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极盛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老年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单身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单身老年人的再婚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关注点,是老龄社会发展中必然存在的心理要求与生理要求。
安全感 老年人再婚,能获得老伴的陪伴和关照,这种陪伴是子女的照顾所不能代替的。老年人老化程度加快,自我管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也越来越差,甚至会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一些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及腰腿疼等。每位老年人都会有某种或某些身体疾病与心理问题。因此,老年人再婚后的互相照顾和陪伴,能够给予对方更多的安全感,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老年人的各种身体问题和心理问题,助力老人健康。
情感寄托
中国多数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保证。然而,调查表明,中国多数老年人心理孤单寂寞。老年人再婚有助于弥补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寂寞感,稳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使老年人的情感有所寄托,防止和消除老年人的各种心理问题。
交往需要 人际交往是人的重要的心理需求。现在,老年人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孩子和老人多半是分居的。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容易产生孤独、焦虑与抑郁的情绪问题。老年人再婚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人际交往的需要,缓解和防止老年人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
人生价值 老年人也有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健康原因和内心寂寞孤独等心理问题,会导致老年人实现价值的需求越来越淡薄。老年人再婚后有人做伴,好的心情可以燃烧起他们实现价值的欲望,从而对个人、家庭、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创造人生的价值。还不仅会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会促进心理健康。
1.再婚老人的积极老龄观
什么叫积极老龄观?就是要有积极的思想、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态度、积极的行为对待老龄问题。积极老龄观是择偶和处理好婚后生活最重要、最关键、最起作用的心理基础,是积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老龄问题上的反映。可以说,积极老龄观是老年人再婚择偶时的重要标准,是再婚后心理相容的心理基础,也是再婚后生活美满、家庭和谐、充分发挥人生价值的心理基础。一个持积极老龄观的人很难与有消极老龄观的人相处。
消极老龄观的人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悲观型的,心理特点是悲观失望、消极等死。第二种是消沉型的,心理特点是萎靡不振,混一天是一天。第三种是不适应型,心理特点是无所适从,在家无所事事。这些不良的消极老龄观,必然给老年人再婚后带来种种矛盾和冲突,造成婚后家庭生活不稳定、不和睦,甚至离婚。
2.婚后沟通不能少
每个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和生活习惯,为了营造婚后稳定、和睦的家庭生活,夫妻要学会沟通。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婚后的問题和矛盾。
3.再婚之后更宽容
再婚后,就是一个逐渐适应对方、逐渐处理矛盾的过程。因此,再婚老人要学会宽容,正确处理婚后的不同意见、矛盾甚至冲突。
再婚后的生活,就是一个逐渐适应对方、逐渐处理矛盾的过程。
对原则性问题,要讲道理,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一些非原则性的习惯问题,不要斤斤计较,求同存异、和平相处。
4.子女问题要重视
再婚老人不仅要处理好自己一方的子女关系问题,更要处理好对方的子女关系问题。老年人再婚前,要充分征求子女的意见。再婚后,要特别重视与对方子女的关系问题,要像对待自己亲生子女一样对待对方子女。
5.签好婚前财产协议
单身老人再婚时,可以根据婚姻法的规定,签好婚前财产协议,消除和避免婚后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家庭财产纠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