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宇
(岭南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湛江 524048)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中进行尝试与试验,是在注重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同时,以知识经济促进成为社会发展主要动力为目标,强化高校服务社会与产业的功能的一线举措。岭南师范学院“亚洲潜水学院”潜水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想要实现不断培养高端潜水专业人才的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用教学、生产、科研相互配合的一体化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潜水专业文献资料、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文献资料,对岭南师范学院潜水专业办学、发展相关资料进行梳理,收集和遴选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编写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走访国内潜水产业、行业优秀代表单位、驻点四个“亚洲潜水学院专业实训基地”,对潜水专业学生在潜水行业内进行的校外实训和实习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并参与岭南师范学院潜水专业教学、科研、实践的全过程,收集撰写本文所需的数据、材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实际内容支撑。
对比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传统培养方式、方法,与“产、学、研”一体模式下的潜水专业培养方式进行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进行研究和判断,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提供比较样本。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降,就业质量也有明显下降趋势,“最难毕业季”已成为每年6、7月份必提之词,“产、学、研”一体化等办学模式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热点。在当前就业形势下,高校不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原因。高校人才培养中诸如“学习能力不强”、“与社会、产业结合度不高”等问题也被人们反复提出。
对于“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定位,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企业发展角度为中心的企业模式、也有从教育合作中出发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从政府层面进行倡导的宏观模式。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分类分别是以不同主体地位作为出发点或“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形式进行研究与论证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就是以“产业”为方向,以“教学”为基础,“科研”作为媒介纽带,在合作中分别发挥各自主体的优势作用,共同为技术、知识的创新而努力。多数已有研究认为“产、学、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以提高和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的同时,注重科研成果向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转化的共赢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是以市场与企业需求作为教学基础,产业、教学、科研相互间渗透和相互包容,做到“以学出研,以研促产,以产助学,以产养研”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3.2.1 学校、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共享
“产、学、研”的综合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和企业不断加强和深度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人力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实验教学设备的共享已成为合作的基础。
3.2.2 教学改革趋于产业导向
在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阶段的政策导向影响着企业与产业对人才需求,因此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应逐渐向产业进行倾斜,为产业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专业人才。
3.2.3 教师是“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桥梁
“产、学、研”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完善自我,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为教师研究提供了科研课题的源泉,是“产、学、研”不可或缺的一环。
3.2.4 学生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主体
高校教育的对象始终是学生,“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终的落脚点也应该放在学生身上,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成为适应市场适应行业的专业人才,是教学改革的初衷。产业、教学、科研的一体化融合,在促进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将知识和技能在生产中转化和创新,提高面对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亚洲潜水学院”自2016成立以来,致力于探索潜水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布局,与潜水行业里国、内外知名潜水企业进行探讨与合作,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自己的责任,经过多层次的选择,与企业共建“岭南师范学院潜水专业实训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在建院初始的合作基础上,不断加深合作深度,共同承担科研任务,注重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3.1 建立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团队
潜水专业在实际的教学和学生培养过程中,体现了实践性和应用型强的特点,潜水专业反映了实际教学和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用性和应用特点。学院的教师主要包括校本师资,国家体育总局潜水学校的教师,合作培训基地的教师、柔性化国内、国际师资四类,拥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国内与境外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亚洲潜水学院近年来不断补强教学科研团队教师、教练员,形成以8名博士(含博士后)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团队,十余名潜水教师的资质涵盖CMAS、PADI、SSI、NUAI等国际知名潜水组织水肺潜水教练员、自由潜水教练员资格,在产学合作上做到顶尖水平。
3.3.1.1 教学团队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使专业教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教科研团队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更好的将潜水产业和行业中的先进理念和知识贯彻于潜水专业的教学当中,并对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起到帮助。教师深入到潜水企业和专业的过程中,切身的提高了对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敏感度,从而获得更全面也更实际的科研方向,促进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与企业和市场的零距离接触中,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从业岗位信息和创业途径,促进潜水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优化,形成教师个人目标与专业发展目标协同一致。
