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悦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安徽 芜湖241003)
随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超常规发展,数字货币系统的底层核心技术——区块链迅速走进公众和政策视野.目前,区块链技术已引起从政府到业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外区块链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且迅速开展了大量相关应用探索,涉及人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金融、医疗、电子商务、政府管理、投票公证、知识产权保护、供应链管理等诸多领域[1].众多专业投资机构和互联网科技企业也积极进行投资,纷纷看好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一些国家政府也投入重金制订研究规划以及开展相关的项目建设,以期在国际上获得优势或在技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区块链技术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2].
近年来,由于优化运营资本和降低资本成本的需要,供应链金融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企业个体视角看,采用低成本的融资方案优化资金流显得非常重要;从更广泛的供应链视角看,供应链金融可以通过改善其价值链中的流动性和资金分配来为买卖双方提供双赢,如保理、动态贴现与提前支付等工具能优化企业营运资本和减少金融风险[3-5].尽管已知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但是在实践中很多解决方案的执行仍然显示出其效率低下.当前供应链金融低效率的状况促使我们去寻求全新的供应链金融技术和概念的架构,并在新的架构下提出适当的创新发展策略,作为近年来最有前途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这样的架构.众多先行者已开始这方面的实践探索,如IBM将和印度跨国企业集团Mahindra共同开发区块链解决方案,以改变当前印度的供应链金融状况,该方案用被认可的区块链记录供应商和工厂之间的贸易金融交易[6].农业合作组织Ornua和塞舌尔贸易公司(一家食品产品经销商)基于区块链完成了与黄油贸易有关的文件,虽然本身的支付仍然是“传统的”,但使用区块链交换文件后,贸易时间将从10天减少到几个小时[7].汇丰银行和美银美林使用Linux基金会的Hyperledger平台,在重金属贸易融资领域进行实验和测试[8].富士康旗下金融平台富金通与点融网合作,将富金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丰富经验与点融网在金融领域的金融技术相结合,共同打造了区块链金融平台——“Chained Finance”,是业内首次采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金融中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尝试[9].用友公司探索将区块链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各个环节和场景,同时考虑如何将企业原有系统的数据与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打通.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达12.6万亿元,网贷天眼预测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10],巨大的市场也使得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备受瞩目,但区块链还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探索案例爆发增长也才刚刚发生,因此,需要对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大量运用也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YAGHOOB提出了一个区块链驱动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概念框架,旨在促进买方和供应商之间关系的协调,并减少当前供应链金融实施效率低的情况[11].HOFMANN指出,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为参与供应链金融交易的各方提供实质性的好处,在加快实施流程的同时降低融资成本[12].温远征认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易篡改、开放性等特征,可解决当前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3].林泓指出,在线上供应链金融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协同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对防控线上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14].总的看来,现有文献主要从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出发,探讨了其对解决当前供应链金融领域部分问题的适用性及其意义,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下的供应链金融,应从供应链金融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局限出发,考虑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金融业务及整体方案是如何契合的,进而深入分析在区块链技术和思维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机制.
供应链金融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全球业务外包和供应链生产模式的兴起,是指为了适应供应链体系中的企业资金需求而开展的融资、相关服务定价及市场交易活动[15].在供应链生产组织模式下,贸易总量和交易频率的提高以及赊销模式的广泛应用,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的财务成本可能大大提高.供应链金融体系突破了传统贸易融资以买卖双方交易关系为基础的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高度,面向供应商、生产商、第三方物流、金融中介机构、分销商、终端客户等所有供应链系统成员进行合理融资安排,提高了整个供应链中流动资金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为各方提供了多赢的融资方案.然而,近年来在国内外的金融实践中仍广泛存在单个金融机构难以提供高效跨机构、跨区域的信贷服务[16],以及供应链体系中多数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等发展局限.这些局限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缺失.对金融机构而言,客户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融资欺诈,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和风险.在整个供应链中,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远远低于核心企业和一级供应商,故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易形成信息孤岛,金融机构很难获得有效数据、可信数据,从而不能给予授信支持.另一方面,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对中小企业授信,但在多级供应商的模式中,供应链上游的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与核心企业联系不够紧密,核心企业的信用无法传递,导致供应链上除一级供应商外的其他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再者,供应链金融运营体系为M+1+N模式,即基于其供应链,一个核心企业向其上游M个供应商及下游N个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融资方案.核心企业在支付中多采用商业票据,商票涵盖上游多个供应商和下游多个客户,虽然近年来电子商业票据相继在国内外推出,但其仍使用纸质票据验证,纸质票据不能拆分,权利转让必须通过完整背书.供应链上游一级供应商和下游一级分销商拿到商业纸质票据,因无法拆分背书转让,故没有强烈的融资意愿服务于其他二级供应商和二级分销商,那么核心企业的信用也无法顺利传递给供应链体系中的其他企业.
