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以更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汇率变动机制,在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更接近市场供求关系的汇率形成机制,导致汇改后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突破了持续十年的兑美元升值通道,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中国涉外企业,也因为这一变化,在此段时间承受了较大的汇兑损失,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能力亟待加强。本文拟总结常见的外汇风险,以及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常见措施。
关键词:汇率波动;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管理措施
一、背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及其影响
在2006年,国际外汇交易中心引进OTC制度,也就是人民币与美元兑换比例中间价的形成方式,并且由以往的收盘价制定方式变为做市商询问价格方式,改进为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向所有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进行询价,将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进行去除,经过计算,得出剩余报价加权的平均数值,即当日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中间价,具体情况需要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结合当日报价方于银行外汇市场的成交量以及实际报价情况等具体指标综合确定。这红体制的形成是必然的,但是权重和做市商真实报价的信息是不对外公开的,所以人民币中间价在实质上是一个“黑匣子”,央行可以自行裁量,并且受限空间很小。在真实情况中,在9点15分和9点30分市场公布的开盘价常常会存在偏差。市场中存在升贬值的可能性,有些时候在开盘时期便触及到日波幅上下限度。虽然日波幅限度在逐渐扩大,但是利用中间价,中国人民银行依旧可以对汇率进行操控,这种行为一直受到市场的排斥。
2015年8月11日,央行正式推行新的人民币回汇率中间价制度,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成员结合前一天的收盘汇率,得出中间价并且向外汇交易中心进行汇报。进行“811”会改调整,一定角度来说明确了中间报价的形成参照体系,市场再次拥有汇率中间报价的主导权利,从而推动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的快速发展。
其实2006年1月,人民银行引入OTC询价机制,改变以前日收盘价作为中间价的中间价形成机制以来,人民银行关于汇率改革的方向已经很明确,即汇率机制将越来越市场化,然而十年间由于人民银行对汇率中间价较大的影响力,掩盖了相关趋势,致使相当多的企业未能形成足够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811”汇改后,面对更加市场化的汇率波动,许多企业遭受了比较大的汇兑风险损失,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及能力亟待加强。
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在市场化方向及趋势越来越明晰的背景下,以市场本身作为试炼场,对于我国跨国公司快速提高外汇风险应对能力而言,“811”汇改无疑是一场机遇。
二、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的含义及分类
1.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的含义
外汇风险也就是汇率风险,指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折算过程中,因汇率波动而致使有关国家金融企业或实体企业实际收益和成本与预期收益和成本发生偏离,从而产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外汇风险通常由外汇风险对象、货币兑换或折算、受险时间、汇率变动、经济损失等要素构成。①
2.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的分类
根据外汇的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国际上通常将外汇风险分为三类:
(1)交易风险,通常指的是跨国企业在交易当天国际投资、劳务投资、国际商品等的货币汇率与支付当天的汇率存在偏差,导致公司受到经济损失的潜在风险隐患。
(2)折算风险,指的是跨国企业在国外拥有的子公司内部以外币计价形式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转变为以跨国企业总公司所在国货币计价的财务会计报表,因为货币折算汇率产生变化,该企业内部合并财务报表中其他项目内容均产生变化,从而导致跨国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账目上额外的经济收益或者额外损失风险。
(3)经营风险,指的是利用手段对未来的销售、税金、成本、利润等现金流计算项目进行改变,从而影响该跨国企业的未来发展,对内部的现金流量净值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三、外汇风险管理的识别与评估
管理外汇风险的前提与基础是能够很好地识别外汇风险,并及时对已识别的外汇风险进行较准确的评估。
1.识别风险
识别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出现经济风险之前,对企业内部可能出现的潜在外汇风险进行归类、判断,对其风险性质进行鉴定,最大程度的识别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所有可能会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失的潜在风险。
其中,交易风险的识别,应重点监控以延期支付方式结算的贸易或投资往来,因为跨国公司在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以及跨境并购、FDI等方面经常会安排远期的对外支付,比如货款、服务款、并购交易款、投资款等经常会约定在一定期限或一定条件达成后支付,所以交易风险经常存在。
折算风险往往发生在会计年度结束之前,此时,尤其是开展境外投资的境内母公司需要就一个会计年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利润反应在会计报表上,此时如果汇率发生变动,母公司从境外享受的对外投资收益在会计账面上就可能发生额外的收益或損失。因此,识别折算风险应重点关注折算期前后的汇率变化趋势,以及时发现相关风险。
关于经营风险的识别,因为经营风险的落足点,在会计上反映为公司的现金流,所以经营风险应重点关注对企业现金流相关的各个科目,并重点发现哪些科目与外汇发生关联。
2.评估风险
评估风险主要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衡量潜在风险对企业经济利益遭受损失的影响大小。
在这其中,交易风险评估,首先可以对所有子公司内部的交易风险进行测算,然后进行汇总整合,计算出企业整体的风险水平预估情况;根据汇率变化的预测范围,进而分析出各公司本币计价的价值浮动区间;然后对公司项目及汇率权重进行分析,将各部分交易风险进行细化管理;最后从跨国企业的整体交易风险情况进行观察。
折算风险的评估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
Ri=∑(Ai-Di)×ΔEi
