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强,王领全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天津300070)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文件,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经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自 2011 年产生以来,其影响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大家每天必须接触的媒体。根据腾讯公司2016 年第二季度财报,微信及Wechat 的月活跃账户达8.68 亿,同比增长34%[1];截至2018 年年底,微信用户人数已经超过了 10 亿,持续增长的用户数量为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和广度[2]。
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技术推动科技期刊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也为缩小科技期刊间差距乃至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设立了微信公众号,期望通过数字与传统纸媒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期刊的品牌建设,增强人们关注度、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但由于这些平台多作为文章推送、信息发布之用,并没有发挥微信平台的潜在功能,运营效果欠佳、粉丝数增长速度缓慢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中国给水排水》微信公众号创建于2014 年年底,尽管起步较晚,但由于措施得当,经过 4 年多的发展,截至2019 年5 月底关注人数已经突破了12 万,位居环保领域期刊前列。本文以《中国给水排水》微信公众号建设的实践经验为例,通过总结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内容策划技巧,探讨微信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期望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总体而言,《中国给水排水》公众号的发展经历了3 个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引导读者、作者添加和关注公众号,并转发微信文章。由于对微信公众号内在运作规律还不熟悉,该阶段除了转发一些消息外,主要是将杂志上的文章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导致其可读性较差,用户体验效果欠佳;同时,发布的时间也不固定,不能培养用户的定点阅读习惯;另外,发布的频率也较低,甚至在周末不推送,因为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周末不适宜再去“打扰”读者。尽管如此,第一年的关注人数还是达到了 8 000 人,为实现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拓展基础粉丝数阶段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那么快速增长期则是从有到强的过程。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基本掌握了微信平台运营的基本规律,结合后台数据分析,明晰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关注点,并据此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加大原创力度,确保每周推送的原创文章在 3 篇以上;每天定时推送 2 条信息,确保全年无死角推送;在内容上,以技术论文和行业热点为主,兼顾科普和生活。由于措施得力,使平台粉丝数量得到大幅增长,到2017 年年底,粉丝数突破了 9 万,2016 年和 2017 年的年均增幅均在4 万左右。
第一,明确了微信平台的定位,即:发布杂志最新动态,提供给排水行业最有价值的技术信息。根据王宝英[3]的研究,大多数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微信平台获得学术期刊发布的信息,因此微信平台的主要功能应满足科研人员用户的需求,推送的内容也应契合他们的关注热点,只有不断推送高质量的内容才能获得更多的粉丝关注,从而提升杂志微信平台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起到宣传期刊作用。
第二,制定了规范化的采编流程,即:内容策划、主管审核、设计制作、主编签发。首先,坚持内容为王,注重挖掘文章深度、拓展报道广度,及时跟踪行业热点,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精神打造原创文章;其次,加强审核把关,确保刊发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避免产生负面影响。同时,针对编辑人员出版任务较重,而具备网络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员又缺乏专业背景的现状,建立了编辑部提供内容、网络部负责制作、全员推广的工作模式,使微信平台的内容建设和品牌推广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提升推送内容的原创性、时效性和多元化。加大原创内容推送力度,一方面能够增加粉丝黏度,同时还可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平台,不断提升平台的影响力[4]。在科技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信息化社会,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需要时刻掌握当前最新和最前沿的科技动态、国家最新的行业政策和标准,而且要快速、精准推送[5]。同时,还要注重推送内容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图文推送形式,也要利用微信平台本身可以推送音频和视频的功能,丰富消息推送的方式,避免造成读者的视觉疲劳[6]。
