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俊
临空经济作为新兴的产业经济,在集聚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把临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引擎加以发展,并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本文从临空经济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宁波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从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特点入手,为宁波临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市场对信息、技术、物流等要素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临空经济正是集聚了多种要素的新产业,成为各地重点打造的重要产业。宁波市于2018年获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因此发展临空经济,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加快区域产业转型的现实需要,更是构建宁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从而推进供给侧改革,发现新经济新动能,实现与杭州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临空经济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专家、学者存在不同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认为临空经济是在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机场所特有的要素集聚功能日益凸显,使得经济发展的多项资源向机场及周边地区汇流。第二类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认为临空经济是以机场为依托形成的,而且随着机场与区域之间交通便捷程度的不断改善及临空核心区域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临空经济的范围逐步向外延伸。第三类是从产业角度来看,认为临空经济是以航空物流业为主导产业,通过自我增强机制的集聚效应,不断吸引周边产业调整与趋同,形成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物流有关的产业集群。
综合来看,临空经济是以机场为依托,通过与航空相关产业的集聚,促使资本、信息、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周边地区集中,而形成的高度相关的产业集聚群。
一般来说,临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临空经济区这一载体,主要包括:一是机场中心区,主要起着核心和引领作用,指引临空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腹地,围绕产业核心布局,依托机场各项优势,分层次分布与机场相关的产业,促进产业生态结构合理;三是以交通和通信为代表的网络,将机场与临空经济区各产业联结在一起,加速各要素在临空经济区范围内流转。三者相互吸引、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临空经济区。
研究临空经济和临空经济区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临空经济更多的是从产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定义将临空经济分为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航空引致产业。其中,航空核心产业包括航空制造业、航空物流业、航空客运、航空食品业等;航空关联产业包括高新技术制造业、会展业、总部经济等;航空引致产业包括旅游业、住宿餐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临空经济区更多的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宁波市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宁波市临空经济示范区位于海曙区,范围为机场与物流园区、望春工业园区、石碶街道和古林镇,规划总面积8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2万人。
本文将利用宁波市海曙区2016年和2017年数据,对临空经济和临空经济区范围的规(限)上单位进行梳理,分析产业发展的特征和不足,为下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依据。
一是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规模逐年壮大。2017年,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12.04万吨,较2007年增长203.8%,十年间年均增长7.4%;实现旅客吞吐量939.05万人次,较2007年增长184.5%,十年间年均增长6.3%。目前拥有通航城市78个,航线95条,45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进驻,机场已成为4E级国内干线机场和长三角地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二是规上临空经济快速增长。2017年,海曙区规上企业中从事临空经济核心产业的企业仅5家,全年实现增加值5.09亿元,同比增长267.9%。企业数量虽少,但均实现盈利。分行业来看,规上工业企业3家,实现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39.5%。规上服务业2家,实现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518.1%。三是机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宁波空港口岸已成功取得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及进境水果3个国家指定口岸资质,宁波的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等也通过货运航班运往各地。2017年,航空货运量达到17.0万吨,较2007年增长620.1%,十年间年均增长20.0%。
