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射礼与中华伦理规范

2019-01-18 14:17刘馨阳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射箭君子成人

刘馨阳

(曲阜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 273100)

在法制治国的基础上,以礼仪道德教化百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中华伦理道德思想是几千年总结出的人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不断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

在党十九大报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下,射艺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射”是带有传统礼仪文化的射箭技艺,用于外修自身体魄、内炼品格精神。在射箭过程中,人们不仅注重技艺的学习,而且更加注重品德修养。正是因为传统射艺拥有鲜明的伦理特征,仁爱忠信等观念,这才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特色。

1. 君子文化与成人之道

《诗经》道:“君子至止,福禄如茨。”其中君子是指身世显赫的贵人,与布衣百姓无关。到了春秋时期,孔子才有“圣人,吾不得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在《论语》中赋予了君子德才兼备之意。春秋以后,君子逐渐成为儒家崇尚的人格,用来指那些讲仁义道德的人。成人之道是儒家培养理想人格的学说。《论语·宪问》提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成人看上去很简单,但并不容易做到。他不仅有足够的智慧,而且要廉洁勇敢,多才多艺。即便不能做到,也要能见利思义,忠于职守,信守诺言。

君子文化和成人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孔子创办学校,实施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仁义道德和理想人格中的君子成人。中国古代君子必修的六门课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是指射箭,是君子必学的武艺,也是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为了应对国家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文武双全是最起码的要求,擅长射箭的人,不仅在官场中更加顺利,而且还有可能成为当时的大英雄。

1.1 君子文化与品德塑造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这样写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准确地指出了品德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它使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在社会交往中要有正确的心态和方法。“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的三大不朽,“立德”居首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儒家的精髓,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男子生而有射事,长学礼乐以饰之。”古人把射箭作为必须掌握的人生技能,古人选贤士时,德行为第一考量,随后就取决于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处事,应和天一样,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君子应该以身作则,度量要像大地一样宽广,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基本要素,富有民族特色,本身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阐释空间。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就是发扬君子修养之德,培育自我修养的意识,践行知行合一的修养理念。总而言之,君子文化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理想途径和理想追求。

1.2 君子文化与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著名的哲学思想。道家认为“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这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庄子在《庄子·山木》首次提出:“人与天一也”,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之天,亦即一切自然,而非唯心论者之主宰人类一切之天,人应在自然规律之内行为,在现存自然范围之内为事,顺应自然,而不应随便改变自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告诫人要顺应珍惜自然,与自然为友。《传习录》中说:“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把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宴宾客,心又忍得。”体育活动是最主要的人际交往之一,射箭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循伦理规范。在练习中要与他人相互尊重礼让、和谐相处;爱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思想核心,“天人合一”对礼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射承载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文化、拥有君子做人成事的风范以及“天人合一”的追求与修炼。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今天,赋予了当代体育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2. 射礼文化

关于弓箭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受乌鸦被树枝反弹而号飞的启发制造了弓箭,故最早的弓名为“乌号”;另一种是“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古之孝子”《易·系辞》曰:“黄帝、尧、舜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山海经·海内经》曰:“少昊生般,般是始为弓矢。”由此可以粗略判断,黄帝时期,古人就已经能够制作弓箭,只是还处在未实用阶段,也还未成礼法。随后在尧舜时期,由于礼仪的加入,弓箭的属性渐渐明确。到了周代,由政府主持的乡射礼已经不常见,但也只不过是换了种形式在民间继续流传,主要分文人习射和投壶两种。汉代设置了秋射制度作为考核官员的标准之一。随后南北朝时期战火纷飞,射箭的武器性质凸显出来,军射也迅速发展起来。到了隋唐时期,由于军射的兴起,射箭作为武举人才选拔的考核标准之一。此外,射礼在唐代的兴盛一方面是由于军队需要,另一方面也与唐代皇帝大多尊崇武功有关。明朝是最重视射礼的王朝,射和御是当时面试考核中的两部分,也体现了明代选拔官员不仅要熟读诗词歌赋,还要擅长骑射,也体现了骑射是文人士大夫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2.1 射礼文化与仁爱忠信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孔子把仁看做人生的最高追求,“仁者,人也。”只有做到为“仁”,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论语·阳货》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仁是人的心理基础,仁爱思想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使人们能够做到热爱帮助别人、为人处事不斤斤计较;孔子的仁爱思想也强调了自律和克己的重要性,教育人们在和他人相处时应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古人云:“射以观德”,是通过射箭体现出社会的整体水平和个人道德修养。《论语·八佾》中孔子主张“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孔子把射箭作为“仁”的教化手段,通过习射培养君子。射箭承载了儒家的“仁、义、理、智、信”,对人们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射礼文化与谦敬辞让

射礼活动使人们礼让有序,互相尊敬。射箭作为一种技艺在比试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争强好胜之心,而射礼正是为了抑制这样的功利心态,通过一系列礼仪来规范这一过程。《论语·八佾》中曾提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认为,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双方相互作揖谦让,然后登场。射完箭,又相互作揖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射箭是竞技比赛的一种表现方式,男子赢得射箭比赛,是很骄傲的一件事情。相反,作为君子输了比赛也不应该为耻。射箭被古人认为是男子之事,《礼记·射义》曰:“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通过周代射礼丰富的形式与内涵,射礼作为一种礼乐制度逐渐展示了它对古人德行教化的影响。礼仪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也体现一个国家的道德风采,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结语

射箭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其中展现出的射礼文化和延伸出的君子文化让人受益匪浅,它倡导品德塑造、仁爱忠信;讲究礼让、谦敬;重视人的道德自省。它不仅是中国本土的传统体育项目,更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沃土。而君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伦理的基本要素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几千年来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和主旋律。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内心。

猜你喜欢
射箭君子成人
小熊射箭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养大成人
学射箭
成人不自在
君子无所争
射箭游戏
有君子之道四焉
跳跳龙失踪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