精准的施工现场勘察信息为其提供评估依据,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完善对施工现场的勘察,首先要对水利工程施工要求进行科学完整的分析,然后对水利工程实施中需要的施工材料要科学妥善的管理,保证施工技术对施工材料能合理科学的运用,确保水利施工平稳安全进行的同时也保证了施工质量。
4.5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灾害风险分析、灾害监测与治理技术、地震对地质灾害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积极采用地理信息、全球定位、卫星通信、遥感遥测等先进技术手段,探索运用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提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的精度和效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和技术方法。
4.6 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于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也要不断进行完善,从而让监督管理工作在开展时能够有依据可循,一些监管工作能够在制度、机制的支撑下得到有效落实,不会出现监管浮于表面的问题。还需要及时出台相关的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确保评估工作能够依照标准进行,能够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科学的评级,最终让评估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合理。
5 结语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需要提高对其重视程度,扩大评估范围并且完善监督制度来改善评估工作的不足之处,同时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提高评估技术与引进先进的勘查设备,从根本上提高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准确性,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评估报告。
参考文献:
[1] 傅桂海.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2).
[2] 李佳男.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策略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6):49~50.
[3] 易明华,吴辉,叶柯.地理国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测绘科学,2017(8):40~43.
[4] 李孝攀,李远富,周先虎等.川藏铁路康定至昌都段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J].铁道标准设计,2017(6):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