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森,汪新波,马 永
(1.林芝市水利局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队,860001,林芝;2.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510610,广州)
林芝市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之一、西藏自然条件最好的市,通过推行河(湖)长制加强河湖管理,是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林芝市河湖现状总体健康,但存在水资源配置工程不足、纳污能力已处于临界点、水生态水环境脆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预防保护、局部达标整治应是林芝市落实河(湖)长制的总体思路。
林芝市面积11.7万km2,地表水资源总量2 317.57亿m3,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总量的7.41%。按2017年常住人口计,人均水资量102万m3,是西藏人均水资源量的7倍,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451倍。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林芝市有水库2座 (总库容1.73 亿 m3),堤防 30.34 km,农村供水工程672处,塘坝41处(总容积7.27万 m3),窖池 17 处(总容积 3 472 m3),总灌溉面积24.13万亩(1亩=1/15hm2,下同),地下水取水井9处 (取水量380.48万m3)。全市城镇人均用水量114.7 L/d,农村人均用水量40.5 L/d。
林芝市水资源量位居西藏全自治区第一,人均用水指标全自治区第三,且低于全国人均居民用水水平。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7.87%,低于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地区,平均蓄水工程数量和容积在全自治区中最少。绝大部分乡镇集中供水工程仍未建成,供水可靠性低,抗风险能力差。林芝市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率低,主要是因为工程性缺水严重,流域缺少控制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沿河谷两岸大量台地、阶地无灌溉设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生态修复乏力。朗县至米林县雅江干流段造林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开展,累计防沙治沙面积40余万亩,由于灌溉设施配套不足,成效较慢,常出现反复,沿河两岸沙丘、裸地仍四处可见,生态用水缺乏成为雅江绿色长廊建设的瓶颈。
林芝市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强度较其他地区弱,加之林芝市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市内无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建设项目。市政府驻地八一镇及所辖6个县城所在地,均建成或在建污水处理厂,鲁朗镇、派镇、古乡、错高乡等旅游景点集中地也实行了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县城、乡镇建有垃圾填埋场。村设有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处理基本上是以乡镇为单位进行集中填埋。城镇基本无黑臭水体。现状河流水质整体较好,地表水水质全部达标,基本为Ⅰ~Ⅲ类水。
近年林芝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建、交通、水利等基建项目增多,旅游业及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潜在污染易发,水污染减排任务艰巨。全市水污染主要源于生活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尽管已建成多家污水处理厂,但污染物排放量与消解量差距很大。因此,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限制畜禽养殖数量,实行提质增效发展,是治污减排的当务之急。
根据林芝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82个水功能区中,划定为Ⅰ级水功能区的有6处,Ⅱ级31处,Ⅲ级45处。有源头水保护区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段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段4处。全流域水质现状达标率100%,水环境现状总体较好。
林芝市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地貌类型极高山、高山面积占全市面积的54.94%。河流水温低、pH值呈弱碱性,河流生物种类及生物量相对较少,水生态破坏后,生态修复十分困难,鱼类资源呈缓慢下降趋势。由于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破碎,山高坡陡,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易发,全市水土流失面积2.73万km2,其中基本无法治理的冻融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0%,而全市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不足100 km2,生态修复难度大。
林芝市河流众多,都尚未开展水域确权划界,除已建有堤防的河段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管理权限外,其余河道无明确管理范围,造成诸多问题。
①河岸、河滩侵占严重。河岸、河滩往往地肥草茂,部分农牧民、农业开发单位侵占、圈占河道现象随处可见,既影响行洪安全,也导致汛期浪费大量的行政资源去做宣传、动员他们撤离的工作。
②增加水事纠纷。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沿河单位、群众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随意增加丁坝等导流设施,影响对岸的行洪安全,造成水事纠纷不断。
③影响防洪体系建设。林芝防洪体系尚不健全,但修建堤防、涵闸、排洪沟等防洪设施时却往往因河岸被侵占而影响施工。如果进行拆除,不仅造成建设成本增加,而且会造成大量的社会稳定风险出现。
④自然保护区内的群众其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等得不到保障。林芝市保护区内特别是河流两岸有大量的村庄,由于河流管理权属不清,群众的防洪、饮水、灌溉等基本水利设施无法得到正常建设,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⑤水行政管理不便。由于没有水域确权,防洪制导线的划定、采砂管理、水事纠纷协调、行政职能划分等均无法明确,水行政规范管理缺少依据。
⑥采砂管理仍待规范。按林芝市现行相关办法,河道采砂由国土部门发放采砂证,发放前应由水利部门批准,但雅江干流、尼洋河干流河道属于自治区级管理河道,原则上市、县水利部门无权批准采砂许可。但至今雅江干流段、尼洋河干流段并没有发布采砂规划,没有划定和公告禁采区和规定禁采期,致使河道采砂管理无依据可遵循。
