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2019-01-17 06:00席永红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写作能力小学语文

席永红

摘 要:首先从新课程改革特点、传统教学缺陷等角度入手,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其后,围绕合理实现内容拓展延伸、注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两个方面,重点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写作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生本教育、兴趣教育等理念逐渐融入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当中。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行讨论研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基础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改革特点:第一,改变传统教育中偏重知识传授的落后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改变传统教育中“难、繁、偏、旧”的课程结构,关注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兴趣化发展;第三,改变传统教育中单一化的学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1]。

在此背景下,我國传统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落后性与缺陷性。一方面,语文教师更加倾向于对学生进行单向化、统一化的知识输出,在降低教学针对性的同时,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案流程相对固定,很难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与自主探究兴趣,进而难以长时间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导致学生搞小动作、溜号走神等负面行为的出现。

由此,为了迎合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改革特点,同时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支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到立足时代、积极学习,实现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策略和建议

(一)合理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的拓展延伸

从根本上来讲,语文课程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同时也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深层文化元素,并据此进行民俗、历史、节日等多种文化方向的拓展延伸,为学生文化眼界的广阔发展提供条件。例如,在教授《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师可从“泼水节”这一傣族传统节日出发,带领学生了解我国蒙古族、藏族、赫哲族等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与主要节日。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文化自信感与国家归属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动力。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结合教材课文的原著内容、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实现教学内容的外化延伸,进而强化课文的完整性,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例如,在教授《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将原著《故乡》的大致情节讲解给学生,并向学生普及出课文背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农民生活艰苦的时代背景。由此,学生便能了解到文中作者与闰土两人家庭阶级、生活水平的差异,进而深刻体会文中“闰土的心里由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段作者所流露出的悲凉而怀念的情感。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工作必须要加快转变“知识理论为重”的错误思想。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做好学生写作、表达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推动学生向着“知行合一”的综合型人才目标成长发展。具体来讲:

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从语言结构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进行语句的结构变化练习,以此提升学生的口语思维活动。例如,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出“小王穿上了外套”这一基础句子,并鼓励学生进行把字句、被字句等结构转换。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便可造出“小王把外套穿上了”“外套被小王穿上了”等句子。基于此,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将有意识地进行语构转换,进而逐渐掌握灵活化、变通化的口语表达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从语素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同字不同音”这一特殊语素情况的讲解。例如,“和”字有“h锓h蔓huò”“huó”等多种读音。对此,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和”字在不同读音下的含义差异,并教授出“和平”“附和”“掺和”“和面”等相应词汇。这样一来,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到汉字的独特魅力,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学生对多音字的应用偏误,为学生正确的口语表达做出保障[2]。

其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现阶段,小学生的写作思路、写作内容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这对小学生行文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可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名句、好句的仿写练习,使学生在仿写中逐渐掌握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而强化学生作文语言的艺术性,促成学生作文质量的优化提升。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进行“半自由写作”,为学生提供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故事文本,鼓励学生据此进行写作角度、写作主题的自由选择。这样一来,可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活动的思维灵活性与探究主动性,继而避免写作内容千篇一律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快实现作为现代教育者的“自我觉醒”,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通过拓展课程内容、强化实践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化、自主化的知识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何立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激趣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95.

[2]郭兴兴.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10):80-81.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写作能力小学语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