深究发展局限根源,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为中心化结构,商业银行或保理机构往往依托核心企业来为供应链上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近年来兴起的有互联网电商布局和参与的线上供应链金融,虽然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营效率,却仍旧是这种中心化模式.由于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大多数物流信息、交易信息、资金信息、信息流信息等分散保留在各自企业内部,信息的不透明不仅严重影响整个链条的效率,也不利于构建供应链信用体系,最终导致了供应链体系中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
区块链(Blockchain)可以说是一种公开的分布式账户,区块链技术源自比特币,是一种互联网底层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是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方式共同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17-18].该方案下的系统存在任意多个独立的节点,在某个固定的时间段内,将系统中所有的信息数据通过密码学算法加密,形成一个数据块(Block),加盖时间戳后,链接(Chain)至下一个数据块.系统中所有的参与节点对区块中信息数据的真伪共同认定.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其不需要第三方就可以让参与者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相反,传统交易则常常是中心化的,并附加一些监管措施,由中心化的机构确认交易是否可行及发生.不同于现金等实体资产有复杂的安全标志且不能在物理上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数字支付数据很容易被复制截取,传统情况下必须有一个如银行这样的中心机构来执行数字支付,甚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公证人或登记机关验证也常常是必要或不可避免的.这种主体间通过中心机构或第三方达成的信任通常是费时的、高成本的.区块链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把发生的交易记录复制到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账户上,而不是仅有一个权威账户掌控这些交易记录,只要诚信节点具有数量上的优势,信任就可通过副本传递.
区块链技术特征包括:去中心化(分布式记录、分布式储存)、去信任化、共同维护、数据库安全可靠、隐私保护、信息可溯源.这些特征让区块链技术突破当前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局限成为可能.
去中心化是指在区块链技术下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中,没有中心化的核心系统或管理机构,网络中各节点之间信息交互实现点对点沟通、数据分布式记录,任一节点损坏对全网运行不产生影响.共同维护意味着区块链中的所有区块都由系统中的节点来维护,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数据库安全可靠指信息只能添加,理论上几乎不能修改.区块链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储存,链上的每个节点都拥有完整的数据库副本;单个节点对数据的修改无效,除非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多于51%的节点数,否则不能影响其他节点的数据内容.隐私保护指节点和节点之间无须公开身份,数据只能被有权限的企业看到;区块链技术的这些特征让所有参与方可以共享交易数据、应收应付数据,同时又能做到隐私保护及各参与方间的信息对称.信息可溯源是指区块链是链式结构,所有信息储存在区块中,各区块按时间顺序串联形成区块链,公开透明,一个区块可链接到上一个区块,直至创世区块,实现信息的溯源.
