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职业理想 提高职业素养 服务科技创新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思考与行动

2019-01-19 02:45刘佩佩刘智勇
天津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编校科技期刊稿件

刘佩佩,刘智勇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编辑部 天津300300)

“信息爆炸”时代,如何找到值得信赖、值得花时间去阅读的媒介?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这些媒介在发布信息之前是否经过筛选和编校?筛选的标准是否符合主流价值观?编校流程是否完备?编校周期是否足够?编校是否严谨规范?作为一名专职编辑,以上几个问题已成为笔者选择媒介时必做的考量。尽量选择具备信息筛选和编校流程的媒介,尽量选择编校时间有保证的媒介,尽量选择经过精心编制的内容产品,是对自己有限阅读时间的质量保证。

然而,令广大青年编辑困惑的是:经过严谨的选择和编校、投入大量智力劳动的内容产品,极少有人问津;而编校流程相对宽松的自媒体文章却可以在短短几小时内获得上万甚至“十万+”的阅读量。这不禁令人感慨:编校工作还有意义吗?如果没有足够的读者群,如何实现弘扬文化或传播科技成果的目标?如何将精心编辑的内容更便捷地送到读者眼前?如何增强内容的吸引力?

尽管科技期刊天然地存在读者和作者群体固定、专业性强、影响范围小等特点,但同样要面临阅读量和转载量的拷问,而真正优秀的科技期刊,即能够在更广泛的读者层面引起反响,如 Nature、Science,二者的封面文章常常会令全世界为之沸腾。因此,追根溯源去探讨编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编辑群体的责任和作用,学习优秀期刊的成功经验,是科技期刊编辑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开的思考,也是提高科技期刊公信力、实现科技期刊强国梦的主观保证。

1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编辑工作的意义在于“表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1]”。中国最早的编辑——孔子,一生编纂了大量文献,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认识活动记录整理、留于后世。对于科技期刊来说,编辑工作的意义就是记录和传播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价值,简言之,就是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科研成果的“选择、加工和中介”。

1.1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实际意义

科技期刊就是以发表科技论文为主的连续出版物,相比科技图书,其具有出版周期较短、内容较为前沿、作者较为分散等特点。提到科技期刊,通常所指的是自然科学或工程学科期刊,相比社会科学期刊,其具有涉及学科较为集中、学科特色较为鲜明、图表公式较为复杂等特点。

针对以上特点,科技期刊的编校过程就是一个“确定办刊宗旨—合理划分栏目—筛选合适稿件—梳理加工稿件—发表稿件”的过程,这就体现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意义:首先,科技期刊论文的录用不是随意的,而是符合其办刊宗旨的;其次,期刊中稿件的组合是具有学科特色的;更重要的是,最终发表的稿件在文字叙述、论证思路、图表公式、文献引用、标点符号等方面是严谨而规范的。

1.2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学术意义

作为科技期刊中一个较大的群体,学报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初……其核心价值是以开放的心态追求真理、传播学术、引领时代”[2]。从这个角度出发,不难理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在广义层面的学术意义和价值:编辑工作的出发点是传播学术,编辑过程中与作者的交流和探讨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每一期刊物的发表都是对最新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呈现,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更是相关学科领域的风向标。期刊出版周期较短,科研成果得以较快发表,通过检索期刊论文,研究者可以直观地了解所在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相关研究者的观点和局限性,从而找到自身的合理定位。

2 科技期刊编辑的责任与梦想

通过自身业务范围内的选稿、编稿、发稿,实现期刊“追求真理、传播学术、引领时代”的价值,是广大科技期刊编辑努力的方向,更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岗位责任,也是职业梦想。

2.1 期刊编辑的岗位职责

从编辑工作的实际意义出发,期刊编辑是稿件质量的负责人。根据审稿意见和办刊宗旨,确定录用的稿件将交由责任编辑进行编校,这其中包含以下几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读稿件—标记问题—与作者沟通—排版—通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版。在送印刷厂之前,每篇稿件将至少经过两位责任编辑的数次审读和沟通、一至两位助理编辑的校对、主编的审核,以确保稿件文字通顺、逻辑清晰、论述合理、图表公式规范、数值无误、参考文献著录严谨、通篇没有错别字或政治性错误。

2.2 学术编辑的职业梦想

论文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编辑工作的基本点,是实现职业梦想的基础。学术研究是一项极其严谨的工作,学术编辑也同样马虎不得,只有经过作者严密论证、专家严格审稿、编辑认真审读的论文,才具有传播的价值,才是经得起考验的学术成果。在选择、加工的基础上,做好中介工作,成为科研工作者交流融通的桥梁和平台,从而引导学术的发展,是科技期刊编辑共同的职业梦想。

2.3 学术编辑的职业操守

学术研究的繁荣促进了科技期刊的迅猛发展,在汹涌的学术大潮中保持清醒、客观的头脑,坚守职业道德,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不断努力,是学术编辑应当具有的职业操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坚定政治立场,促进学术自信。科技期刊是我国科研工作者的前沿阵地,是科学研究的风向标,在这块阵地上最有发言权的学术编辑,应当保持“学术自信”,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为中国科学研究代言,传播中国科研正能量,通过手中的期刊,向世界展现中国科研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②提高甄别能力,防范学术不端。对于学术诚信的敏感,应当贯穿于科技期刊编校工作的整个流程。最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撤稿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论文署名”“稿件查重”“参考文献著录”是学术诚信的三大重灾区,轻则出现署名随意更改、著录不规范、稿件重复率超标等不认真现象,重则出现学术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专业编辑应当具备对于以上问题的系统性甄别能力,促进署名和引用的规范性,细心核对每一个细节,促进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5]。

