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白月梅
摘 要 终身学习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对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
对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领域2008—2018年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就发文趋势、研究机构、研究作者以及研究热点变迁四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终身学习方向的研究存在研究力量分散、地区不平衡和研究机构与研究作者联系并不紧密等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反思,希望为下一阶段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7-0009-04
1 终身学习定义与发展
终身教育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重建部成人教育委员会在《1919报告书》中提出。1929年,世界上第一部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在英国出版,其作者耶克斯利(B.Yeaxlee)认为:“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过程的开始,应该将各种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1]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在1965年出版《论终身教育》,这标志着终身教育理念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在《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保罗·郎格郎明确将“终身教育”定义为两层含义[2]:
1)“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发展自己的可能性,以适应激荡的社会不断投向人们的课题”;
2)现行的教育是“闭锁的、僵硬的”,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未来的教育则将把“有关多种因素加以体系化,并且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两层含义分别强调了“终身”与“教育”的两个特点:
1)教育应该是贯穿整个人生的,通俗地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2)教育不仅仅是发生在学校的,更应该对社会全部的教育机构和渠道加以统整,拓宽人们获得教育的渠道,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按需获取方便的教育机会。
1972年,埃德加·富尔及其同事提出教育过程的重点应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让终身学习逐渐替代了之前的终身教育一词[2]。笔者认为,终身学习应该是持续贯穿学习者一生的,并能够满足学习者教育的需求,帮助学习者提高自身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过程。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来临让每个人都必须为转型做好准备,将学习作为应对各种变革的基本策略,这也为终身学习带来更多的挑战,如公民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老龄问题、社会资本、高等教育变革等问题[3]。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终身教育的倡导与推动,终身学习、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等新理念也逐渐被重视,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关注的热点。目前,世界很多国家或地区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了本国或本地区的终身学习的落实,保障其发展与落实。比如:美国于1976年在《高等教育法》中增订了终身学习法;日本和韩国设有《终身学习振兴法》与《终身学习法》;我国的台湾地区、福建省、上海市、太原市、河北省、宁波市等地以地方条例的形式先后推出《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北京市也在进行立法相关方面的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可见我国对终身学习发展的重视程度。
2 基于CiteSpace V的可视化研究与分析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于Drexel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科学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 V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陈超美教授使用Jave语言开发的信息化可视化软件,具有“多元、分時、动态和可视化”的特点。在大量基于共被引空间开发的工具与程序系统中,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是最受国际计量学研究者推崇的技术之一[4]。在本文中,笔者基于CiteSpac V软件对终身学习领域2008—2018年核心期刊文献的发文趋势、研究机构、研究作者以及研究热点变迁四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目的是借助文献综述的形式,结合可视化分析回顾与反思我国2008—2018年对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状况,并给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后续学者开展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基于研究目的,本文以国内最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为了更加精确地反映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重点,笔者选择核心期刊的文献作为有效文献来源,检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发表在核心期刊篇名包含“终身学习”的论文,最终共获得有效文献426篇。在CiteSpace V软件中,参数设置为:节点强度默认Cosine(余弦函数)和Within slices(时间切片内),阈值选择TOP=50,网络裁剪功能区参数选择Minimum Spanning Tree(最小生成树,MST)。在软件中分别选择Author(作者)、Institution(机构)、Keyword
(关键词)选项,目的是得到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的研究作者和机构合作图谱与共现图谱,通过对知识图谱内容的解读与归纳,分析2008—2018年终身学习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发文数量分析。发文数量是某领域研究趋势及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将获取的426份有效文献数据按年份整理,得到图1所示各年发文数量统计图,发现以终身学习为篇名的核心期刊文献发展趋势除2012年与2017年发文量有较小回落,出现发文数量低谷外,整体的发展是较为平稳的,其中2010年、2013年的发文数量最多,均达到54篇。这表明终身学习研究体系已经稳步构建,研究人员对终身学习领域的探索具有研究热情,该方向的研究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
2)研究机构分析。对研究机构的分析可以体现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因此,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研究机构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图2所示终身学习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与表1所示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主要机构信息。
图2中所示节点表示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超过两篇文章的研究机构;连线表示两个机构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粗,表示联系程度越紧密。从图2中可以发现,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学网络教学中心之间形成较为紧密的研究联系。
从表1中可以发现,发文量排在前三的机构分别是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持续教育及终身研究中心、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从图2可以发现,在这些终身学习研究机构中,仅有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持续教育及终身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网络教学中心两个研究机构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他机构之间呈现分散的状态,联系并不紧密。
