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功能区划分是主体功能区在市、县域尺度上的有效补充和细化,以无为县为实例,基于行政村微观视角,构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补充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以及县域发展实际,将无为县域划分为城镇发展区、工业集中区、农业生产区、林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等五类功能区。
关键词:功能区;划分尺度;指标体系;无为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 24-0179-03
1 引言
主体功能区作为实施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工具,其核心内涵是确定各地域单元在全国和省区等不同空间尺度中开发和保护的核心功能定位[1],是对未来国土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整治格局总体蓝图的设计、规划[2]。功能区划分是主体功能区在市、县域尺度上的有效补充,是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地区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基础上划分的空间地域单元,为空间管治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合理的依据[3]。因此,本文以芜湖市无为县为实例,以主体功能区研究成果为基础,合理划分县域功能分区,优化城镇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格局,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方法参考。
2 研究区概况
无为县,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是皖江开发开放的前沿,与“长三角”山水相连,具有通江达海、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地形大体上可分为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低圩平原主要分布在县域东部,低山丘陵自北部县界延伸至西南,平均海拔在40~200 m之间,最高海拔675 m。县内主干河流为西河,西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县,入裕溪河而后汇长江。无为县下辖20个镇,272个行政村(社区),另设1个经济开发区,土地总面积2042. 07 km2。改革开发以来,无为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8.2亿元,财政收入39.1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8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0元。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无为县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30 m×30 m精度DEM、无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无为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无为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以及2018年人口、经济、社会统计公报、年鉴等。
3.2 区划方法
鉴于评价空间单元选择、指标体系构建、因子权重赋值以及集成计算技术方法直接影响区划结果,并直接决定区划的成效[1-5],根据无为县实际情况,立足县级空间尺度,笔者就评价空间单元选择、指标体系构建、因子权重赋值以及集成计算技术作出以下说明。
(l)国家和省级的主体功能类型包括四类,城市化空间、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空间、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地[6],本次县级功能区划分将细化地域功能,因此,首先以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单元进行综合评价,以期遴选出城镇发展、工业集中类功能区域,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其次,在剩下的行政村(社區)评价单元内,通过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进行二次集成细分农业生产区、林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最后,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对按照行政区划定的边界进行修正,使划定方案更加符合实际。
(2)各类自然保护地、水源保护地一级管控区域等生态保护红线首当划人生态保护区。
(3)通过层次分析法、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多指标综合加权评价法集成计算各评价单元综合分值。
4 集成分析
4.1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根据指标体系,计算全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自然断点法进行聚类,结果如图1所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区域自北向南主要为红庙镇、福渡镇、陡沟镇、开城镇、赫店镇、十里墩镇、泥汊镇、泉塘镇、襄安镇和洪巷镇,涉及196个行政村(社区),土地面积138868. 30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71. 14%;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石涧镇、严桥镇、昆山镇和牛埠镇,涉及18个行政村,土地面积21410. 20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10. 97%;承载能力中等的区域主要位于无城镇、蜀山镇、鹤毛镇、刘渡镇、姚沟镇和高沟镇,涉及58个行政村(社区),土地面积34926. 34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17. 89%。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区域内,地势平坦,耕地分布占全县的80. 11%。
4.2 现有开发密度分析
根据现有开发密度指标,计算其现状值并按照自然断点法聚类,结果如图2所示,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无城镇的城北、金河、西苑、泰山、文景等10个社区和高沟镇的新沟社区、龙庵社区以及襄安镇的胜利社区,总共涉及13个社区,土地面积1899. 50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0.97%;开发密度中等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石涧镇、无城镇、赫店镇、福渡镇、十里墩镇、泥汊镇、姚沟镇和高沟镇,总共涉及103个行政村(社区),土地面积68863. 77hn12,占全县35. 28%;开发密度较低的区域分布在其他的156个行政区(社区),土地面积124441. 58 hm2,占全县63. 75%。从整体上看,无为县现有开发密度较高区域分布面积较少,全县开发密度较低。
4.3 发展潜力分析
根据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基础和科技教育水平等指标,计算其发展潜力值,分级结果如图3所示,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无城镇、福渡镇、高沟镇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社区),占全县国土面积2. 64%;其他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社区)位于发展潜力中等的区域,潜力中等区域土地面积66245. 87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33. 94%。从整体上看,全县发展潜力较高的区域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以及位于现状开发水平较高的区域。
5 区划结果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评价分级结果及分析,结合无为县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和实际,将全县划分为城镇发展区、工业集中区、农业生产区、林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等五类功能区。
5.1 城镇发展区
城镇发展区土地总面积6814. 41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 37%,主要分布在各镇镇政府所在地的区域,其中无城镇、福渡镇、高沟镇面积较大,石涧镇、严桥镇、开城镇、襄安镇、姚沟镇和牛埠镇中等,其他镇面积较低。该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商贸活动较发达,交通优势程度高,是未来城镇集中发展的区域。
5.2 工业集中区
工业集中区土地总面积1855. 73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0. 92%,主要分布在高沟镇、泥汊镇和石涧镇工业园区内。该区域资源承载水平较高,工业用地集中分布,工业经济较发达,是区域重点发展工业的地域。
5.3 农业生产区
农业生产区土地总面积171487. 56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4. 79%,是全县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类功能区,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聚落区域。该区域内资源承载水平高,水土条件优越,耕地资源丰富,主要承担农业生产、村庄建设功能。
5.4 林业发展区
林业发展区土地总面积10229. 18 h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 06%,主要分布在严桥镇、石涧镇、开城镇、蜀山镇、鹤毛镇和昆山镇境内。该区域坡度较高,农业生产适宜性较低,适宜发展林业,并兼顾生态旅游。
5.5 生态保护区
生态保护区土地总面积11860. 43 hIT1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 86%,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源地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外需提升生态功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昆山镇南部、严桥镇北部和东南沿江区域。该区域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低,是限制、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主要承担生态保护功能(图4)。
6 结语
功能区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在空间管治和综合协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县级功能区划分是主体功能区思想在市、县域尺度上的有效补充。无为县位于安徽沿江丘陵平原较发达的地域,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差异明显,本文主要以无为县为实例,探讨县域功能区划分的思路:①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角度,构建功能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遴选出城镇发展、工业集中类功能区区域,然后构建补充指标,细化农业生产区、林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②各类自然保护地、水源保护地一级管控区域等生态保护红线首当划人生态保护区;③因使用行政村(社区)作为评价单元的局限性,并不是整个评价单元都适合作为某类功能区,所以,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对按照行政区划定的边界进行修正,使划定方案更加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樊杰.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 28(2):193-206.
[2]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
[3]徐 宁,县域空间功能区划分研究一一以山西省河津市为例[Dl.西安:西北大学,2011.
[4]王建军,王新涛.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与方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2):15-19.
[5]王强,伍世代,李永实,等,福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6):725-735.
[6]樊杰.地域功能一结构的空间组织途径——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讨論[J].地理研究,2019,38( 10):2373 -2387.
[7]毛汉英,方创琳,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完善途径[J].地理学报,1997,52(1):1-9.
收稿日期:2019-11-21
作者简介:代绍奇(1991-),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