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患者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2019-01-19 06:09王颖
人人健康 2019年11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

王颖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骨量减少

骨密度主要是反映骨质量与骨骼强度,临床上将其作为骨质疏松程度以及骨折危险性判断的重要依据。人的年龄和生理状态均会影响到骨量代谢状态,主要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骨量上升与储备期、骨代谢相对平衡期、基本骨质减少期以及骨质绝对减少期,当男女性人群在超过70岁后,就会产生不可逆转的骨值丢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骨质疏松。现在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相应的骨质疏松人群也在持续增加m。为确定骨质疏松疾病特点,并分析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本次以在我院进行骨密度检测的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資料以在我院进行骨密度检测的30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每组有患者150例。男性组患者年龄45~90岁,平均年龄(62.5±8.06)岁;女性组患者年龄46~92岁,平均年龄(68.3±8.72)岁。排除标准: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以及皮质醇增多症等严重影响骨或钙代谢疾病以及合并严重刚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2方法了解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等基本信息,并确认是否发生有过骨折、手术史、激素使用等,并通过骨密度仪来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做全面分析。

1.3评价标准按照国际卫生组织亚洲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来进行综合分析,骨密度>-1.0 SD即代表骨密度正常;-1.0-2.5 SD即代表骨质减少;≤-2.5 SD即代表骨质疏松。在确定T值的基础上,还要联合患者年龄、性别、总骨量、BMI、绝经年龄等多项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1.4统计学方法文章数据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x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与正常者总骨量比较采取相同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与骨密度正常者骨质疏松和骨质减少情况,确认腰椎正位以及左髋关节总骨量男性组要高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同性别患者比较比较同性别组患者骨密度检测结果,可确定发病年龄越早腰椎与左髋关节总骨量越低,如表2所示。

3讨论

骨质疏松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主要是因为骨量减少、骨质量受损以及骨强度降低等原因造成的骨脆性增加,更容易出现骨折问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普遍认为其受年龄、内分泌、代谢性以及遗传等因素影响。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的患者会表现出周身疼痛、驼背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则会损伤呼吸系统功能,并且在强度外力作用下更容易产生脆性骨折致残,对患者正常生活有着重大影响。根据发病机制共包括原发性、继发性与特发性等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情况,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受年龄影响,年龄越大发病越高;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受遗传影响;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受骨质代谢性以及患者长时间服药或者不良生活习惯等。

鉴于骨质疏松症的特殊性,必须要提前做好预防与治疗工作,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为了解疾病特点,本次以我院进行骨密度检测的中老年患者为对象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比较确认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之间骨质疏松和骨质减少情况。临床资料显示,当人的年龄超过70岁以后,均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估值丢失问题,并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髋关节骨量水平不断降低,并且同年龄情况下女性腰椎及髋关节骨量水平明显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老年人需要对骨质疏松有明确认知,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测,提前做好骨质疏松预防工作,一经检查确诊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日常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主动补钙、富钙,多实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并保持足够的日照时间,争取做到最发现、早治疗,预防以及延迟骨质疏松的发生。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骨科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血尿酸的关联性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两种不同专项运动对人体骨密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