3)研究作者分析。作者共现分析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及其合作强度与互引关系[5]。因此,利用Cite-
Space V进行研究作者共现分析,得到图3所示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与表2所示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主要作者。
从表2可以发现,终身学习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大的有张伟远、宋孝忠、欧阳忠明和朱敏。结合图3,通过文献比较,发现张伟远、傅璇卿、段承贵对国内外终身学习的发展做了系统分析,对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6];欧阳忠明与任鑫团队在研究国外终身学习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7];郭华、王小素团队从理论角度对终身学习进行深入分析与运用探究[8];余燕芳团队对终身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应用开展深入研究[9-10]。
尽管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向多样,但在不同领域间尚未形成紧密联系。
4)终身学习研究热点变迁分析。关键词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高度提炼,能够体现文章的主题。因此,对关键词开展分析能够帮助确定研究的热点。利用CiteSpace V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到图4所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与表3所示的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高频关键词。
从表3可以看出,终身学习(288次)、终身教育(29次)、学习型社会(27次)、全民终身学习(24次)为2008—2018年核心期刊终身学习领域的主要高频关键词。中介中心性是测试该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中介中心性大于等于0.1的节点关键词有终身学习(1.39)、学习型社会(0.12)。
如图5所示,经过对高频关键词与节点关键词的综合,发现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较为分散,比较集中的关键词热点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两点。其中涉及“终身学习”的研究热点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终身学习的学习平台建立、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成人学习国家资格框架设立以及学习型社区在线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研究热点包括学分银行的建立、可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相关政策策略研究,在研究热点中发现发展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3 结论与反思
研究结论 通过对426篇有效文献的分析,发现2008—2018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
1)我国终身学习研究步入平稳发展时期,但研究力量分散。从终身教育理念提出至今已超过50年,从2008—2018年来看,我国终身学习方向的研究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时期,核心期刊文献发文数量较为稳定。目前我国终身学习研究力量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香港、山西、北京、天津、河北(见表1)等地,这些地方也是较为重视终身学习发展,设立地方终身学习条例或法规的地方。由此可见,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地方的重视程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东部或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地方更加重视终身学习的发展,导致国内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出现地区分布的偏向。
2)研究作者与研究机构未形成紧密的研究网络。在Cite-Space V软件中的研究机构共现图、研究作者共现图中S值都小于0.5,表明各机构、作者之间尚未构成和满足聚类条件。这样的结果说明在终身学习研究领域,各个机构之间、作者之间联系较少,研究网络并不密切,研究的力量分散,作者之间也没有形成较好的研究团队。这也侧面反映了在这些教育研究机构、作者中缺乏比较集中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机构和作者之间联系较少的现状,可能会导致终身学习领域的各个研究之间出现研究断层的风险。
研究反思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也有一些思考与建议。
1)加强研究机构与研究者之间联系,需要研究合作渠道。从研究者的机构可以看出,研究者大部分来自高校,机构之间联系不密切,形成的核心研究团队也少。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加强该领域研究者的合作网络构建,借助网络技术、网络平台等形成紧密的研究团队,做到研究成果及时共享与更新;拓宽合作渠道,终身学习的研究不应局限于高校,企业、社区、政府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与内容,因此,各大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社会、社区的合作,拓宽研究合作的渠道。
2)加强研究热点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发展目标,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成果应该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重要基础与力量,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终身学习中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固然重要,研究者也应该注意将研究与实际结合,在结合先进终身学习理念与国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关注终身学习体系的本地化,将研究与我国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具体应用,让研究更具有实际的社会意义与应用价值,切实促进我国终身学习领域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健民.终身教育视角下创建特色社区教育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1):81-83.
[2]钟周,韩双淼.Citespace Ⅱ支持的终身学习研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5(2):32-37,79.
[3]何思颖,何光全.终身教育百年: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9(1):66-77,86.
[4]CHEN C, Ibekwe-SanJuan F, HOU J.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sters: A multiple-perspec-
tive cocit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7):
1386-1409.
[5]胡泽文,孙建军,武夷山.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3):131-137.
[6]张伟远,傅璇卿.搭建教育和培训的资历互认框架:东盟十国的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14(5):46-53,96.
[7]欧阳忠明,任鑫.韩国终身学习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建设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7):132-137.
[8]郭华,王小素.人文主义教育观在终身学习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8(11):19-22.
[9]余燕芳,葛正鹏.终身学习平台建设的理念与架构:从Web2.0到Web3.0[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8):57-63.
[10]余燕芳,韓世梅.学分银行平台的知识汇聚与个性化推荐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3):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