3.3.1.2 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专业教学和研究团队的发展。潜水教学和研究团队成立后,定期开展与潜水有关的教学和研究活动,这样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大大改善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实现了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和科研相关资料的资源共享,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教学氛围。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潜水专业课堂的质量,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的疑惑和问题,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潜水专业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用的解决方案。例如学生在对于国际各潜水组织的交叉认证和专长拓展方面的问题,我们教研团队的教师就很好的从市场、教学及发展的不同角度,用自身实际的学习经验和理论,很好的对学生进行解答,并事无巨细的帮助学生分析专业发展思路,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教学科研中,教师还将部分科研内容进行细化和拓展,供潜水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潜水专业学生近年来参加国际潜水论坛投稿20余篇,获奖十余项。
3.3.1.3 科研团队的建立有利于潜水科研的创新。岭南师范学院潜水专业科研团队针对高校体育专业重技术、重实践的特点,依托亚洲潜水学院优质的专业器材,深入潜水行业、潜水相关企业,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开展创新型的科研,完成省级“社会体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协同创新驱动下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潜水基础”、“水上运动休闲管理教学团队”、“基于协同育人平台的社会体育专业潜水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等省级、校级项目立项、结题工作,完成国家体育总局“优秀蹼泳运动员下肢环节肌骨机能特征研究及陆上模拟训练系统的理论设计”、“产业融合视域下的体育旅游治理研究”项目以及省级哲社项目“幸福混业态视域下的体育旅游治理研究”结题或立项工作;在中文核心等期刊发表《休闲潜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海南体验式潜水可持续发展研究》和《中国体育旅游现状、矛盾与治理研究》等论文,出版《潜水医学》和《潜水运动基础》教材两部。
3.3.2 建立学校-产业的合作联盟
亚洲潜水学院在资金投入,资源消耗,专业教师和实践教学方面遵循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与体育部门,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的深入合作,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和必要的科研合作,实现了将潜水本科人才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推动中国和亚洲潜水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潜水教学“航母”,惠及国内外上百家潜水俱乐部、近千名潜水及数以万计的社会潜水爱好者。
3.3.2.1 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建立专业实训基地。现阶段,我院通过严格遴选和考核,与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学校、深圳中潜有限公司、国家水域救援队、广西潜水乐园潜水有限公司、狮航潜游有限公司等多家事业单位、国内顶尖潜水企业建立“亚洲潜水学院专业实训基地”,促成潜水专业学生高质量的专业实训、实习。
3.3.2.2 借助行业力量,推进教学质量提升。
依托校企合作联盟,柔性引进国内外潜水行业优秀教练员、企业领导,聘用“亚洲潜水学院校外指导教师”四名,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校外课堂等活动,为专业教师、学生带来产业、行业前沿动向,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很大的贡献,使我校潜水专业紧跟产业发展步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不断推陈出新,很大的帮助了潜水专业学生毕业后与行业的“无缝衔接”。
3.3.2.3 建立区域公共服务平台
亚洲潜水学院利自身影响力和在人才、潜水专业设备、行业前沿信息的优势主动承担政府省级“社会体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协同创新驱动下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这些课题通过有序的协同和制度机制创新,形成了潜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高一化”。也就是说,学生素质高,办学水平高,办学层次高,应用型人才就业国际化。实现科学研究的“合纵连横”,即围绕潜水产业现实需求及未来发展,使纵向课题可互动、横向课题相融通、纵横之间能借鉴。社会服务的“精准定位”,即重点推动潜店、潜水环境、海洋生态改善,搭建了广东省产业学院服务平台,为规模较小、经验不足的潜水企业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提升中小型潜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加速潜水行业的发展和革新。
3.3.2.4 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机制
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制定和推进下,海洋资源开发已纳入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优化海洋旅游产业布局,提高海洋创新推动力,岭南师范学院受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筹委会的邀请与嘱托,举办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国际海洋潜水探索与发展”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筹委会、亚洲潜水联合会主办,亚洲潜水学院、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承办,获得了世界潜水联合会、世界休闲体育联合会在内诸多国际潜水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单位的大力支持。论坛涵盖了世界潜水运动的发展,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全封闭潜水、水下沉船挖掘和考古、潜水安全事故、科学潜水、挑战和机遇,沿海休闲体育实践的国际比较,潜水体适能的测量、评估和训练,邀请了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和国内潜水领域的15位知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5位海外人士;中国约有120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教师。这次的论坛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的协同配合与合作,切实的对潜水运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与动态的研讨,它促进了潜水及其服务领域的研究,开发和高水平潜水人才培训的整合。
通过对岭南师范学院潜水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实施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培养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潜移默化下实现了“学生到潜水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教师和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深入到潜水行业中,丰富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通过实践获取了大量的科研资料与科研选题;
行业获得了更高质量的潜水专业人才,在产学研融合的过程中,潜水专业学生能力更符合行业所需,填补了整个潜水行业对高端人才用人的缺口。
未来,学院将以构建合理办学体系、拓展办学领域和提升办学层次为规划重点,更好服务于潜水产业发展。
办学体系上,尽快实现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潜水方向)”到“潜水科学应用与技术”的升级,构建日趋合理的专业体系。同时,随着本科学制的完善,国际学生的教育将尽快启动,岭南师范学院将开设全日制本科潜水与潜水职业培训课程。
办学领域上,立足发展需要和办学条件的不断优化,在“潜水科学应用与技术”专业框架下,适时增设公共安全潜水、科学考察潜水等专业,时机成熟后再增设工程潜水专业。
办学层次上,重点以运动医学硕士、科学潜水专业硕士和体育教育训练学(潜水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目标,实现研究生联合培养和独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