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多军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据史料记载的徽州绘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及五代十国时期的薛稷、张志和和贯休等画家。从严格意义来说,新安画派的历史应该从明代中期而算。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新安画派”则是在明清易代时期的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四人的出现,我们统称为——“海阳四家”。他们的出现让新安画派在当时的中国画坛上一枝独秀,他们主张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寄情山水。谈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新安画派的绘画理念——“感言天地是吾师”和“搜尽奇峰打草稿”。那么,在当代的语境下我们将如何将新安画派的绘画理念传承和发展下去?本文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新安郡地处皖南地区,与浙江、江西交界。其地处偏僻,地域狭小,山水阻隔,交通不便。然新安地区地貌山水优美 ,黄山、白岳(齐云山)两座奇山雄伟奇特、青翠秀丽,云蒸霞蔚坐立于皖南,一直以来,都是文人雅士所欣赏和仰慕之地。一条新安江自西向东流穿于新安境内,形成了秀丽、伟岸的山水风貌。正因如此这里自古以来就成为了躲避中原战乱和文人雅士理想的世外桃园。新安郡人大多数是前朝中原人士移民至此,后长期居住此地者居多,因而中原文化在新安郡得到了孕育和成长,同时也就造就了文化和经济繁荣发达的社会景象。
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动荡,百业危机丛生。出身于豪门望族的新安画派的画家们,他们大多为明代贵族后裔,对当时的社会动乱和变革,他们的态度是不反抗、不合作,故而或浪迹山野,或隐匿市井,以恪守节操和骨气。这是新安画派兴起的重要社会因素。
(二)徽商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至万历年间 ,徽商兴起,“无徽不成镇”充分说明徽州商人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一个人数众、势力强大的群体。徽商在此时的地位已然是“亦贾,亦儒,亦政”——“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明中期开始,徽州的“文房四宝”已被众人皆知,刻书、制版与印刷的发展也在全国闻名,这样势必会推动教育的发展与前进。因此徽州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都非常发达。清朝早中期,徽州府就承办了社学562所,书院54所,正因有了如此繁荣的教育、文化景象,才有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说法。同时,还有很多徽商通过其它多种方式来支持教育事业。繁荣的经济给绘画艺术带来了肥沃的社会土壤,新安画派由此而诞生了。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收购古董字画,学习先进技术来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增长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他们与文人学士和达官贵人交往。客观上促成了新安画派以及其徽派的儒学、朴学、理学、戏曲、建筑、工艺、篆刻、版画和医学等一系列徽州学派的形成。
(三)皖南诸画派的影响
明清之交,渐次诞生于皖南地区的黄山、姑熟、宣城等绘画流派,大都来自南宗一脉,画法追慕宋元诸大家,尤重元季的倪(云林)黄(子久)标格。有清以后,他们作为“遗民”画家,或远离仕途,或以林泉为伴,借笔墨来表达遗民气节和复国之志,或借笔墨写自然之神韵,抒画家之胸怀,特别是他们因得山川之助,而能充分彰显个性,各得境界。他们对大自然的静观心照,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文人思想情怀,成为他们绘画理念形成的基础。
(一)破除画家的“八股”画风。尊崇、提倡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推倪瓒为宗师。其绘画特点在于追求动与静、远与近、清晰与苍茫、疏与密、山与水相结合的构成方式;讲求笔法洒脱;形式上以清峻峭拔,枯涩、高雅、古朴和用墨以枯涩简洁淡墨为主。新安绘画强调扎实的绘画功底、勤奋的实践绘画创作和造型底线即“一画”的重要作用。在绘画的技巧中注重手腕的运用与构图的技巧相结合,同时也注重虚实结合、内外兼并的整体局面的把控。
(二)新安画派中注入了作者的社会认识和人格追求。身为大明遗民的新安画派的画家们,在绘画创作中将此遗民心态渗透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以此来寄居、依附着画家对社会心理的观照。最终形成了寂静空旷、清凉寒冷、荒漠莽淡、萧索的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成为新安画派画风的本质属性。强调“画自心生”的个人体会和感想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在绘画创作中汲取大自然中的养分。名山大川、小桥流水人家一直是人类崇拜和向往的对象,更是文人审美和寄寓的对象。山水画实际上就是画家们对山水的审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的结果。新安地区极好的山水条件为当地画家提供了很好的便利资源,更是给他们带来创作灵感的源泉。新安画派的画家们注重对自然细致而深入洞察,屡次深入新安山水腹地之中,观察、体验和积累创作素材。在新安画派的作品题款中可以看出,有许多描绘某一景观的画,正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同时,新安画派的绘画理念在于师法古人、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并不是对自然的直接描摹。