一是高新技术制造业集聚明显。2017年,海曙区共有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218家,实现增加值56.38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8.7个百分点。二是会展业发展规模较小。2017年,海曙区规上会展企业9家,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增加值3971.2万元,同比增长37.5%。企业的主营业务主要是组织本地企业去外地参展,在宁波举办的大型会展活动较少。三是总部经济具有先发优势。海曙区总部经济起步较早,发展在全市保持领先。2017年,海曙区共有总部企业125家,其中制造业总部企业56家,雅戈尔、狮丹努、广博等总部企业已形成了“总部—制造基地”的模式。全年总部企业实现税收57.4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84.14亿元,同比增长9.8%;实现增加值305.20亿元,同比增长22.3%。
一是临空旅游业较快增长。2017年,海曙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499.8万人次,同比增长18.0%;旅游收入216.23亿元,同比增长15.6%。19家规上旅行社实现营业收入9.59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31.4%。二是住宿餐饮业经营业态丰富。2017年,限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0.01亿元,同比增长8.3%。市区云集了南苑、万豪、威斯汀等五星级酒店,机场附近的乡村云集了一批民宿经济,更有特色小吃、传统小吃云集的特色餐饮一条街。三是科研服务业发展良好。2017年,49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58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增加值12.57亿元,同比增长6.2%。
综上所述,2017年海曙区规上临空企业实现增加值387.22亿元,同比增长22.2%,占GDP的比重为33.3%。其中,核心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仅1.3%,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关联产业和引致产业的拉动。
2017年,以石碶街道、古林镇、望春工业园区为主的临空经济区实现增加值208.75亿元,同比增长8.3%,占全区GDP的比重为17.9%。一是两大主要行业优势明显。纺织服装产业集聚,临空经济区内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33家,其中制造业企业105家,批发企业26家,分别实现增加值32.15亿元和0.61亿元,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比翼齐飞。汽车产业集聚,区域内云集了宝马、斯巴鲁、丰田等中高端汽车品牌,29家汽车零售企业实现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25.7%;10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同比增长1.4%,已成为宁波市重要的汽车销售市场和零配件制造基地。二是产业布局与临空经济相关性不强。纵观整个布局,主要是机场物流园区范围内的企业经济活动与临空经济相关,周边区域发展处于割裂的状态,发展层次也不够高。要想示范区建设成机场运营区、商务门户区、产业集聚区、生态休闲区等功能区块,需要对现有的产业布局重新调整,创造几个大的平台,逐步引导企业进行置换或转型。三是企业产出效率不高。规(限)上企业中,产值或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13家,5亿元到10亿元企业12家,1亿元到5亿元企业98家,剩余317家均在1亿元以下,规模上小企业居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仅8.1万元/人,远低于全区规上工业16.9万元/人的劳动生产率。
一是规划落地仍存在欠缺。虽然草拟了《宁波市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但是规划执行落地速度较慢。特别是近年来,机场周边的发展仍显滞后,临空经济区的土地、财税等政策没有统一的标准,园区内外产业之间的联动缺乏分工与协作,影响了临空经济做大做强。二是发展理念仍有待改善。市里对发展港口比较重视,为临港经济发展制定了大量的产业政策,使得一大批从事与港口经济相关的企业集聚、要素集聚、资源集聚。但是在对待临空经济上,还未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机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作用,导致两大产业出现不均衡现象。
一是核心产业发展规模较小。目前,属于核心产业的规上企业仅5家,临空制造业中最大的企业年收入2.5亿元,其余都在5千万以下。虽然依托海曙区服务业的先发优势,关联产业和引致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核心产业的不足,尤其是围绕航空配件的制造、航空材料的研发、航空物流体系的配套等方面缺失,将使临空经济的产业层次偏低。二是航空总量规模较小。在全国229个民用机场排行榜中,宁波的旅客吞吐量位居34位,仅为杭州的26.4%;货邮吞吐量位居24位,仅为杭州的20.4%;起降架次位居第43位,仅为杭州的27.0%,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机场相比差距更大。以宁波GDP在全国排名第15的地位,机场的规模明显不太匹配。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有力。临空经济处于新型产业链的高端,所需要争取的政策空间和层次也较大、较高。如产业政策引导、土地利用、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大通关”基地建设、保税物流加工等,需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但是目前在海曙区级层面还未有明确的产业配套政策,在市级层面的政策也不够多,产业的发展仍是自我发展的状态。二是产业的发展氛围不够浓。临空经济发展需要的商业环境、交通环境、人才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举措还不够多、不够有力,对于临空经济如何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发展中发挥优势,突破产业壁垒上研究的不多。在临空经济区的标识、媒体宣传上还不够,知晓率有待提升。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临空经济区的企业以纺织服装为主,机械制造以组装加工为主,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缺乏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造成临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1.重点发展以航空货运为主导的区域性航空枢纽。宁波机场离杭州萧山机场130公里,离上海机场230公里,两大枢纽性的机场承担了浙东地区大部分的旅客吞吐量,宁波想从中突围存在较大的难度。而在货运上,宁波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为航空运输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2017年,宁波实现货物出口额4984.1亿元,出口额占浙江省的25.6%。
