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庄昭奎 张欢
摘要:结合特色村镇建设,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与发展村镇建设相结合。以发掘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并精准扶贫为切入点,以深入乡村产业文化技艺现状调研为基础,提出了对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小镇非物质文化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技艺;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 24-0285-03
1 引言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建设特色小镇不但要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更需要去发掘当地文化产业,找准自己的定位,发展自己的品牌,以点带面,保护和发展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乡村与特色文化产业的小镇,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本文以河南省沁阳市王庄镇盆窑村——黑陶小镇为例,探讨保护和传承特色小镇非物质文化技艺。
2 黑陶小镇历史沿革
焦作沁阳王庄镇盆窑村因世代烧制陶盆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唐朝武德三年,宋王泰镇守河内县时,军中所用瓦制器物皆由万善(盆窑)烧制。武周时期,所烧制陶香案被列为贡品,称御制黑陶。从宋朝起,在此建窑烧盆的村民逐步定居,取名“盆窑”。盆窑村与山东日照、陕西秦塬、河北馆陶并称中国四大黑陶之乡。
3 器物特点
传承千年艺,器物花纹精细,造型优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所震撼。盆窑村黑陶以“体形硕大、黑如漆、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硬如瓷”而闻名(图1)。
3.1 黑陶之黑
黑陶取土的颜色是红黄色,为什么会变成黑色呢?关键在于在器物入窑前,在所有器物中放适量碎木屑。人窑烧制过程,最后把窑室内的炉火与空气完全隔绝,窑内会产生大量农重的黑色烟气,烟气中的碳分子会渗透到陶坏的体内,所以坏体就会变的乌黑,当地工匠介绍,黑陶具有经久耐用、不掉色的特点。
3.2 透气不透水
当地黑陶产品大多生产鱼缸、米罐、米缸等。由于生产器物具有透气不透水特性,因此生产的鱼缸不用加输氧气设备,存米、存面、存鸡蛋的保存时间较长。笔者曾尝试在夏季将鸡蛋存放罐子内,经过一个夏天后将鸡蛋食用,存放效果较好。该器物虽平常,但却凝结了古人的智慧——节能环保。由此,黑陶自古流传至今,具有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4 黑陶工艺流程
制陶匠人介绍黑陶的大致工艺流程:取土一沥泥一揉泥一拉坯一修坯一雕绘磨光一阴干入窑烧制。在这些过程中,取土和入窑烧制两个环节是重中之重。制陶的关键步骤在于取土和烧制两个过程。他们的用的是红胶泥,这种泥有3个特点:①黏度大;②纯度高,不含有杂质;③泥土结合力好,不容易散。对于入窑烧制过程是重中之重,如果烧制不好,前面的努力都将白费,烧制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和温度。
(l)取土。黑陶所用的土为红胶泥。还有沥泥,也就是泥浆(水和泥大致1:1混合而成)透过泥筛倒入桶中,使滤出的泥浆更、光滑,细腻。沉淀和水分蒸发之后,陶泥就可以用作拉坯了。
(2)拉坯。黑陶的拉坯环节完全是手工操作,拉坯时先使拉坯机运转起来(仅使用了转动拉坯机,速度根据制作环节需随时调整)。接着将盘面擦拭少量的清水,然后将适量的陶泥固定在盘面的中心位置,用于粘黏器物。放上土坯后随着泥盘的快速转动,双手合力协调配合,将陶泥的雏形呈现出一个碗状造型。接着从底部的中心位置向外均匀赶压,底部的厚度要凭手感来掌握,大约在1 cm左右为宜(在底部和上翻土坯转交部分,尤其要考虑加厚。便于挺立,该细节由新、老工匠口口相传)。随着泥坯的转动,将筒壁逐渐向上拉,在拉移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筒壁的上下垂直和厚度的均匀(鱼缸弧形简体考虑凉坯过程均匀沉降)。筒壁的厚度大约在5~7 mm左右为宜。双手可以里应外合进行多次的反复调整,通过双手的力度的大小与方向,拉出不同的形体。在调整过程中,要随时加入少量清水,使双手和坯体始终保持湿滑状态,最后,用钢丝线从底部滑过,将其与盘面分离。黑陶拉坯环节主要是手工技巧,传承黑陶工艺首先就是要学会拉坯过程,学徒2~3年方可运用自如(图2)。
(3)修坯与雕刻磨光。修坯的过程其实就是去掉一层粗糙的表皮,使坯体变得更加光洁、平滑。雕刻就是在坯体上面雕刻花纹与图案,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创新方面还会提到),最后磨光阴干(图3)。
