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探讨

2019-01-18 05:27邢廷寿
系统医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抗栓使用率抗凝

邢廷寿

湖北省阳新县第三人民医院内一科,湖北阳新 435200

近年来,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疾病呈现逐年递增态势[1]。发病率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群体中,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2]。在临床中治疗多采用抗凝治疗,其较双联抗栓治疗而言,安全性、抗栓塞高且出血风险低,临床效果较为显著[3]。为进一步探究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调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该科室诊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该科室诊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资料,按照均衡理念标准,分成对照组男32例,女 18 例;年龄 33~72 岁,平均年龄(56.84±3.75)岁。实验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5.84±3.05)岁。 比较2组临床个人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到病理学的确诊;②3分>CHADS2评分<6分、HAS—BLED>2分;③极配合检测及遵医嘱的患者;④诊治档案资料齐全且存档;⑤所有患者均已签署同意书,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有高血压、心血管、肾脏、血液疾病等疾病患者;②药物禁忌、有出血倾向或病史的患者;③精神疾病,意识无法自主患者;④长期酗酒或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施以双联抗栓临床方案:每日清晨温水服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 H11020827),1 次/d,100 mg/次;同时服用经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3116),1次/d,100 mg/次;PT检测 1次/周,1个月后每月 1次,6个月后每月2次[4]。

实验组施以抗凝临床方案:实施前对所有患者加以INR测量,并以测量结果为依据口服华法林钠(国药准字 H31022123),首次剂量为 2.5~3.0 mg/d,3 d 后重新测量INR,并调整口服剂量,若患者2 d内处于2.0>INR<3.0,测量频率为 2~3次/周,随后调整为 1次/周,28 d后调整为每月1次,6个月后保持每月2次,同时若患者出现栓塞、出血等不良反应,要即刻测量PT[5]。

1.3 疗效标准

评估2组随访、PPI使用率以及CHADS2、HAS—BLED评分状况[6]。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 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随访状况对比

对照组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分别为 4例(8.00%)、3例(6.00%)、11例(22.00%),实验组分别为 7例 (14.00%)、4例 (8.00%)、2例(4.00%),2组相较而言,出血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终点事件实验组产生较少(χ2=7.162,P<0.05),见表 1。

表1 2组随访状况对比[n(%)]

2.2 2组PPI使用率对比

2组相较而言,实验组PPI使用率为14.00%,较对照组 42.00%低(χ2=9.722,P<0.05),见表 2。

表2 2组PPI使用率对比

2.3 2组CHADS2、HAS—BLED评分对比

2组相较而言,CHADS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2,P>0.05),HAS—BLED 评 分 实 验 组 为 (3.35±0.11)分,较对照组(5.56±0.26)分优(t=5.332,P<0.05),见表3。

表 3 2 组 CHADS2、HAS—BLED 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8]。对于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应引起重视,治疗往往比较棘手[9],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常用治疗方式,但是两者结合使用临床尚无大规模研究[10]。基于此,该研究为了探讨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调取科室诊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资料,按照均衡理念标准,分成2组,对照组施以双联抗栓临床方案,实验组施以抗凝临床方案,评估 2组随访、PPI使用率以及 CHADS2、HAS—BLED评分状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012年CHADS2、HAS—BLED法被中华医学会修订,这意味着抗凝治疗的进一步完善[11]。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采用抗凝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疾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12]。对在该文研究中,对照组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分别为4例(8.00%)、3 例(6.00%)、11 例(22.00%),实验组分别为 7 例(14.00%)、4 例(8.00)、2 例(4.00%),2 组相较而言,出血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主要终点事件实验组产生较少 (χ2=7.162,P<0.05),这说明采用抗凝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疾病能降低终点事件的产生,促进身体机能恢复。2组相较而言,实验组PPI使用率为14.00%,较对照组 42.00%低(χ2=9.722,P<0.05),实验组 PPI使用率较低,这说明其治疗提升了PPT使用率效果。2组相较而言,CHADS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2,P>0.05),HAS—BLED 评分实验组为(3.35±0.11)分,较对照组(5.56±0.26)分优(t=5.332,P<0.05),CHADS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S—BLED评分实验组较优,这说明该治疗减少了患者出血风险[13]。崔跃[14]比较了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 PPI使用率(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2,P=0.001),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抗凝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疾病,能够降低终点事件的产生,且提升PPT使用率效果,减少了患者出血风险,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

猜你喜欢
抗栓使用率抗凝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如何预防磁盘使用率过高?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成功召开(三)
冠心病患者四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的观察及护理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