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明,王治维,孙 杰,宁 艳,雷 冲,王 锦,赵 凯,图门巴雅尔,付国兵,白艳艳,赵胜杰,雷宇平,韦欣捷,王仲兵
(1. 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 030027;2. 晋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晋中 030600;3. 榆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榆林 719000;4. 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5.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重要传染病。猪感染发病最为多见,是重要的病毒贮存宿主和传染源[1],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猪群感染PRV后,其临床症状因性别和生长阶段不同而异,如:母猪感染后常出现返情或屡配不孕;怀孕母猪易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幼龄仔猪表现为腹泻及神经症状,死亡率可高至100%;育肥猪表现为生长迟缓,饲料报酬降低等[2]。北美和欧洲的许多国家通过实施严格的PR净化计划,通过大规模的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野毒抗体监测,以及淘汰阳性猪只、加强生物安全等综合防控措施,已成功在家猪中净化了该病[3]。我国也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4]中,将PR列为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病种。
PR作为仔猪死亡、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5]。为了解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PR场群流行率,找出规模猪场母猪群PRV感染的风险因素,本研究通过血清学检测和问卷调查,对晋中市75个规模猪场开展了横断面研究,以期为规模猪场PR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防控建议。
个体水平:血清检测为PRV gpI抗体阳性的母猪,为阳性个体,无抗体的为阴性个体。
场群水平:场内有1只及以上阳性个体的场群为阳性场群,无阳性个体的场群为阴性场。
采用横断面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将晋中市所有母猪存栏数量为100头及以上的规模猪场作为目标群。由于母猪是PR的高风险群[6],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单元是规模场的母猪。
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策略:第一阶段,确定猪场的抽样数;第二阶段,确定猪场内母猪个体的抽样数。
1.3.1 第一阶段 使用WinEpi流行病学软件,设预期群流行率50%、置信水平95%、可接受误差8%,采用估计流行率方法[7],计算抽样猪场数量为51个。对全市75个符合条件的猪场进行编号,通过在线随机数字发生器,抽取51个猪场。
1.3.2 第二阶段 使用WinEpi流行病学软件,设预期个体流行率10%[5]、置信水平95%,采用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计算出抽取个体数量为30个。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按照一定的间隔,抽取定位栏中的母猪个体,间隔数量n=母猪存栏数N/30。
采用IDEXX公司的PRV gpI-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母猪野毒感染抗体检测,获得本市规模猪场PR场群表观流行率。试验的敏感性(Se)为98%,特异性(Sp)为99%[8]。
设计“晋中市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风险评估调查表”,对规模猪场基础信息、地理位置、生产管理、消毒措施、免疫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
1.6.1 场群流行率估计 场群表观流行率(HAP)=阳性规模场数/总抽样规模场数。场群真实流行率(HTP)计算公式为:
HTP=(HAP+HSp-1)/(HSe+HSp-1),HSe=1-[1-
p×Se-(1-p)(1-Sp)]n,HSp=Spn。其中p为群内预期流行率,Se为试验的敏感性,Sp为试验的特异性,n为场内猪只抽样数量。
1.6.2 风险因素分析 将血清学检测结果和问卷调查中收集到的猪场饲养管理信息,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疾病状态和每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关联,通过卡方检验,筛选出P<0.05的变量,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次调查的51个种猪场中,母猪存栏数在500头以上的猪场占25.49%(13/51),存栏数在300~499头的猪场占21.57%(11/51),存栏数300头以下的猪场占52.94%(27/51)。从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看,37.25%(19/51)的猪场方圆3 km内有其他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分别有45.10%(23/51)的猪场1年内引进猪只和引进公猪精液(表1)。
对来自51个场的1 530份血清样品进行PRV gpI-ELISA抗体检测,发现28个场的523份样品为阳性。群表观流行率为:HAP=28/51=54.90%,计算得出真实流行率为40.90%(95%CI:27.3%~54.5%)。
2.3.1 单因素分析 对调查问卷中收集的 22个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到 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方圆3 km内有其他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为风险因素,“引进猪只检测PRV感染抗体和1年内引进公猪精液”为保护性因素(表2)。
2.3.2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出单因素分析P<0.05的3个因素:“方圆3 km内是否有其他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X1),“引进猪只检测PRV感染抗体”(X2),“1年内引进公猪精液”(X3)。对这3个因素应用SPSS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X1与X2之间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0,故舍去X1,将其余两个因素纳入Logistic模型分析。多因素入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是X2(表3)。拟合方程:LogP/(1-P)=2.303-3.401X2(-2LL=12.129)。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658~1.000),见图1。
表1 问卷调查结果
表2 传播风险因素单变量分析结果
表3 传播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图1 回归模型的ROC曲线
相关资料表明,仔猪PRV gpI抗体呈阳性并不代表其感染了PRV,也有可能是母源抗体。而且,母猪群带毒是PR净化的最大障碍,如果猪场不能控制后备母猪的PRV感染,则很难控制和净化PR,为此对母猪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更具意义[9]。
免疫PR疫苗可以使猪群形成有效的保护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临床发病和降低经济损失,但不能完全防止病毒入侵,也不能清除已经感染的病毒。因此,PRV净化绝不能仅仅依赖疫苗,gpI抗体监测、及时淘汰阳性猪只和加强生物安全等综合措施也非常重要。同时,开展PR场间流行风险因素系统研究,找到PRV流行的主要风险因素,将有助于PR防控和净化。
“1年内引进公猪精液”是本次研究找到的保护性因素,原因可能为引进公猪精液的养殖场更加注重病原学检测等生物安全措施。
本研究只抽取了晋中市的51个规模养殖场,因样本量较少,在数据分析时可能没有找出所有的风险因素。所有检测样品均为猪场技术人员采集,工作人员未能进场,在抽样环节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选择偏倚。此次问卷调查前,虽然对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问卷回收率为100%,但依然存在回答问卷不真实的情况,有些养殖场1年内未引进精液,但还是填写了引进精液时进行病原学检测。此外,由于部分猪场经纬度填写不全,因此未能对PR阳性场进行空间分布描述。
本次横断面调查显示:山西省晋中市规模猪场PR群体流行率较高,达到40.90%(95%CI:27.3%~54.5%);“场区周围3 km内有其他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是重要风险因素,反映出饲养密度对疫病防控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新建养殖场要与其他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持安全的养殖距离;“引进猪只时检测PRV感染抗体和1年内引进公猪精液”是保护性因素,因此规模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在引进种猪和公猪精液时一定要进行严格地PRV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