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公共体育课程的创新研究

2019-01-18 03:08崔久剑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教学内容思政

张 艳,崔久剑,胡 琦

(1.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2.苏州体育运动学校,江苏苏州 215006)

全国高校思政会议提出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体育课作为大学重要的公共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同样要落实这一精神。需要从为什么教,弄明白“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教什么,弄明白“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怎样教,弄明白“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方式方法等三个方面,探索体育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途径。

1.“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1.1 是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提出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2017年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的讲话中强调“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以上三项重要精神,我们可以理出三个关

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必须推进各类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政教育的目标同向同行、不可分割。所以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其应有之义、必由之路。

1.2 是弘扬体育精神挖掘体育课程人文内涵的需要

“课程思政”体系的架构,必须打破思政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藩篱,要根植各个学科的特色,找出专业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而体育在思政教育方面有其突出优势,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讲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培养意志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从理论意义上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体育精神的内在需求,从实践意义上讲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挖掘体育课程人文内涵的重要手段。

1.3 是结合体育课程现状解决三项主要问题的需要

当前体育课程面临三项突出问题:在教学理念方面。过度追求技术动作、达标成绩,将体育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运动训练,忽视了体育的真正内涵。在教师综合素质方面。部分高校没有将体育教学提高到与其他专业学科相同的位置,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视不够,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因循守旧,除运动训练外不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重户外教学轻课堂理论教学,重技术动作讲授,轻体育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授,重速度、标准、力量,轻团结、合作、竞争体育精神的贯穿,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展现体育的深刻魅力,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2.“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要弄明白教什么

2.1 围绕体育强国梦教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中国梦在体育领域的具体反映,就是体育强国梦。体育发展史表明,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百年奥运梦想成真”,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中国体育承载的不仅是运动员的个人荣辱和体育某个项目的兴衰,更多的是人民健康的优劣、国家形象的好坏、民族

精神的聚散。所以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梦的论述融入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中国梦”“体育强国梦”“全民健康”“健康中国”“体育强则中国强”等重要观点及思想,让体育梦在实现中国梦中发挥积极作用。

2.2 围绕体育历史教文化

体育有着和人类一样悠久的历史,体育历史、体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亦是如此,在古人的“六艺”教育中,其中“射、御、舞”就包含体育的内容,实现了体育与美育、德育的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由此一点,我们就可看出体育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文化现象,而且也反映出体育本身就是文化,是开展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2.3 围绕体育理论教知识

当前体育教学普遍存在忽视理论课的情况,一方面是课时少,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而体育理论课在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是拓展体育教学内容,传授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以及健康知识、心理知识等。当前体育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包括体育理念的更新,运动技巧的创新,运动与医学、运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等都有着新进展、新发现,

这些内容都是体育教学必须关注的领域,而且相当部分需要通过以理论的形式向学生讲授,让学生不仅仅掌握运动的技能,还要学会体育的理念和贯穿其中的健康知识。

2.4 围绕体育锻炼教精神

体育的核心是开展运动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体育课程的大部分教学安排也是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这无可厚非,但往往产生的不良倾向是将体育却变成了单调而枯燥的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教育相对缺失。而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它由体育运动所孕育,但又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其中体现的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精神内涵,对提升人的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体育教学中必须讲到、讲深、讲透并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

3.“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教学,要弄明白怎么教

3.1 立足学生做到全面融入

要融入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就应纳入思政教育理念,做到思想政治融入培养目标、融入课程设计、融入教学环节,并提出明确要求。要融入教学计划,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体育理论课所占比例,在日常教学中恰当渗透体育精神与体育文化,增设一些和人文知识有关的理论课程。要融入教学设计,体育教师在教授每一个运动项目时,要将与之相关的体育理念、体育历史、体育文化作为授课内容,巧妙地融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

3.2 立足教师提升育德能力

教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取向的关键,只有教师在政治上有高站位、在思想上有高水平、在道德上有高水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高效地将思政内容传递给学生。要切实提升教师德育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把德育意识培养纳入到教师日常培训体系,为体育教师量身设计培训课程。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鼓励教师学习体育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提升教师的价值教育能力。要增强教师的人格影响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3.3 立足课堂增强教育效果

课堂是体育教学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课堂内容设置要从大学生的求知需求出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注重“术道结合”,深度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中要丰富教学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团队竞争等新式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话语和知识传播的有效性,促进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和学习,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认同,以“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的提升。

3.4 立足课外丰富德育形式

体育课程是为数不多学生在业余时间还能广泛参与、自觉参与、乐于参与的课程,利用好体育这一特色能有效提升德育的覆盖面。要组织学生体育社团,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普及体育文化知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体育真正的内涵和魅力,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要开展好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把促进青年学生强健体魄同坚定理想信念贯通起来,把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同服务学生素质拓展统一起来,把推进“三走”活动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发挥体育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立德树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教学内容思政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真正的体育精神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