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层“微腐败”现象的预防及对策研究

2019-01-17 08:47宋斌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1期
关键词:微腐败腐败

宋斌

关键词腐败“微腐败”社会基层

随着国家反腐败力度的增强,打了老虎,也拍了苍蝇,同时也查处了多起“微腐败”案件,这些微腐败案件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基层干部大贪巨贪、范围很广、贪腐不断。作为基层干部是与老百姓最为接近的,是党和政府代言人,或者说他们就代表着党和政府也不为过。各种惠民政策都由这些干部来解读和执行。因此微腐败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找出其存在土壤,分析其存在原因,并在实践中寻求防微杜渐的方法。

一、微腐败的表现

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并在一定期限内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腐败问题仍屡禁不止。尤其从近几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以及相关的不正之风来看,微腐败已成为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和反腐斗争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微腐败虽小但影响极坏,它损害的不仅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削弱老百姓对党的信任度,更是青年干部的坏的导向。当前微腐败具体表现为:

(一)脱离群众

在基层,少数干部在位时表现出不作为、慢作为等慵懒作风习惯,不更正其作风懒散的坏习惯,在上班时间处理私事,不积极响应群众需求,对老百姓的办事要求不尽责,模糊在岗在职的职位责任以及淡薄其担当责任意识,这一行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当地基层群众进行的强烈反映。

(二)虚报贪领

这一行为多是发生在土地征收中资金流转或是“三资”管理、惠农的相关政策补贴、扶贫救济、低保资金管理及使用等方面,根据信息不对等,或根据村务选择性公开与否,借着群众维权意识薄弱等情况,少数基层干部竟把脑筋动到给群众的政府拨付款项中,并把拨款视为“唐僧肉”,肆意将国家强农惠民政策“好经念歪”,漠视党规法律从而发生贪腐行为。

(三)巧取豪夺

一些基层干部以父母官的心态,认为本是老百姓应该得到的粮补、危房改造等补贴款,分一杯羹是理所应当的事。

(四)侵占克扣

心存侥幸心理以暂存代管为幌子,克扣侵占“三农”经费或是侵占社区的集体资金,他们先以农村或社区的财务不规范、不完善为借口,后将集体资产储存到个人账户,试图瞒天过海。

(五)选择性执法

此类行为主要表现在基层执法人员选择性执法或随意性执法的行为,导致“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事件屢有发生,以权谋私、以案谋私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少数涉事干部更可能成为家族势力甚至是黑恶势力的代言人,以至于横行乡里,扰乱社会治安,动荡民心。

在复杂多变、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中,基层干部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有其根源的,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反腐败任重而道远。

二、微腐败及“微腐败”产生的原因

(一)微腐败的概述

腐败作为阶级社会所独特的社会现象,其危害巨大又难以根除,因此人们把腐败比喻为癌症,称之为政治之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首次提出微腐败,并强调微腐败是极有可能成为大祸害的。何谓“微腐败”,按照百度百科是指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手中的公职权力或者是利用在职在岗的相关影响力,在“小”事上以谋取私人利益为目的或给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失的行为,通常是在涉案金额在3万元以下的违法乱纪的行为,其实质仍是公权私用甚至是滥用。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专门对“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出了相关的工作部署,以求传递治理微腐败的强烈信号。之后在十九大、十九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并要求把治理微腐败深入引向全社会。

(二)微腐败产生的原因

上述的微腐败行为在基层干部的认知心理所占的分量比重过低,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情,如果事事计较怎能与百姓打成一片,久而久之,就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另外基层干部的组成年龄偏大,断档问题严重,除此以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法纪观念淡薄,贪欲心理严重:从心理学来分析就人面对贪欲和利的诱惑呈现的一种选择。引发犯罪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面对外部世界的各种诱惑,贪欲之心泛滥,继而在侥幸心理下易受不良利益驱动,引发权力观、价值观、利益观扭曲,群众观念慢慢错位,个人私欲逐渐膨胀,从刚开始的矛盾试探心理,逐渐理由充足,进而麻木久之则有了违纪违法行为。

二是基层的贪腐机会比较多:一般来讲,一个国家如果正处于体制或机制转轨期,制度漏洞比较多,加之一些地方对党务、政务、财务、重大事项等的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到位,反腐倡廉的监督渠道不畅通,群众的意见建议不重视,政策的宣传解释不深入,应该让群众了解的事情却避重就轻,应该让群众监督的事项却暗箱操作。《中国纪检监察报》曾经发过一文“反腐败不能像深深的海洋,上面九级风浪,下面却纹丝不动”这段话一针见血,直指上令不畅、基层一些地方消极反腐败,治党官党不力,有制度、不落实,制度成了“稻草人、纸老虎”,小的贪腐行为无人过问,形成社会巨瘤。