第四,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推广和“吸粉”措施,包括:要求编辑将每篇文章的作者都发展为微信好友,与作者的日常联系尽可能通过微信完成;在大型展会和行业技术交流会设置抽奖环节,而抽奖的入口就是微信平台;选取有代表性单位的论文制作微信,形成“利益共同体”,引导作者主动转发;在每年的优秀论文评选中,均设置微信投票环节。
经过2016 年和2017 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给水排水》微信平台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这是因为给水排水专业隶属于土木建筑类,是一个小众的专业,从业人数相对稳定。进入平稳期后,我们更加注重选题策划和高质量文章的发布,以提升粉丝黏性,防止粉丝流失。
在微信推出之前,传统的校样工作采用的是将文章以 E-mail 的形式发给作者,或者通过 QQ 与作者进行在线联系。但两者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为应对垃圾邮件和广告邮件泛滥,各邮箱服务器都建立了垃圾邮件过滤系统,使得部分校样被当作垃圾邮件删除或隔离进入垃圾邮件箱;QQ 则有好友数量限制,不能无限度地添加。而微信作为一种即时的点对点通讯工具,极大地方便了编辑和作者的日常联系,编辑可以将整篇文档直接发送给作者,或者将需要核对部分拍成照片,单独发给作者进行校核,实现了便捷、快速的交流和稿件校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日常的联系,还能追踪课题组研究动态,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约稿。
为了方便作者,将微信平台与投稿系统相关联,实现实时信息互访,使作者能够随时掌握稿件处理进度。
在稿件编排过程中,从版面控制、排版要求等方面考虑,编辑部会对文章进行一定的删减处理,并不能将作者投稿原汁原味地呈献给读者。这时,微信版就成为一种很好的补充。可选取一些代表性文章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补充数据、增加现场照片,增强其可读性,甚至可以添加作者解说的视频,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包含的信息量更大。同时,在文尾给出该篇论文的标准文献著录格式,以提高其引用率,实现在线出版的功能。
对于一些已经通过编辑加工处理、待排刊期的论文,可以在微信平台推出,通过阅读量来了解读者的关注程度,用于指导编辑选稿;或通过后台留言,纠正文章中可能存在的差错或疏漏,提升刊物质量。此外,可按期推送最新目录或参加评奖论文,将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以及每篇文章的标准引用格式通过图文消息展示出来,结合微信投票功能,选出阅读量和转发量较高的论文,确定研究热点,为专题策划提供参考[7]。
在微信平台首页设置了“逛微店”引导栏,点击该引导栏将出现“微店主页”“一键订阅”“好书推荐”等子项,实现了技术专辑、电子期刊、会议论文集售卖和杂志订阅等功能,延伸了产业链,拓展了销售渠道。
一些期刊在创办微信公众号时,并没有跳出传统办刊思维,主要是将公众号作为传统纸媒传播路径的延伸和深化,有的甚至是纸媒的一个附属品,导致公众号缺乏自身特色、定位模糊、文章风格不统一,长期如此就降低了用户黏性。因此,在创建微信公众平台时就应该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并实施分步走的策略,在运营初期微信平台可依托和依赖于纸媒,逐渐打造其品牌。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设置专门制作团队,形成图文并茂、版式优美、布局统一的风格,并通过读者反馈和后台大数据分析,在坚持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摸索,进而形成一套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内容生产模式,并且长期坚持,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优势。
在微信平台的日常运行中,粉丝数是净增量,它是粉丝增加数与流失数之差的累积部分,如果流失数很少甚至为零,那么净增量会更大。粉丝流失较多,反映出粉丝黏性差,即推送的内容对他们的帮助较小。因此,科技期刊微信平台运营者要始终坚持用户思维,真正从用户需要设定服务方式、推送服务信息,形成友好的用户体验效果,进而达到提高科技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目的。
现有微信公众平台基础功能有限,并且灵活性和互动性较差,亟需探索能利用微信二次开发平台进行功能拓展的方法。但大多数科技期刊自己还没有开发能力,需要依赖第三方,且开发周期较长。南瑞集团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编辑部对微信二次开发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当期及过刊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全文阅读、专辑和热点征文通知随时更新、稿件查询、微文微站等功能,有力地提升了科技期刊题材内容服务效果[8]。这应该是今后科技期刊发展努力的方向。
经过4 年多的运行,《中国给水排水》微信公众号形成了一套栏目策划和设置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流程,并结合行业特色,策划推出了诸如“优秀专利转播”“SCI 成果盘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会议报告精选”等特色栏目,成为环保领域的佼佼者,其排名稳居中国绿色公号周榜 TOP20 的前列,显著提升了期刊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实现了新媒体与纸媒的相互促进。同时,微信公众号的做大做强也为举办技术交流会、开发广告等经营活动提供了平台支撑,使会议筹备期由过去的4 个月缩短至2 个月,既节省了人力,又提升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