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琪,谭志刚,贺仕刚,吕新姣,谭 栖
(南华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生招生规模扩张,人们对于本科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关乎高素质人才产出质量,重视大学教学学术也成为了各大高校创“双一流”品牌的发展重点与策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教学学术更能体现“双一流”大学培养人才的品牌效应,重视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办好本科满意教育的关键,推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国外学者博耶[1],在大学教授工作的重点提出,大学分为四种学术,即发现学术;整合学术;应用学术;教学学术。把教学学术看作是一种学术研究,崇尚教学学术,赋予教学与科研同等地位,转变了传统的教学和科研对立局面[2]。国内外学者对高校体育教学学术内涵阐述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其中包括学习能力(运动技能与体育理论知识)、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开发与新颖的教学模式)、沟通能力(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融洽)、科研能力(实验技术与逻辑推理)、教学能力(教学设计、组织能力、课堂气氛)、基础知识能力(计算机、英语等级)[3]。体育教学学术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了全面的教学能力,以体育课为载体,教学方法为媒介,创新有效地传授学生教学观念与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学术认识不足。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教学学术性的认识,还停留在向受教育者机械化地传播运动技能知识的程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体育理论基础知识仍需加强。调查高校体育教师培训进修内容大多数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研究培训很少开展,虽然短期进修可以丰富教师上课内容,满足内在需求,但是像这种照搬内容方法传授给学生,被动学习显然是不合理的。体育课作为高校一门公选课,教师教学任务非常重,在完成“量”的同时,“质”就很难确保,不利于教学学术发展。
“教学”与“科研”二者分离。国内外学者对教学学术研究甚多,其中部分大学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理解过于强调二者的差异性。部分大学教师被定义为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两种角色,教学人员一心以教学为主,视教学过程为核心职责,将拟定的教学内容知识传播给学生,“流水式”教学使教师忽略了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研究过程,舒尔曼[4]的研究中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反思式的探究活动,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自身接受能力状况,还要考虑各环境带来的效果,以及课后总结、反思到教学中去。科研人员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实验研究,发现真理,以发表论文、著作、专利、科研成果、申报课题、技术项目等为形式,得到学术界认可,促进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奋斗,但花在教学方面精力远远不够,认为教学意义不大,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能获得实质性财富。如果一再强调二者个性问题,忽视本科“教学”与“科研”的一致性原则的话,将脱离了大学教育为本的终极目标,遏制了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
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评价教师业绩和教学能力的一种长效机制,目前,“重科研,轻教学”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得科研者得天下”已成为教师追求物质奖励的主要途径。在学校奖励方面,科研方面以论文形式、著作、专利、科研成果、申报课题、技术项目等为主要业绩奖励;教学以课时工作量、班级量进行奖励,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两者业绩值不同,科研业绩值比较高,科研工作者得到的物质奖励远超过教学工作者。在评聘方面,多以课题数量,论文篇数,项目难易程度为标准,折合成量化进行职称竞争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教学方面竞争优势不大。在教师精神层面上,管理层更是用科研成果来评价教师的能力,将科研水平好的教师视为核心骨干教师,科研工作者获得至高无上的声望和地位。科研成为了体育教师的“主业”,教学却成了“副业”,主次颠倒,降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难以保障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学术理念。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发展,重视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及时反馈,用理论与实践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运动,研究教学过程并进行探讨,才是体育教学学术的本质。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指导学生锻炼。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培训,而且要不断丰富体育教学理论,自觉揣摩教学事物,积累教学经验,集中利用好教学资源,全面考虑学生将面临的突发因素,确保每堂体育课的质量,不要一味追求完成课时量,可适当减轻教学任务,精心安排教学过程,重新认识体育教学学术,创造全体师生的放心课程品牌,提高体育教学学术水平。
科教融合,构建体育教学学术共同体。体育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科研”与“教学”的观念,不能将二者分离,既不能将教师单看作是一名教学人员,也不能给教师定义只为科研人员,要同时具备教学学术与科研学术能力,为体育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站稳根基。“科研”与“教学”互相交叉融合,合二为一,科研理论成果可以促进教学,为教师转化为最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用科研出来的数据成果去指导体育训练,选材,提高竞赛成绩。教学同时又丰富了科研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新事物,带给科研灵感,帮助学生寻求新思路,为科研所用,达到教学丰富科研,科研促进教学最优效果。
构建体育教学学术共同体,搭建互动交流学习平台。科研成果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模式,达到成果资源共享目的,促进科学研究发展。同样,教学学术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第一要义,几所高校共同联合成一个学术圈,通过赛课、看课、评课、教学反思等形式,给予高校体育教师一个学习、观摩、竞争的机会,交流心得,探索教学奥妙之道,总结并记录好存档,可供学术共同体教师资源共享。也可跨学科专业化合作,高校体育教师应敢于“走出去”学习不同学科教师的授课方式,其中特有的课堂气氛,教法与学法,教学创新与特色,教学效果,教师魅力等有利的教学智慧,引入体育课堂中去。对那些考虑不周的环节进行认识与反思,以避免在体育课中发生类似的事件,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反复促进教学学术水平。
完善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的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投身教学学术事业。首先,要尊重体育教师学术自由权利,落实学术自由政策,在不违背教学大原则下,让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方面获得更多的教学权利,自主创新,自主发挥教学过程,充实教学内容模式,提高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热爱体育教学工作,将其看作为一种荣耀、成就、责任。其次,要保障体育教师工作待遇条件,强化教学学术的地位,加大教学成果奖励范围,组织教学竞赛活动,具体而言,可组织体育教师申报“放心课程”,“优质课”,“金讲台”,院、校、省教学比武等活动,增多教学奖励项目,重视教学竞赛名次的分量,授予科研与教学同等的业绩值,适时提高课时系数,改善教师超课时费,引导体育教师回归本科教学。另外,评聘职称、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应全面评价教师是否合格,既考虑科研学术方面,还需考虑教学学术方面,支持教学改革工作,响应新教改政策,发表教学方面的论文的体育教师重点发展,在竞争同等条件下,更看重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教学工作达到标准者可优先晋升。对那些教学学术能力欠缺,教学态度不好,学生评价分数较低,学习效果较差,没有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年度出现教学事故的体育教师不予通过评选。管理层还要对科研人员与教学人员一视同仁,给予教学工作者更多的精神荣誉,尊重教学人才。在教师岗位上(教学型人才、科研型人才、教研型人才),引导体育教师走教研型人才道路,扮演科研、教学两个角色,合理分配二者精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研型人才任务,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崇尚高校体育教学学术,重塑体育教学中心地位,推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学术理念;科教融合,构建体育教学学术共同体;完善体育教师教学学术评价的激励机制,鼓励体育教师投身教学学术事业。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育教师教学学术制度,是本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