三是制约机制缺失,查处概率不高:基层在制度执行方面普遍存在不严谨、不完善,而制约机制又不明确、不规范,甚至形同虚设、存在漏洞。制度的缺位容易导致干部思想上出现病变,留下营私舞弊的空间,也变相导致权力运行的“随意性”,侵害了群众利益。一些党组织对党风的廉政建设以及反腐败工作的相关监管制度太过于浮于表面,尤其是面对一些农村的基层组织,权力在一些村干部社区干部手中相对集中,而制度执行失之于软,制约机制又失之于宽,导致一些腐败问题易发多发。

四是基层群众对“微腐败”的容忍度较高:腐败容忍度是指公众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贪腐行为。当前社会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状况,当事情没有涉及到自己的时候,他们痛恨官员获得不正当利益,痛恨潜规则,但是当和自己利益相关时,又希望靠关系、找熟人、走捷径。这样的利益关联增大了群众对腐败的容忍度。比如看病就医、子女入学、就业求职、工作调动等方面是趋向于请托送礼。

三、对于基层中微腐败防治的整理对策

俗话说千里长堤毁于蝼蚁,有效的遏制基层的腐败,才能够适时的推进基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此任务是整个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预防、遏制基层的贪腐行为,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身处基层的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律

我们经常看到身陷囹圄曾经的领导干部最常说的一句话“没有经受住诱惑,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就是自律没有做好。2014年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时告诫我们领导干部“对一切诱惑保存高度警惕……做到防微杜渐”。那么面对各种诱惑,如何才能做到自律呢?第一,要把好初次关,古人曾云“为官为人之道……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第二,把好小节关,领导干部要在生活中做到慎微,因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微腐败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可以说所有腐败问题,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中,一失足成千古恨”。第三,要把好亲情关。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社会人,当然应该重视亲情、友情,但是一定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亲情友情,什么是真正的关系爱护。千万不要为情所困、被情所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对待亲情的原则是:“念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我们的领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个原则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不分级别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

(二)要增强法律意识强化他律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方面,要加强对干部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培训、政策、法律宣讲等使其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承担履职的担当能力,要不断建立并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廉政教育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正确引导党员干部向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進模范典型进行学习。同时也要利用反面教材明纪律树底线,通过警示教育倒逼党员干部根除侥幸心理,坚定维护党纪国法权威的信念和决心。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优良家风家规,积极倡导文明新风传播正能量,同时积极化解基层干部失意之心,培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把作风好、口碑好、导向好、敢于斗争的基层干部向组织推荐,营造崇廉尚廉、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权力制约机制

要从源头上预防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时有发生,为了健全的运行权力制衡机制并完善强化监督工作,堵住体制转轨漏洞。

一是权力运行需制衡:梳理权力清单,深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推行权力运行过程备案和“痕迹”留存制度,保证权力运行有规可依,从源头防止腐败问题产生。同时,要加强对各领域近年来违法违纪及腐败案件多发点的研究分析,防范廉政风险。

二是政务公开要深化: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难度问题,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及时、全面进行公开,让基层财务更阳光,基层事务规范。同时要积极深入宣传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特别是群众的建议反映的问题矛盾要趁早趁小集中时间精力认真解决,让群众享有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监督渠道要畅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信访问题。通过拨打政府热线、举报电话、公开政府网站等平台,合理拓展拓宽群众的监督渠道,并采取重点约访,或者带案下访、走访群众等亲民的工作方式,做到各级部门掌握并了解实情、做到追根溯源、以求快速处理,以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彻底铲除微腐败的滋生土壤

一是利用大数据借助舆情监管、巡察督查检查、审计监管等形式,加强发现挖掘线索和跟踪排查线索的能力,提升线索搜集的数量和质量。

二是发挥部门合力,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坚持问题线索进行集体研判,建立相关线索处置、合法合理运用证据、正确安全的进行案件移送等方面的协调衔接机制,做好监督、调查、处置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做到查案必严,持续维持高效的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秉持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态度去处理相关违纪违法的案件,对失职失责的将一律严肃追责,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两个责任到人。完成打通责任到人的“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正确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发展趋势,严肃查处“神经末梢”贪腐问题。从而形成党员干部积极工作,不愿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态势,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面对各种诱惑要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

猜你喜欢
微腐败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此种腐败何时休
莫让“微腐败”酿成大祸害
治理基层“微腐败”的思考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