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度学习 提升学科素养

2019-01-17 06:00张进琴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进琴

摘 要: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对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原来对知识的机械识记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提升自身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趋势所在,尤其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深度学习的运用,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内化,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依据生活现象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力图浅显,尽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许多课文都是非常贴近生活实际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生活现象创设有效情境,开展教学,实现生活与经验的联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大还是小》一课时,可进行如下的设计:

老师:同学们,请睁大自己的眼睛认真看一看,这是一个什么字呢。

学生:(异口同声)“大”字。

老师:那么,同学们知道与大字相反的一个字是什么字呢?

学生:(异口同声)“小”字。

老师:(顺势引导)那么,同学们自己觉得是大还是小呢?

学生:(异口同声)小(大)。

老师: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小呢?

学生1:我自己还不能独立去上学……

学生2:我自己还不能穿衣服……

学生3:我自己一个人晚上不敢出门……

……

老师:同学们自己觉得有时大,有时小,那么你们到底是大还是小呢,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大还是小”。

在这里老师通过生活中学生自己的感受来导入新课,让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下有了联系,从情感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求知学习的愿意,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融合转化,为新课内容的展开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突破教材限制,拓展生活素材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有人说生活是大语文,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加以拓展,引进对阅读教学有益的生活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桂花雨》一课时,可进行这样的拓展:

老师:同学们好,现在是什么季节呢?

学生:秋季。

老师:好,秋季有什么最突出的季节特征呢?

学生:果子熟了,桂花开了……

老师:看来同学们都发现了,秋季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桂花飘香让人觉得秋天格外的迷人啊。下面请观察几幅有关桂花的图片。分别说说你眼中的桂花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1:桂花花小,但是香味很浓烈……

学生2:桂花还可以用来泡茶喝,我爷爷常常喝桂花茶呢。

学生3:桂花的颜色主要是黄色的,非常鲜艳……

学生4:桂花常常在秋季才开花……

老师:看来同学们对桂花了解得真是全面啊,那么桂花还有其他特征吗,请同学看屏幕上面的介绍。

PPT展示有关桂花的资料。

在这里导入新课时,重点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桂花入手,并及时在学生兴趣极浓的情况下,引入了有关桂花的知识,既拓展了知识面,又丰富了学生的经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了。

三、运用情感反差,调动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一般会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他们对生活中极具反差的事物感觉明显,在语文学习中可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假如没有尘埃》一课时,可进行如下设计:

老师:同学们好,当你们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板书“灰尘”)

学生1:我会觉得非常脏,因为妈妈让我们讲卫生,时常会用拖把来拖去地上的灰尘。

学生2:我也觉得脏,因为我们的东西放在外面时,不一会儿就落上灰尘,让人觉得不干净。

学生3:我们组打扫卫生时,也觉得地上的灰尘非常脏,要长时间去清理。

……

老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灰尘”是脏的罪魁祸首啊,你们不喜欢它,对吗?

学生1:一点也不喜欢……

学生2:谁会喜欢灰尘呢?

老师:同学们都认为灰尘是让人讨厌的东西,那么想过没有呢,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灰尘,会怎么样呢?

……

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与学生感情反差极大的情境,让学生在一致认为灰尘是脏的根源的基础上,表达了对灰尘的厌恶,接下来,话题一转,设置问题“假如生活中没有灰尘会怎么样呢”,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激情。

四、激趣设疑,唤醒智慧

本雅明曾经说过:“人是最富于情感的也是最富于理智的动物。”这句说话说明人是既具有感性也具有理性,二者同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学科有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唤醒学生的智慧,充分欣赏文本的审美内容,领略文本中的情感要素,浸润学生的心灵。比如在学习中,可结合文本的特点,引进音乐,通过音乐来营造气氛,唤起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美,欣赏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深度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学习中,运用深度学习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2]郭亦荣.深度学习的本质、困境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34):1-4.

[3]郭芬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共鸣[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3):70.

編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