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德胜蛇药治疗蜂蛰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19 00:41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期
关键词:住院有效率研究组

565200德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贵州 铜仁

蜂蛰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急症。皮肤被蜂蛰伤后会出现灼痒、刺痛的感觉。随后皮肤局部红肿,呈风团或者水疱样,中间被蛰伤处有瘀点[1,2]。蜂蛰伤轻度者,皮肤除轻微症状外,无其他明显的反应,数小时或数天内可自行消退。蜂蛰伤严重者,除局部症状外,还可出现不同的其他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畏寒、心悸甚至昏迷休克,引发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如不及时控制,则有可能导致死亡[3]。为此,针对蜂蛰伤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极其重要。本文以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蜂蛰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给予季德胜蛇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详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蜂蛰伤患者120例,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组按照急诊科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0~60岁,平均(36.5±5.5)岁;其中头部蛰伤15例,四肢蛰伤20例,头部伴四肢多处蛰伤25例。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60岁,平均(37.0±5.0)岁;其中头部蛰伤13例,四肢蛰伤24例,头部伴四肢多处蛰伤23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蜂蛰伤的诊断标准者;蛰伤后局部出现肿痛、瘀斑、皮肤溃疡、坏死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休克者。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蜂蛰伤前有免疫、循环、消化系统疾病者;出现严重脏器衰竭者。孕妇或妊娠期者;临床资料不全且对本研究拒不配合者。

方法:患者就诊后,先用镊子清除毒刺,局部消毒、冲洗。随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预防伤口感染,并注射破伤风。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地塞米松减轻肿胀,提高机体应激能力,2次/d,10 mg/次;给予奥美拉唑预防溃疡,1次/d,20 mg。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季德胜蛇药治疗,将季德胜蛇药片碾成面,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调成黏液状,敷于蛰伤处。同时口服20片季德胜蛇药片,6 h后再次口服10片。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患者无不适感,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③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④无效: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住院时间采用±s)表示,t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60例,治愈30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7%。研究组60例,治愈5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4.0±3.0)d,研究组(6.5±2.5)d。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蜂蛰伤是指由蜜蜂、黄蜂、土蜂等尾部毒刺刺伤皮肤导致。蜂尾毒刺与毒腺相连,蜂蛰后,毒腺中的毒素进入皮肤,从而引发局部或全身反应[4,5]。毒蜂成分主要有生物胺类、激汰类、酶类。蜂蛰伤后毒素进入人体血液,可直接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患者损伤程度与个人体质及蜂蛰伤针刺数等相关[6,7]。轻度蜂蛰伤后,临床表现为局部瘙痒、红肿。一般数小时可自行消失。重度蜂蛰伤后,局部肿痛感更为强烈,甚至出现中毒症状。同时,可能并发肾衰竭或多器官衰竭,甚至可致死。因此,对于蜂蛰伤必须给予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针对蜂蛰伤患者给予季德胜蛇药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季德胜蛇药片内含有蜈蚣、蟾蜍皮、七叶一枝花、地锦草等,具有解毒、止痛、消肿等功效[8-9]。切合蜂蛰伤的病机特点,可破坏蜂毒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蜂蛰伤患者,临床可给予季德胜蛇药进行治疗,即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又可缩短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住院有效率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