③坚持办刊宗旨,避免学术跟风。在“唯 SCI”“唯核心期刊”风气盛行的今天,更需要普通期刊的广大编辑坚持办刊宗旨、避免学术跟风、坚持原则精选稿件、脚踏实地精心耕耘、不断提高专业特色,从而在各自的领域和期刊定位上实现“追求真理、传播学术、引领时代”的中国期刊梦。

3 科技期刊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科技期刊的“中国梦”,就是在世界舞台上呈现中国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展现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坚守和创新、打造中国钻研创新的名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期刊编辑部和期刊界的共同努力。

①期刊编辑部的平台化。根据近几年先进期刊的经验,科技期刊编辑部急需建立开放的“公共平台”[3],尤其是高校学报,在服务本校师生的同时,应当向外拓展,培养更广泛的作者群,建立校内外审稿专家库、邀请专家担任“专栏主持人”[3]、举办学术论坛、拓宽稿源。在编辑部自身建设方面,应当培养学者型编辑队伍、强化编辑专业技能、促进编辑学习交流、提高编辑在各自分管领域的学术能力。内外兼修,使编辑部成为所在学科的内容交流平台(实现学者间的思想碰撞)、内容加工中心(使学术观点得以升华)和内容中转枢纽(传播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

②期刊界的方阵化。21 世纪初提出的“中国期刊方阵”构想,即从全国 8 000 多种期刊中挑选出一部分确实能代表国家水平和地区水平的期刊,集合起来形成方阵,加快这部分期刊质量的提高,以此发挥示范作用,进而带动全国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4]。十几年过去,期刊方阵构想所体现的品牌意识、层面创意和动态过程[4],体现了我国期刊开放包容、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格局。如今,这一构想为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科技期刊的方阵化,可以不拘一格,不以“双效”“双百”为标准,而是以学科领域为方阵,分层次吸纳相关科技期刊,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使每一个期刊都能在这个“方阵”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和效仿的对象,从而实现整个领域的学术进步,形成自下而上的学科阶梯,以学科合力提高中国学术发展的国际影响力。

4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路径

实现职业梦想的过程,就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不断成长、不断强大、去除疑惑、坚定信念的过程。出版社和编辑部应培养一支“工匠型+学者型”的编辑队伍:通过参加期刊协会组织的各项培训、团队内部的师徒相传和经验交流,强化编辑基本功,实现青年编辑的“工匠型”成长;同时,根据每位编辑的学科背景,提高其在各自分管领域的学术水平,促进青年编辑的“学者型”成长[6]。根据近年来期刊发展的趋势,不难发现,青年编辑的努力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职业化,夯实编校功夫。发扬“工匠精神”,细心打磨每一篇稿件,仔细核对每一个术语,建立编校思维,夯实编校基本功[7],不断提高编校质量。

②学者化,加强学术修养。根据编辑的专业背景,强化其在相应学科的学术鉴别力,不仅是稿件的责任编辑,更是所负责专栏的“把关者”和“引领者”,与审稿专家共同保障稿件的学术水平。

③国际化,助力科技强国。无论是否承担英文审校工作,都应当提高外语水平,关注所在学科的国际动态,学习国外期刊的先进经验,借助期刊这一平台,提高所在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自信和科研自信。从事英文审校的编辑,更应当不断精进英文水平,积累学科英语,对标国内外一流期刊,提高英文审校能力,确保期刊英文质量,促进学科国际交流[8]。

④找组织,吸收业内经验。参加期刊协会组织的业务培训,关注编辑帮、木铎书声等公众号,加入期刊编校交流群(如英文编辑加入木铎书声外语群),在群内交流编校规范、学科常识等问题,提高自身编校能力,促进行业整体规范。

⑤找偶像,仿效资深编辑。许多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做过编辑,比如毛泽东、鲁迅、查良镛、邹韬奋,他们用期刊发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声音,唤醒国人,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建立了新中国;他们对于期刊力量的强烈信念,使得中国期刊在风雨交加的年代依然能够茁壮成长[9-10]。通过听讲座、关注公众号、研读论文等方式,从编校规范、学科热点、英文质量等方面对标行业旗舰期刊,在提高期刊质量的同时,更是对编辑自身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

⑥做科研,强化理论修养。为了提高学术甄别和学术传播能力,科技期刊编辑除了加强专业背景方向的科研工作外,还应深入学习研究编辑学相关理论,总结编辑经验,提高对编辑工作的认识,强化编辑学理论修养,掌握编辑出版科学规律,紧跟编辑出版理论前沿,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组约稿、审编稿、出版发行、融合出版经营、服务作者读者等工作。

5 结 语

作为编辑的青年毛泽东曾经有一个梦想:“改造中国与世界[10]”。他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梦想!铁肩担道义,笔墨传精神,期刊就是我们的主场,是我们的舞台,是值得我们用心耕耘的良田,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科技期刊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努力创建开放化的科研平台,服务学术发展,引领科技创新,助力科技强国,实现科技期刊和青年编辑的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编校科技期刊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ABSTRACTS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