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娜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病毒直接侵犯患儿脑实质引起的,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嗜睡、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1]。近年来,病毒性脑炎在婴幼儿群体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临床上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支援疗法进行治疗,但对于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来说,往往会留下一系列后遗症,如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2]。因此,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护理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成为儿科医师们的重要研究课题[3]。针对这一问题,有文献提出,对患有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儿康复[4]。本文通过分析康复护理的实际应用,探讨其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8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1),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10岁,平均(6.24±1.23)岁;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2~11岁,平均(6.63±1.45)岁。纳入标准:(1)患儿出现瘫痪症状;(2)出现持续惊厥或频繁抽搐症状;(3)出现血压波动、呼吸不稳等症状;(4)通过脑干CT或者核磁共振(MRI),表现出脑干或脑实质异常密度灶。排除标准:患儿出现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相关症状。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的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讲解基本的疾病知识、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
(1)语言训练:在患儿治疗早期,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语言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针对性地选用合理的语言训练方法。如,年龄在2~5岁的患儿,医生可以引导其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或古诗,如数鸭子、咏鹅等,通过唱歌的形式,训练患儿的语言认知能力;年龄在5~11岁的患儿,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如看图识字、你画我猜等小游戏等训练患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2)运动训练:医护人员对患儿采取恢复肢体功能的护理措施时,结合患儿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如,可以训练患儿坐高等板凳,逐渐调整训练强度;待患儿完全坐稳后,可以引导患儿进行走路训练,先从借助栏杆、墙等支撑物站立开始,逐渐调整训练强度;当患儿站稳后,医护人员或家属可以用玩具或患儿感兴趣的物品引导患儿借助支撑物往前行走,直至患儿可以独立行走。在2~5岁患儿的行走训练中,家长或医护人员可拿玩具或患儿喜爱的物品,诱导患儿行走。
(3)肢体功能恢复:协助患儿进行肢体、关节的简单活动,幅度不宜过大,以缓慢牵引挛缩的肢体肌肉,结合按摩手法,给予患儿肢体一定的刺激,促使肢体功能的恢复。指导患儿在睡觉时保持抗痉挛体位,使患儿呈平卧位,用2个米袋放置患儿头侧,固定头部,避免患儿在睡眠过程中突发痉挛。
(4)情感交流训练:医护人员积极、主动地与患儿进行交流,对患儿表现出的情绪及时给出反馈,如喜爱、生气等,并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指导家属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患儿,如多与患儿进行语言交流,播放患儿喜爱的儿歌、动画片等,还可以在患儿语言训练阶段,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减少患儿对亲属的生疏感。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在训练患儿情感交流能力时,需排除周围引起患儿焦躁不安的因素。
(1)康复时间:记录两组患儿的语言、情感及肢体等功能障碍的康复时间。
(2)护理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儿家长填写,内容包含环境设施、质量与安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操作熟练度等5个方面,每项分为10个条目,每条目2分,满分为100分,将评分结果划分为3个等级:较满意:>85分;满意:55~85分;一般:<55分。护理满意度=(较满意+满意)/41×100%。问卷经Cronbach's α值检验,问卷的整体信度值为76.5%,证实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根据SSPS 19.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语言障碍、情感障碍、肢体障碍等功能康复时间对比 (d,)
组别 例数 语言障碍 情感障碍 肢体障碍对照组 41 14.79±2.66 4.62±2.03 16.47±3.26观察组 41 9.24±2.37 1.46±0.24 10.27±3.05 t值 - 9.975 9.898 8.893 P值 - 0.000 0.000 0.000
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语言障碍、情感障碍、肢体障碍等功能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依次为:t=9.975,t=9.898,t=8.89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护理后,对照组护理较满意9例,满意21例,一般11例,护理满意度为73.17%(30/41);观察组护理较满意21例,满意18例,一般2例,护理满意度为95.12%(39/4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χ2=6.702,P=0.009<0.05)。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疾病[5],病发后,由于患儿中枢神经被病毒侵犯,脑组织受损,均多半会留有智力发育障碍、肢体功能不足或瘫痪等后遗症[6],对患儿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严重影响,成为患儿正常生活的阻碍[7]。传统的临床治疗中,普遍倾向于临床药物治疗[8],通过抗病毒及镇定类药物,缓解患儿病发时的惊厥症状,降低因缺氧对脑部的持续损伤等[9]。临床药物虽然可以迅速控制病情,但是患儿各项功能的恢复需要有效的康复护理进行辅助[10]。有文献指出,康复护理应用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好转时间,恢复患儿各项神经性功能障碍[11],减少重症病毒性脑炎对患儿带来的后遗症等影响,提高患儿的生活及生存质量[12-13]。
经过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可以通过语言训练和运动指导计划对患儿展开针对性的语言恢复指导,以唱儿歌、做游戏的方式提高患儿的口述能力,恢复患儿的运动能力。另外,在患儿的康复护理中,合理运用按摩手法,可以促进患儿肢体功能的康复;有效的情感沟通,可将情感训练干预至患儿家属,以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情感交流与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应用,可以缩短患儿语言、情感、肢体等功能障碍康复时间,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