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毅 郑翠红
伴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护理人才的主要教育形式之一,高职护理教育受到了明显的冲击与挑战。因此,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其重要[1]。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传统“2+1”培养模式[2],即前2年的学校课程学习和最后1年的临床实习。当前对新型培养模式的研究鲜有,特别是关注受教者的主观感受、体验等较少[3],多数研究停留在传统模式方面。2011年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与福建省立医院开设了福建省首个“护理示范班”,试行新型的校院合作“1+1+1”培养模式,即学校与医院的合作。从第2学年开始,学生到教学医院完成后2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及见习实践等。本研究欲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及理解,探讨其特有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现报告如下。
采用立意取样法,于2018年2—5月选取若干个护理示范班毕业生作为对象进行访谈,直至在访谈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开始重复、不再有新的或重要的主题出现,样本量达到饱和,共8名。年龄21~24岁,均为女性,编号N1~N8。纳入标准:(1)经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录取的全日制护理大专生;(2)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查阅文献及研究目的设计访谈大纲,选取3人进行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咨询相关专家,最终确定访谈提纲。访谈前,均与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意义、所需时间等,承诺对个人资料保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取得信任,且所有访谈均由研究者一人完成。
1.2.1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访谈提纲包括;(1)简要介绍你在护理示范班第二学年的学习及生活安排等;(2)你认为护理示范班的优势及尚存在哪些不足;(3)实习期间,您的自我感受;(4)针对现状,谈谈你的看法与建议。本研究的每次访谈时间约为30~50 min,全程录音,并适时书面记录,观察他们的非语言动作[4]。访谈结束后,当天内将录音内容整理成书面文字材料。
1.2.2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5]对转录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包括:(1)反复仔细阅读原始资料;(2)提炼与研究现象相关的词组或语句,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3)对反复出现的、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4)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随着受访者的增多,将重复出现的相同编码汇集成编码本;(5)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6)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将编码进行归类、升华出主题概念;(7)把主题串联起来全面描述,使最终形成主题概念和次要概念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完成上述步骤后将资料反馈给受访者,核对分析所得资料的真实性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相比传统培养模式的教学安排来说,新型校院合作“1+1+1”培养模式具有其明显的特色。第二学年,学生就开始到教学医院接受为期1年的护理专业能力课程,包含半天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半天的临床实训。具体包括2个次要结构概念。
2.1.1 便于掌握专业知识 8名受访者均表示第二学年在护理示范班学习的经历对她们的帮助很大。N2:“我们的教材与普通教学班的教材是不同的,书本内容详细且严格按照护理程序来设计,自我感觉系统性更强。”N5:“授课者大多数是护士长或者经验丰富的老师,会结合临床真实案例进行阐述,实用性强且知识点更具导向性。”
2.1.2 便于增进实践技能 N3:“相比学校第二学年的学生来说,我们上午学习专业课理论知识,下午就能到相应的专科病房了解该类疾病,不再是纸上谈兵;还通过参与晨间护理,掌握技能操作。”N7:“此外,在带教老师讲解示范技能操作后,我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
临床学习阶段是护生职业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易受到临床学习环境的影响,而校院合作2年的医院学习时间促使她们对医院产生浓厚的感情。此外,护理示范班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的能力在多方面得到提高。具体包括3个次要结构概念。
2.2.1 临床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N2:“相对于学校的学生来说,在医院我们有主人翁的感觉。”N5:“在实习期间,我能很快静下心来适应新的科室。磨合期缩短了很多。”N6:“我们对医院的技能操作熟练且贴近临床,易融入科室工作氛围。”
2.2.2 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 N3:“我不再像以前内向、胆怯。现在我与患者、护士长、带教老师等交流时显得自然,在面试时,也不会紧张无措。”N7:“个人觉得有更多机会与科室患者、家属、带教老师、护士长及护理部领导等接触,特别是在晨间护理、见习时也得到了历练。”
