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进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是实施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主阵地。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价值观;和敬
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是对伟大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言文字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我校在发展理念上,形成了“和敬”文化体系,这就使得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和敬”文化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校的“和敬”文化,核心就是“以和立德,以敬树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推动与“和敬”文化相融合。
一、心理活动与“和敬”文化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心理活动。在课堂上,学生以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参与教学,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和敬”文化所倡导的谦和、虔敬,正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前提。赞可夫曾经说过,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例如,《囚绿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表达形式上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绿色比作“绿友”。全文结构紧凑,语言生动,读来朗朗上口。课堂教学上,我设计了“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和敬”心理教育重点,和“充分让学生读,在读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和情趣”的“和敬”心理教育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整个课堂沉浸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之中,春风拂面,沁人心脾。
二、语言艺术与“和敬”文化
语文教学是语言艺术的教学体现,教师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于漪曾说:“语言贫乏,干瘪无味,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大忌。”教师是人类精神财产的重要传承者,理应深入学习语言,用知识的源头活水滋养自己,不断地丰富词汇,充实语言。描写叙事,流光溢彩;阐微探幽,透辟深刻。
例如,《春》是一篇经典写景散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导入语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绿意盎然、春风清拂、遍地花开的美景;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无比的喜悦在内心荡漾。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用美妙的画笔描绘着动人的春天。白居易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大家熟悉的”,优美和谐的教学语言,自然开启了学生求学的心智,敬意悄然浮现。
三、启迪思维与“和敬”文化
语文课堂,是思维的课堂,有思维的语文课堂,才是健全的。思维是语文学习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智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教学活动及实践中,我们要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全方位地体现语文课程对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等诸方面的作用。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和谐的身心状态得以持续,从而达到健全、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
所以,在“和敬”文化的指引下,教师恰当运用“和而不同”来开启学生思辨思维的大门,学生自然学会“敬天爱人”来张开人生启航的风帆。“和敬”文化推动思维的启迪,思维拓展又实践着“和敬”文化的理念。
例如,思维活动与观察体验是紧密结合的。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许多重要的思维活动都是从观察开始的,而学生在写作等语文活动中遇到的一个困难就是不会观察,无话可说。因此,在《动物游戏之谜》的教学中,在阅读文本了解了几种动物游戏与生物活动的关系后,就指导学生课外练习观察动物,尝试根据自己家中宠物的游戏情形,对动物行为做出分析,完美实现了“和诗文,敬自然”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是文化的课堂,“和敬”文化理念对于构筑文化课堂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一种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敬天地,敬自然,敬人心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进一步改进,不断创新,坚持实施鼓励性评价,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力追求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让语文课堂成为“和敬”文化成长的一方乐土。
参考文献:
[1]周昂.語文学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学语文,2019(3):22-24.
[2]陈鸥.湖南农村小学科学师资现状分析[J].科技视界,2017(18):92-93.
[3]雷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3):100-101.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