(4)人窑烧制。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如果烧坏,前面的一切工序白费。烧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
5 保护与传承
5.1 存在问题
黑陶小镇引发了笔者很多的思考。不仅了解到了黑陶的历史文化还更深入的看到了具体的制作过程。现在盆窑村制窑有以下几点特点。
(1)苦于寻徒。这里大部分从事制作的匠人多为老人,有几十年的经验。他们是从父辈学到该技艺,制陶维持他们几十年的生计。但是,大部分年轻人大外出打工,不愿赚这份辛苦钱。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这也是黑陶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2)窑洞与烧窑。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特性,当地匠人根据窑洞内部温度和湿度,将窑洞分为揉泥区、拉坯区、阴干区、烧窑区4部分功能分区。在相应的房间做具体的工作,但房间之间并没有设置门,有一个拱形的出入口。根据其规模大小,最深的窑洞达到30~40 m。由于阴干特殊的温湿度要求,现代厂房阴干过程常出现干裂损毁,较难满足其苛刻的要求。
(3)产品与市场需求对接。黑陶样式较少、颜色单一,无法满足社會的需要,较大的体型鱼缸,也不符合都市生活空间。销售途径受限性;村里较少年轻人从事相关行业,老匠人不适应新的销售模式,这对于传统技艺的承传与发展非常不利。如何积极的融入迅速发展的社会,并不断改进和创新适应更宽的市场成为黑陶生产和销售面临的重要问题。
5.2 保护传承建议
(1)以兴趣教学为主导的传承模式。在盆窑村,根据其地方特色还在学校专门设置盆窑的实验基地。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应当从孩子抓起,一方面,增长其对黑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进行素质教育,形成较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黑陶小镇的保护与发展。可将此模式作为兴趣培训,积极吸引参观者兴趣体验和互動教学基地。
(2)以旅游为主导的开发建设。以盆窑千年的历史为载体的特色小镇,以保护为前提,积极开发其旅游特色。建设和开发相应功能,满足旅游配套。使盆窑成为当地具有特色的名片,带动产业发展,提高文化、经济效益。吸引年轻群体回归,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
6 结语
通过年轻人回归,积极调研市场。并不断接受新的观点,改变传统营销模式;政府、匠人、旅游等相关响因子共同影响到传统技艺保护和发展问题,应打破局限格局;引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产品。将盆窑村打造为以传统匠人技艺传承为核心的,集黑陶制作体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黑陶产业特色小镇。
致谢:感谢参与调研的肖婷、柯超、王志威、陈云龙、田月、朱孟华、曾宪雯等成员。
参考文献:
[1]郝华勇,湖北省特色小镇培育路径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8(3):90 - 95.
[2]肖 婷,张萍,闫海燕.窑洞内部环境初探以三门峡唐洼村窑洞内部潮湿问题为例[J].华中建筑,2017(9):68~71.
[3]肖 婷,张萍,庄昭奎,靠崖窑窑券的技术做法和表达——以三门峡市滨湖区唐洼村为例[J].绿色科技,2016(10):124-126.
[4]张卫红.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3):101,103.
[5]孙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N].抚顺日报,2015 - 09-17(2).
[6]高扬元,孔德祥,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生产性保护探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5,21(3):158-163.
[7]凌振荣,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33-37.
收稿日期:2019-10-08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810460009);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5A170006);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l98560002)
作者简介:张萍(1981-),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与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