2.积极围绕以航空货运业为核心的关联产业。一是围绕“做优做亮客运、做大做强货运”的目标,大力引进新的国内外航空公司入驻,积极开拓新的航线服务,加大对新航线拓展的补助,并积极争取航权开放,加快建设国内干线机场和长三角国际航空物流枢纽。二是依托宁波进境食用水生生物、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口水果指定口岸优势,重点发展高端海产品、果蔬、奶产品、肉禽、花卉产品等航空冷链物流业。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冷链技术,加快培育一批跨区域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在机场物流园区建设冷藏、冷冻仓储设施,打造集交易、分拨配送、仓储于一体的高端冷链综合平台。三是充分发挥宁波国际互换局的优势,积极开辟新的国际邮件航线,加快进出境邮件的运转。鼓励顺丰速运等企业的投入,引导物流企业在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集聚,鼓励企业区域性的总部、航空快件分拨中心的建设。加大航空速递业与航空货运代理企业的合作,加快货物在“最后1公里”的流通速度,提高运输能力。
1.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业。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优势,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发挥宁波智能制造研究院落户海曙的资源优势,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和科技化水平。加快新产品的物流速度,提高产品的时效性,鼓励企业发展海外市场,拓宽业务市场,把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培育成临空经济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支柱产业之一。二是以生物医药、保健功能食品为重点,引进和自我研发并举,力争引进或培育几家能引领行业发展的研发生产型高技术生物医药企业。充分发挥海曙区现有生物制药企业在市场上的优势,强化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人才储备,加快信息交流,依托临空优势提高产品的周转率,做大企业份额。
2.重点发展以会展服务为核心的关联服务业。一是发挥机场作为各种资源集合的优势,结合海曙区服务业发展基础,做优做强会展服务。加强与区域内优势产业的互动,发挥区域内星级酒店云集的优势,积极承办纺织服装、生物制药、文创产业等国内外洽谈会和交流会,举办航空用品、电子信息等专业展览,提高机场对会展服务的吸引力。有条件的建设1-2个展览馆,打造会展平台,吸引会展服务企业在机场周边集聚。二是树立“大旅游”理念,拓展旅游功能,结合周边山水、文化、农业等优势,延伸旅游产业链。充分发挥机场快速的人流优势,挖掘机场周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农业体验、红色文化等旅游产品,打造一条贯穿海曙的旅游线路,提高机场对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三是其它关联产业。如在航空客运上,集聚全市优势资源,组建宁波航空公司,提高宁波在航线上的话语权。在航空制造上,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在航空零部件上具有优势的智能制造企业,争取形成几个产业带动大的企业群。在航空保障上,培育几家航空食品制造企业,提高航空产业与区域特色农业的结合度。
一是加大发展平台的谋划。要结合机场周边产业特点,加大航天航空等重大平台的建设。对于全市引进和谋划的且符合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积极向机场周边布局,增强产业支撑。二是制定产业招商目录。在重点发展航空贸易物流、航空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临空现代产业体系基础上,分类制定临空经济招商目录。大力发展“航空枢纽+高端产业”、“航空枢纽+总部经济”,积极引进一批地区性的高端制造业和总部企业,实现区域内高端人才的集聚,壮大产业集聚群。三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栎社机场和铁路宁波站为核心,加快机场自身航站楼的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机场路南延、环城西路南延等项目的进度,并谋划一批新的交通项目。全力推进轨道交通4、5号线的建设,促进早日成网,有效扩大机场周边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
一是加强产业引导。加快机场周边的规划细则制定,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产业目录。同时充分对接海曙区及周边乡镇的有关规划,尽量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实现共建共赢。二是加强政策扶持。积极争取省、市在重大项目布局和项目审批、土地供给、金融服务、人才引进培育上的支持。尽可能的将财政预算资金和专项资金向临空经济发展倾斜,力争将全市发展临空经济的优质资源逐步集中到海曙来。三是强化土地保障。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撑,必须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从海曙来看,目前造地空间十分有限,土地占补平衡困难,给临空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全市要加强土地资源的统筹,对机场周边建设涉及的农转用报批、土地占补平衡方面予以倾斜,推动示范区的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