林芝市所处的国家战略地位及其本身发展需要,决定了林芝市河长制的目标与定位。依据林芝“十三五”规划纲要,需把林芝建设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际生态旅游区、藏医藏药特色区、重要的高原特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基地、“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全区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水是一切生命生存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河湖健康是林芝市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旅游业是林芝市目前和今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7年全市旅游达到518.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亿元,占全市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34.5%,“十三五”以来,旅游业年均增速超过15%。生态林芝与旅游林芝相辅相成,林芝旅游吸引力源自独特且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河流水量充足、水质优良、安澜灵秀是维护大美林芝生态景观的核心,也是河长制工作的核心内涵。
林芝地处西藏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控水体、控制侵蚀、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林芝的生态安全关系着全自治区、全国乃至东南亚的生态安全。河谷地带是林芝市群众活动的聚集地,也是极易引发生态退化的区域,特别是冬春季大片河滩裸露出来,河谷风大,容易产生荒漠化、沙化等生态问题,河谷地带有风蚀面积78 km2,生态脆弱、生态不容忽视。构建自然生态保护与退化生态修复体系、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和构建支撑保障体系,是林芝市河长制的重要内容。
林芝水系主要属于雅鲁藏布江水系,小部分属于怒江水系,均为国际河流,因此林芝的河(湖)水是国家的生态水、政治水、战备水,林芝市河流健康不仅是流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协调国际关系维护国土安全的有利载体。
(1)严禁污染项目进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发布林芝市禁止生产项目准入清单目录,严格准入。对允许准入的生产建设项目,需提高环保设施建设和验收标准。对有一定污染的牲畜屠宰场、食品加工厂、医药加工厂等本地特色产业,政府应主动作为,做好产业选址规划,将企业污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立足林芝优势,大力发展低污染的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严控牲畜量,走品质发展路线
据钱拴等学者研究,林芝地区2003—2004年天然草地牲畜已超载2.5万只绵羊单位,超载率1.3%。2004年以来,林芝养殖数量一直呈增长态势,2017年全市肉类产量12 435 t,较2000年增长84%。畜牧业是林芝的重要产业,也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放弃畜牧业断不可行,但一味增加产出更不可持续。牛肉和藏香猪是林芝的特色品牌,从市场的品牌效应以及价格与产量的辩证关系分析,愈是品牌,愈应限量供给,以稀有来提升价格。应严格限制畜禽产量,在品牌推介上下功夫,如此更能增加收益和利润。
(3)严格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及污染防治
林芝地区是青藏高原上隆升最快和剥蚀速率最高的地区,山体陡峭,峡谷深切,除了少量耕地外,绝大部分为高山寒漠土、高山及亚高山草甸土等破坏后很难再生的脆弱区域。由于林芝地区地广人稀,建设条件艰苦,因此在铁路、公路建设中很容易忽视环境问题,施工临时场地随意布置、施工营地无环保设施、施工迹地不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等现象均有发生。应加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及时提醒和督促建设单位做好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加强监督性监测工作,为依法开展生态损害责任追究提供证据链支持。
林芝乡村80%以上的农牧家庭都没有厕所,牛、猪等牲畜散养,牲畜粪便随处可见,乡村清洁环境较差。应加快落实国务院 《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0 年)》。
(1)推进乡村厕所革命
要户户建设卫生厕所,村村建设公共厕所,同步实施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措施开展粪污治理。
(2)推进乡村污水处理
林芝乡村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于村落,且住宅面积较大,应统一规划建设排污沟或敷设污水收集管道,在低洼处建设湿地、稳定塘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3)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
改造村庄垃圾集中收集点,将其建成封闭收集点,减少风吹散落和污染;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采用垃圾衍生燃料技术、气化熔融处理技术或建设小型垃圾发电厂等进行处理。
(4)推进村容村貌治理
通过教授中小学生卫生常识、典型户的传帮带、宣传画报进家门等多种形式,引导建立与家庭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卫生习惯,推进乡村文明。
开展河湖岸线利用规划、城镇河道防洪制导线的划定工作,严格河湖生态空间管控。结合生态红线的制订,开展河湖确权划界工作,严格落实水域岸线监管责任。加大违法占用岸线处罚力度,整治清退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违规建设临河跨河穿河建筑物和设施等。规范河道采砂管理,编制并执行河道采砂规划,划定并公告河道采砂可采区、保留区、禁采区,关闭违法采砂场。明确江心洲的土地权属,已颁给单位或个人的,由政府逐步赎回,作为生态公益土地进行利用。
全市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雅鲁藏布江8月的径流量可达全年的 30.1%,7、8月的洪水长期对中游宽谷段形成洪涝灾害并对地处河口的印度、孟加拉国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宝贵的水资源以洪水形式宣泄十分可惜,完全可以加以利用,变害为利。应加大对洪水引流和利用的研究力度,减少区域洪涝灾害的同时,造福于缺水、少水地区。
在每年3月中旬林芝桃花节前,开展雅江清洁日活动,由市、县、乡人民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河流沿线企事业单位和乡村群众参加,主要内容是发现和整治污水排放点、垃圾堆放点,开展沿江垃圾捡拾活动,减少沿河白色污染。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倡导文明旅游。加强节水宣传,树立节水意识,城镇集中供水应普及计量收费。高原风大,垃圾临时堆放应进行封闭式管理,填埋场应远离水源,乡镇垃圾填埋场应进行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