Ri代表汇率换算后的经济收益(换算结果为负数,则表示换算后造成的经济损失);Ai代表该跨国企业采用第i种货币的海外财产;Di代表跨国企业在海外处于负债的处境;△Ei代表采用直接标价的方式来表示第i种汇率的浮动情况(当货币汇率上升,△Ei>0,相反,当该货币汇率下降时,△Ei<0)。
关于经营风险的评估,在国际中,较为可行的方法是通过测量利益对货币汇率的敏感程度的损益分析法,针对测量现金流量对货币汇率敏感程度的回归分析法。
四、外汇风险防范及我国大部分跨国公司存在的问题
1.常见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在“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越来越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可以选择的风险防范工具也越来越丰富。针对不同的风险,我国跨国企业目前常见的防范措施如下:
(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防范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事先防范法、事后防范法。
①事先防范法指的是跨国企业在交易合同签订之间所采用的交易风险防范方法,例如,选择对公司利益影较大的计价货币、将商品价格进行约定调整、通过提前或者延迟货币结算的方式进行风险防范。
②事后防范法指的是跨国企业在签订交易合同之后,在无法利用合同条款或者无法凭借合同进行相应的损失补偿时,采用外汇市场的形式进行远期外汇交易,也就是外汇期权交易、外汇调期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交易,而且通过国际货币交易市场进行投资、借贷的方式进行交易风险防范。
(2)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防范措施一般分为三种:主动性防范、预防性防范、计价单位防范。
①主动性防范,主要通过货币交易市场和远期期权市场等金融交易市场进行躲避风险,但是需要在金融交易市场满足必备条件的前提下。
②预防性防范,采用资金规划法,通常来讲就是跨国公司总公司对下属公司的净营运资金项项目,比如,提前或者延迟支付应收账款或者应付账款,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
③计价单位防范,利用国外货币作为该公司的进出口计价单位,利用子公司自身的货币形式作为进出口计价单位,对硬货币计价为单位的设备和货物进行加速进口。
(3)经济风险的防范
企业在生产发展中存在的经营风险较多,涉及领域不在少数,比如货币市场、产品生产、财务方面等都存在着经济风险。所以,为了对企业经济风险进行更好的防范,除去常规的交易风险与折算风险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采用多元化战略措施。多元化战略通常指的是跨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购买、租赁经营设备、材料供应链与销售市场的分布等方面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更好的进行企业内部管理。结合该方式,使不同项目的经济风险互相抵消,继而实现经济风险防范的目的。
2.我国跨国公司在外汇风险防范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我国,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常常受到不平等对待,主要表现在企业进口采购环节,国内企业一般货币采用美元形式,但是在签订出口合同时,非美货币的份额占比较大,国内跨国企业常常面对进出口货币汇率浮动的双重压力。
(2)跨国企业在进行业务谈判时,一般由公司内部的业务人员负责,由于业务人员对商务价格有着天然的敏感性,所以导致常常会忽略由于外汇风险的不确定性,而使企业利益造成隐形损失的问题。而且业务人员并没有很好的引导性,通常是被客户进行被动选择,在货币汇率变化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3)在我国,有效的进行企业外汇管理的方式单一,通常沿用于当前国际金融交易市场的通用金融交易工具NDF(无本金交割远期)。该方式的套期保值需要很高的回款评估准确性,并不是所有的非美货币都适合。所以,套期保值有空套、循环套保的弊端,而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4)此外,国内绝大部分的跨国企业的业务经营时间较短,工作人员普遍缺乏货币外汇风险意识,企业没有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而且,我国的外汇交易市场并不是具备完全市场条件的金融性外汇市场,相比已经完全开发经济条件的国际金融外汇市场,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为我国的外汇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悬殊,所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跨国企业为了防范交易风险的工具选择。
五、政策建议
1.加强外汇风险意识
我国跨国公司应加强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重视外汇风险管理。从企业的管理层、到销售、采购、投资、财务等各个环节都应该意识到汇率波动对企业收益的重大影响。
2.建立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合理的一系列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不同项目外汇风险的测量与交易管理手段的选择、对外汇交易风险的识别以及签订合同后对交易风险的评估系统等。坚持新企业会计管理准则,强化针对会计外汇风险管理核算,不断地完善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措施,对执行的过程进行确认、记录以及计量,减少因为货币汇率发生浮动而造成对企业利益或者现金流量的波动性。
3.政策优化
国家层面在考虑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同时,应尽量为跨国企业营造可以选择更多外汇风险管理工具的政策环境,如进一步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工作由试点向全面试点展开等。
注释:
①QR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研究,陈润华,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透视“811汇改”,丁志杰,http://www.cf40.org.cn;
[2]王欢.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背景下企业外汇风险的管理与规避[J].国际商务财会,2016(10).
[3]黃邦定.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在线,2016(1).
[4]陈润华.QR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5]蒋辉清.美元强势背景下非美货币外汇风险防范[J].新会计(月刊),2017(6).
[6]沈国华.涉外企业外汇风险防范措施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6(3).
[7]胡齐.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初探[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8]胡习文.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9]金廉旭.跨国公司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与研究[J].现代商业,2016(4).
作者简介:刘斌(1990.01- ),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