去信任指区块链系统的运作规则是公开透明的,区块链上的数据内容也是公开可见的.在指定的时间和规则范围内,各节点间的数据信息是无法欺骗其他节点的.这意味着使用区块链技术后,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交易时的信息交换不被监管、不需要信任,网络上的交易数据公开、透明,大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欺骗性.另一方面,可靠数据库将供应商应收账款记录在区块链上,核心企业通过区块链系统承诺付款,可实现信息在供应链上多级供应商之间流转,将核心企业信用传递给需要融资的上游多级供应商,避免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商业票据不可分拆背书转让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并不是单一信息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P2P网络技术、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算法等的集成创新应用.每个区块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体两个部分,如图1所示.区块头主要包括前一区块哈希随机散列、时间戳及Merkle根等;区块体包括当前区块创建过程中产生并经过验证的所有交易信息.信息通过多次哈希过程生成Merkle 根,Merkle 根记入区块头.
区块链工作流程如下:(1)节点把新的交易信息收集到区块中,交易信息包含了此区块的任务数据,具体包括交易双方的私钥、交易的数量、电子货币的数字签名等[19].(2)对交易信息实施哈希散列并加上时间戳,哈希为一种可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成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时间戳能够证实特定交易数据必然于某特定时刻是的确存在的.(3)该区块在整个网络中广播,经多数参与者(51%以上投票权)同意交易有效后加到区块链上,该区块链能提供可靠并可追溯的交易记录.
根据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可以在以下几个模块中实现.
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和金融的创新之举,其目的在于将供应链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整合为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可控风险.这就需要在其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资金流,还要考虑商流和物流.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网络各节点间的交易与物流活动信息会形成随机散列并根据交易时间加上时间戳,再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在全网加以确认和分布式存储.这样供应链系统中每个参与维护区块链的节点,都能获得一份完整可靠的供应链系统中所有交易与物流活动的记录.因此,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中的所有交易与物流活动都可以被追溯,每次权益转移都可以确认,每次物流活动都有有效证明,从而供应链金融管理机构可以清晰地掌握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图1 区块结构图
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支付清算都要借助银行系统,包括开户行、对方开户行、央行以及境外分行或代理行等多个银行中介,是多中心化结构;这些银行每个都至少要有一套用于追踪与管理金融交易的系统,每一套系统都需要资金去建造和维护,系统之间还必须彼此相连并通过一系列对账机制来保持一致性,因此成本很高.目前另一种最常见的方式是建立一个单一中心化的、被所有参与者共享的账本,这种单一中心化方式虽然只有一套系统,但由于数据的存储及处理是中心化的,必须将所有参与者的系统进行整合,所以对账和清算的成本也很高.除此之外,中心化情况下还有数据被篡改和窃取的可能.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之间的交易是点对点间直接完成,不需要通过中介机构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传递,这些交易信息通过共识机制记录在区块链中并被分布式存储,支付清算就可以避免单中心化与多中心化时的耗时对账过程,还不用担心数据被篡改和窃取.此外,传统供应链金融中资金需求方的贷款以及供应商与其客户之间按合同约定的、未使用电子支付的结算方式,导致资金需求方往往不能及时获取资金,使得金融机构参与多环节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时没有强有力的回款保障,影响了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的积极性.区块链技术下,金融机构与其客户间的资金流转以及供应商与其客户之间的约定支付结算在区块链上用智能合约加以约定.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包括合约参与方可以在上面执行这些承诺的协议[20].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等技术天然适合于智能合约,使用智能合约后,资金将按智能合约的规则进行自动化清算,资金需求方能及时获取借款,资金提供方的回款也能够得到保障.
商业票据发展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紧密相关,商业票据的签发缓解了买方的资金压力,同时卖方拥有商业票据也可向金融机构质押融资.现有供应链金融中的电子票据体系仍是传统P2P的模式,监管机构、金融机构、质押方和承兑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掌握企业是否存在资金挪用、一票多卖以及虚构票据等信息,存在较大监管难度和市场风险.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是一种更安全智能的票据形式,区块链技术下的所有交易、票据、物流等信息被记录在区块中,并加上时间戳在整个系统进行广播和分布式存储;因此,这些信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另一方面,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P2P票据业务一般都是通过中介机构或是在中介平台上完成,在这种模式下,不仅企业需要支付中介费,而且存在系统中心化的风险;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票据业务因采用P2P网络技术和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既不用承担中介费,也没有系统中心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