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建设要点分析

2019-01-19 06:12任晋娇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24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

任晋娇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快,在生态理论下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是园林景观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为此,本文针对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建设要点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要点

1  引言

现在所提出的生态园林型城市,属于“大园林”的概念,出发点是建立在保护、建设和完善城市大环境的共识之上,其归宿是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环境,实现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强调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依存和共生。生态园林型城市的要求是:经济繁荣,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构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与动植物相亲相近,和谐共存。特征是到处绿荫掩映,风清水净,楼台与山水相依,人类与花鸟为伴,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机活力。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使人们在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生态园林型城市景观规划原则

2.1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体验为先

要建成生态园林型城市,仅仅依靠建设绿地是不可能实现的。应解决好保护和利用、改造和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利用自然环境,在经济政策制定及城市建设中,避免以损害环境利益为代价的经济短期增长模式及不合理的城区过度开发,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生产、能量流动高效及畅通。城市绿地的服务对象是市民,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市民创造休娱身心的美好体验(感受),规划的最终结果以实施为手段,以体验为目的。

2.2  系统整合,城乡一体;景观分区,风情各具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 - 廊道 - 基质”的规划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化,实现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绿地效应。同时,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紧密联系,把城市当成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根据现状自然环境条件,规划出不同的景观分区,各区在服从整體的前提下,形成本区个性化的自然、文化风貌。

3  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基本特点

3.1  宽厚的绿化网络

街道绿化带是城市园林的骨架,其宽度要占街道总宽度的 32%以上,并与临街单位的庭院绿化相结合,形成宽厚的绿化网络。这一网络向郊外延伸,与防护林体系相互连通,促进市区与郊外气流的交换,以利于消除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稀释扩散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提高道路绿化带的生态效应。

3.2  丰富的园林景观

植物造景是现代园林景观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调对比与层次排列,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及季相变化,创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立体空间艺术。利用文学、绘画的艺术规律,通过植物种植设计,把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并上升为诗情画意,创造主题,创造意境,创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形成特色各异的园林景观。创造园林景观,不要抄袭传统园林以建筑为主的套路,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随势,要保护利用古老树木和自然景观,以适应生活情趣的多样化。

3.3  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现实经济价值,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靠建设园林城市来实现的。园林城市有一个庞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 CO2、分泌杀菌素、吸附飘尘、减弱噪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及改善小气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无污染、无飘尘、无噪声、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园林生态环境。园林生态环境的形成,是园林城市最重要的标志。

4  建设生态园林型城市具体措施与思考

4.1  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具体地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水、理石)、种植树木和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并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过程。

一般情况下,园林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一层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一层意思是园林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虑是否“适用”的前提下,其次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办好事。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实用”价值。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隔的整体。单纯地追求“适用、经济”,不考虑园林艺术的美感,就要降低园林艺术的水准,失去吸引力;如果单纯地追求“美观”,不考虑“适用”或“经济”问题,就可能产生或缺乏经济基础而导致设计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园林设计工作必须在“适用”和“经济”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最终创造出理想的园林设计艺术作品。

4.2  用生态学的观点进行城市园林建设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者,将生态环境科学引入城市科学,从宏观上改变人类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于是,景观生态、环境美学的理论应运而生。园林绿化正是被看作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说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达到融游赏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的目的。

4.3  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具体思考

4.3.1  加强城市公园规划与建设

生态保护首先是整治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应加强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蒸腾等生理、生化过程改善小气候,达到冬暖夏凉;增加空气湿度,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防御风沙,减低噪声,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从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公园是绿地建设最多、绿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都市公园规划与建设,是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措施。

4.3.2  控制用地性质,增加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的发展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并对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布局,从而控制城市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是加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关键。

4.3.3  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提高绿地中的绿量

在城市不同性质的用地中进行植物配置,应根据用地性质、建筑物的功能和营造景观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气候变化特点,合理选择绿地的整体设计风格及树种,力求做到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使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和园林景观,达到既绿化美化又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5  结语

总之,为使破坏了的城市生态平衡得到恢复和健全,以建立宁静、舒适优美的环境,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办法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途径进行园林规划和建设,从城市环境质量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以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喜旭芳.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J].今日科苑,2017(10).

[2] 陈平.浅论如何把生态理念植入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之中[J].林业科技,2018(5).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研究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生态理念融入初中课堂教学的策略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