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改创新

2019-01-17 08:47张晖宇张文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教改思想政治课高校

张晖宇 张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教改 问题

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他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8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关系能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充分发挥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恰逢其时,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前的思政课教改创新有几个关键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关注和把握。

一、高校思政课为什么要改革创新

(一)它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方位和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必然要求。高校思政课程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最直接、最深远,因此,高校思政课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势必因时因势而变,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科技信息的日新月异,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日益严峻:第一,国际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渗透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冲击加剧。特别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日益明显,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局”,其“颜色革命”的企图和步伐加速。他们打着所谓的“民主”和“人权”旗号,把高校的青年学生作为重点渗透对象。他们图谋用其政治观点、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对我们进行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渗透和围猎。整个社会,尤其是高校的青年学生深围在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大肆宣传西方价值观的环境中,而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在现象上又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诱惑力,再加上一些青年学生的鉴别力和是非判断能力较弱。从而,使得我们高校的民主政治教育本来就复杂的问题更加困难和复杂化。第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也必然发生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多样化,腐败和“黄、赌、毒”现象的存在,家庭和社会传统教育的弱化等一系列社会因素必然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高校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是传统经济社会条件下所难以现象的。第三,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加剧。青年学生是网络文化的主要受众,网络扩展了大学生的视野,增添了大学生自主选择性,网络文化正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以及政治态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和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世界走势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形势,正确对待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各高校自身所处的思政教学环境是思政课教改的内在要求

各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并不是整齐划的,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身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现状。同时,还要准确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影响高校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受社会环境的共同因素影响外,主要有: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主要生源的差别(城市、农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学生的学习专业区别;高校的社会地位、办学层次、办学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思政课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实践水平的层次性,在青年学生认识和实践问题上注意分清哪些是带局部性的,哪些是整体性的;哪些是现象性的,哪些是本质的;哪些是主流的,哪些是非主流的等等。

二、如何进行思政课的教改创新

高校思政课教改创新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功能,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思政课对学生的魅力和吸引力,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围绕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如果没有一支在思想上、业务上都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思政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则难以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所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师资队伍建设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二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解决思政课师资队伍问题:一是强化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学习;二是在经济待遇上给予适当倾斜;如,北京市给思政课教师每月2000元的额外津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给思政教师每月1000元的思政津贴: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帮扶活动,通过“传、帮、带”等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与自治区教育厅从今年开始在全区高校开展“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让领军人才、卓越人才与骨干教师组成团队“手拉手”帮扶提升;四是支持、鼓励思政课教师通过攻读博士学位进修深造和访学交流,提升学历和业务能力。广大思政课教师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24字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练就过硬的教学本领。思政课教师要以渊博的知识、精彩的讲课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折服学生。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根据形势变化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多角度优化完善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将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小組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巧妙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构建高效优质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笔者在思政课的教改中主要做过如下行之有效的探索:一是探讨实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分组选出代表讲课,每堂课由学生先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又增强了吸引力;二是适当增加专题教学和专题讨论。有效的专题讨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掌握有关原理的基础上,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搞好社会实践教学。从我们近几年的社会实践教学来看,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四是注重运用多媒体和课堂派、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以及网络课程等多渠道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三)把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

思政课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制约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时代,受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异常活跃,他们非常关心国际国内的大事,对此,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者,既要敏感地抓住这些问题,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及时地把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适当地穿插在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善于释疑解惑,要对影响和制约学生接受理论教育的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和理论的说明。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过程中,每次先让试讲的学生以时事热点问题导入相关课程内容,该教改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思政课教改应把握的关键和原则

思政课教改的关键问题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是背弃现有的教学内容,而是及时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那么,如何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这就关系到对思政课功能的准确定位问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现阶段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因此,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应紧紧抓住思政课的功能定位,根据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充分地反映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及时修改、完善教材内容。然而,思政课的教材建设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与时俱进。

高校思政课的教改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原则,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即,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既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更需要高校内部提高责任意识并能够切实担当作为,需要思政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的相互配合和开拓创新。只有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四育人作用,才能实现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教改思想政治课高校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印刷色彩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