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娜
(北京体育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国家要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随着社会对残疾群体的关注度上升,残疾人的残疾人体育健身事业也日益成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环节,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也伴随着残疾人健身需求的增加应运而生。根据北京市最新的残疾人事业统计公告显示:当前北京市持证的残疾人已经达173806名,其中视力残疾人14812名、听力残疾人9876名、言语残疾人26名、肢体残疾人98226名、智力残疾人13785名、精神残疾人27611名、多重残疾人9460名。培养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数量2379名,人员配比仅为74:1,现有的残疾人体育指导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残疾人体育健身的需求。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150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人员的构成、学历水平、从事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时间以及其在工作中对自身情况的判断,把握其在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希望通过此研究,一方面能够针对当前北京市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建议,来适应当前残疾人对于体育健身和身体康复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了解当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中的不足,提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在该工作岗位上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等特征,为未来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望今后对于该领域人才的培养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培养体制和统一的考核标准,更好地实现为残疾人提供精准服务。
本次调查包括了北京市10个城区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共计150人,其中城区以海淀为代表,共有24人参与调查,郊区涉及昌平、密云、顺义、怀柔、平谷、门头沟等9个城区。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现场发放并当场回收,实发问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4份,无效问卷6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6%。
在调查中,我们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了摸底,主要了解到一下几个问题:(1)男性指导员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女性,在150名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93人,占总人数的64.58%;(2)年龄层次普遍偏高,74%居于30-50岁之间;(3)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年限远高于从事残疾人体育工作的年限,从事残疾人工作5年以上占51.39%,然而63.19%人群从事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工作时间不足一年;(4) 学习水平普遍偏低,其中中专占21.53%、大专占34.72%、本科占29.71%,其它占14.58%,无研究生学历;(5)所在岗位,多为各区县残联的社会工作者、专职委员、协管员,远郊区中还有部分是来自于乡镇或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重工作于一身,无专门的体育健身指导员岗位。
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是人类从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提升总结与凝练的系统的认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地知识结构更加复杂,需要掌握康复、训练、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对工作有更好的把握。他们多数人知道与残疾人有关的科学健身知识,也能描述科学健身对不同类别残疾人的价值诉求,了解不同残疾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但却少有人可以充分解释残疾人科学健身中的禁忌;他们了解残疾人在体育活动中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能够较好的区分运动小强度、中强度、大强度,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掌握控制残疾人运动中“二次”损伤的方法,将残疾人的辅助器具和体育运动结合起来的知识更是缺乏;指导员虽说都经过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可以正确解读残疾人体育政策法规,但是在运用评价工具、以及解释健身效果方面的知识仍旧了解较少,且不够专业。调查中也显示,不满足现状,始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储备的指导员所占的比例也达到了71%。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对于指导员来讲,与残疾群体接触的时间越长,他们越能了解残疾人的实际诉求,所以对于多数指导员来讲就能够很轻易地做到甄别用于宣传残疾人体育健身信息的有效性,并且能够从成功的健身活动案例中获取启示;但是对于每个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在满足残疾人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考虑到每个残疾人伤残程度不同、致残原因、康复的程度不同,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的运动处方对于这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来讲是有很大难度的,再加上从事残疾人体育工作的年限并不长,很难做到在执行运动处方之后,不断修正、调整运动处方,在执行和调整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中也存在诸多障碍。他们更多的是做好残疾人健身中的安全保障、需要残疾人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是否执行他们提供的健身方案。
结合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对于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养的数量和途径,我们不难发现,现如今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存在的问题与其人才培养的模式有重要的联系,随着北京市残疾人体育示范点的逐步增多,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需求也越来越专业化、标准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残疾人体育康复的需要,实现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笔者针对当前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近几年来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重视程度确实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残疾人体育基层工作者的关注度却不高,当前的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岗位仍旧一人身兼多职,待遇问题普遍偏低,人才的流动较大。笔者认为做好残疾人体育健身工作,需要真正的留住基层优秀的人才。虽然我国面临着极大地指导员岗位空缺难题,我们急需要解决的不是盲目的增加数量,不求质量。政府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制定该岗位人才的培养标准,明确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如何提升人员在该岗位的胜任力等问题,打好基础工作之后进行人才孵化,可能更适用于当前的国情。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既需要有跟残疾人工作的经验,还要具备专业的体育健身知识,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岗位却需要多元的知识结构支撑才能满足岗位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对于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养都是以培训班的形式进行,培训结束后即可上岗。对于现有的在岗指导员,我们需要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同时要了解当前残疾人体育健身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来对现有人才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定期开展培训和学习,提升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对于健身工作的指导能力。
总之,当前残疾人体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真正做到惠及每一位残疾人,需要充分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精准的体育服务。作为基层残疾人体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一方面要来自于政府的支持,为其提供较好的工作保障,充分调动其在该岗位上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需要指导员自身发挥主动性,增强体育康复的意识,加强学习,做好残疾人体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