(四)艺术品位必须以深厚的学养功夫作为基础。新安画派的画家们深受徽州文化、徽派艺术、徽州宗教等等的熏陶,都具有丰腴且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学养,很多画家既是诗人、书法家、篆刻家,同时还精通儒家、释古、道家等文学。一幅完美的作品,就需要画家们对诗文、书法、篆刻的艺术品位都要达到很高的境界,也需要画家们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更需要画家们必须具备超凡脱俗的心理素质。
(一)传承。近现代来,安徽美术界一直在探讨如何将新安画派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光大,振兴、发展和繁荣安徽美术事业。创立“新徽派”、“油画新安”和“黄山画派”的构想,省文化厅、省文联、省美协等单位举办了“黄山风”、“现代名家画黄山”等大型画展。同时在油画方面于2018年举办“油画新安——安徽省第一届油画双年展”、“意象徽州——安徽省第一届油画写生展”。在笔者看来,传承新安画派,首先要从新安画派的绘画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做起,既要从师法古人、师法造化、钻研绘画技巧、追求绘画创新等方面做,更要从继承古人的人格品德和气节、文化道德修养和底蕴、献身艺术而不热衷名利的精神方面做起,不向平庸和低级趣味低头。一方面继续接受传统文人画艺术思想的熏陶,积聚丰厚的文化素质修养,造就勇于创新、不媚俗的艺术精神品格;另一方面,接受大美河山的滋养,以师法自然的现实主义面貌,对其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新安画派的绘画理念集中体现在传承他们的“敢言天地是吾师”、“搜尽天下奇峰打草稿”的画学主张。正所谓“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其主要特点在于他们师法古人而不局限于古人,师法自然却不被自然所限。
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是正宗的继承者。在明清之际旱古之风盛行的氛围里,这一画派尤其是渐江“不与人同”,明确主张“敢言天地是吾师”堪称创新一派的代表。其作品以冷寂、荒寒为特征,成为自元以后文人画藉自然表达心境的典型,姑孰画派的代表人物萧云从,在皖南诸画派中年龄最长,艺术影响巨大,随者众。其“松间营草屋,石上有流泉”、“野人爱山水,半壁写寒烟”的画学思想,致使他的作品取向工雅造型一路,境界虚恬、超逸。其艺术成就不仅影响了新安等画派,并远及日本。日本学者西上实、铃木敬、古原宏伸等在新安画派的研究上虽角度不一,但均能触及关键。
以梅清为代表的宣城画派,虽然师承前人,但师古而不泥古。梅清的“我法”、“古人在我”、“不薄今人爱古人”的画学思想,彰显出对待传统与创新的态度。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流动豪放,画风苍秀挺拔,尤被后人称道。宣城画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石涛,注重个性抒发,以创新精神闻名于世。其作品笔意纵恣,气象万干,他的《画语录》,则是其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从“古者识之具也,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到“我自用我法”,从“搜尽奇峰打草稿”到“不似之似”,充分说明“感言天地是吾师”的画学主张,并引发后世持续的探讨。
(二)创新。上个世纪,中国画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散发出思想多元化、多样化、多异化的景象。具有典型意义的有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等。同时还有诸如潘天寿、林风眠、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陆俨少、黄胄、石鲁、赖少其等等,他们以各自的风格和建树林立于中国画坛之中,在他们的风格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作品是对新安画派的绘画理念的创新与升华。
我们知道文人画要具备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个重要方面。这四方面充分说明了中国绘画的最重要的是注重内涵美。这里所说的内涵美,不仅仅只注重内涵美,而是在内外美的和谐统一之下侧重于内涵美。比如,形与神、骨与肉、不似与似的相互融合;笔墨与气韵、笔墨与意境、笔墨与情趣的完美结合;伪与自然、健拔与含蓄、画风与人品的完美统一。从而敦促我们去挖掘和拓展更深层次的文人画的内在美的东西。从中国画注重内涵美的绘画精神层面来看,当下中国画主流发展的态势是趋向于有利方向的,充分说明这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和灵魂的始终统一的结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画面没有内涵;笔法没有法度;造型远离心灵;气质没有学养等等。
在当下全面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中外文化交流不断交流碰撞,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充分体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特征,又要拓展视野兼容内外。我们的借鉴可以包容古今中外、东西南北,站在中华文化事业振兴的高度来审视中国画的发展趋势。在当下国内画家中,有一大批人正在为此不断努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洪凌先生可被视为榜样,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儒家道家思想,又融合了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思想理念,在观念和技巧上,他将中西紧密结合在一起。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底蕴丰厚。中国绘画的传承与发展应有国之传承、国之精神、国之气派。了解新安画派绘画理念的优良传统,认识它成功的要素,有助于我们对新安画派绘画理念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把控传统与创新时寻求契机,注意分寸,默契配合,创新发展,为当代美术事业的繁荣昌盛而不断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