2.2.3 护理专业认同感得到增强 N1:“对于从高中升学进入护理学校的我来说,第二学年就能到临床医院学习促使我更快地了解护理内涵,工作模式等。”N2:“经过2年时间的学习和实习生活,我亲身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重要。尽管责任艰巨,但我喜欢这份工作,愿意把所学所获用在护理工作上去救死扶伤。”
2.3.1 教学安排欠佳 受访者多数认为护理示范班的课程安排总体偏紧凑、不够均衡;此外,课程教材的难度也较大,老师授课需要花更多的时间。N3:“第四学期的课程过多,建议第三、四学期的课程安排尽量平衡。”N4:“目前我们用的教材版本较早,内容没能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更偏向临床,学习难度系数较大。”
2.3.2 自我压力大 N2:“考试压力,在考试时期,大家都不想垫底,彼此之间的竞争力大。”N8:“就业压力,作为护理示范班的学生,如果没被大型医院录用会觉得没面子,顾虑别人的评论,感到压力山大。”N7:“与教学安排很满有关,身体有些疲惫。”
2.3.3 学习生活单调 护理示范班的同学普遍反映业余活动太少,与大学校园生活严重脱轨。N1:“我们几乎没有校园生活,感觉与学校脱离了,也没有了社团及交际的平台,而且课程安排较紧,每天就是重复着上课、下临床、晚自习、休息等。”N4:“我们在医院这边不像在校学生有第二学年的选修课程,只学习专业课程显得太过单一。”
本研究显示,“1+1+1”培养模式安排学生提早1学年到教学医院接触临床环境,学生切身享受到该培养模式带来的共赢成果。当前社会对护理的要求逐渐提高,更需要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其综合能力的提高。王晓莉[6]调查表明,目前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感处于一般水平。这可能与高职护理专业大多采用传统“2+1”培养模式有关,存在校院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7]。临床实践是培养护生从学校向社会转型的关键环节,也是角色转变的重要场所。实习的整体效果与将来进入医院、走向社会有密切的关系[8]。张文慧等[9]认为临床教育者在实习各阶段均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促使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认知,不断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水平。因此,“1+1+1”培养模式更具优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及积极性。
3.2.1 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护理示范班的课程设置尚不够合理。因此,首先应优化课程时间的安排,尽量平衡第三学期与第四学期之间的课程,以免造成学生的课程负担过重;其次,应优化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等医学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树立新型教材观,体现职教特色,及时梳理和调整教材内容,删除不常用或淘汰的内容,同时可加强立体化教材资源建设,结合信息化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从而增强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10],不断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3.2.2 第二课堂活动亟待丰富及多样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示范班的学生普遍反映业余活动太少,与大学校园生活严重脱轨,学习生活略显单调乏味。因此,医院和学校管理者有必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学生参与科室或医院组织的联谊活动、文体活动;定期开办针对学生层次的辅导交流课来弥补选修课的空白,如组织专科的相关活动,让有兴趣的同学能够参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等。
3.2.3 关注学生的心理压力 护理示范班的辅导员、医院的护士长及护理部领导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定期开设健康讲座,邀请在临床工作中的师兄、师姐们开展交流座谈活动,为护生提供心理支持与疏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学会自我鼓励和反思。研究表明,实习护生的整体压力较大,影响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带教老师的态度、患者的拒绝、护理操作不熟练、害怕针刺伤、日夜班颠倒难以适应、对未来的规划6方面[11]。钟美浓等[12]研究认为,通过微信能及时发现护理实习生的心理压力并挖掘压力源,通过推送资料和交流缓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心理压力,改善学生心理状态。
本研究通过深入访谈的方法,验证了该新型“1+1+1”培养模式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的优越性,并探讨了该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但本研究因实际情况、时间及人力的限制,调查范围仅限于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代表性不够全面;采用现象学研究无法做到以完全客观的态度描述研究过程,容易被研究者的情绪所感染,因此,可能使研究结果受到一定影响[13]。此外,本次目的抽样只对8名实习护生进行了定性研究,所提炼出的主题可能尚不够全面。因此,应适当扩大调查范围、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今后深化高职护理校院合作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发展潜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