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基
摘 要:本研究以中国核新西兰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为基础,以二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与新西兰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进行比较,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提供理论基础;总结各国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为我国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 新西兰 体育课程
绪 论
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一切都取决于基础教育的质量,基础教育的改革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人才的竞争不仅仅是智力竞争,还应该包括各种非智力因素在内的竞争,国民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关系到竞争的成败。因此,增进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由于体育课程具有增进健康、促进体能发展的积极作用,世纪之交,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國家在相继启动了包括体育课程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为了应对21新世纪发展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创新人才,我国于1999年6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此背景下,我国新世纪的体育课程改革由此启动。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需要我们拥有国际视野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中国与新西兰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主要研究对象,对两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标准进行比较,论证体育课程具有文化品性,体育课程的不同之处反映了两国不同的文化基础,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提供理论基础;总结两国国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为我国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帮助。
研究意义
总结两国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取长补短,为我国体育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一、课程与体育课程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倾向于吕达先生对课程概念的界定。即:从课程的内涵理解,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一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材与内容及其进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某一门课程。从对课程层面的划分来理解,课程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是课程计划(也称课程设计);其次是分科课程标准(也称教学大纲);再次是课程内容。我国2001年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念的界定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之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描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二、文献综述
党林秀(2015)对新西兰 《健康与体育课程》进行了解读,提出我国在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渗透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标准、教学方法、评价等提出了建议。高嵘(2006)对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改革及《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做了评介。针对当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指出课程改革应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应有根植于现实的土壤,应有针对性、连贯性和操作性、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和评估调节机制,应重视学科价值的挖掘。
新西兰体育课程的特点
(一)健康与体育课程的以健康为中心
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紧紧围绕健康为中心。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宗旨强调的是通过在健康和运动环境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个人、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此“健康”是毛利人的幸福哲学,包括心理健康、心灵健康、身体健康和家庭健康4个维度,体育只是实现“健康促进”的一个方面。1999 年之前的体育并不在国家课程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中,经体育教师的强烈呼吁,1999年更名为“健康与体育”。而且,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健康与体育”由1999年关键学习领域的最后一位上升为2007年版中的第3位,从地位的演变来看,“健康与体育”是从健康教育发展而来的,其中心内容为健康。
(二)不再强调课程的分类
首先,现在用“健康与体育”代替之前的健康、体育、家政3个主题,其次是体现在1999年、2007年版的课程关键学习领域的描述中使用了很少的概念进行界定,不在强调内容的具体分类,教学设计目的强调的是结果不是内容, 2007 年版的课程标准表现地更为突出,仅仅强调了对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但事实上,这种分类的弱化并未降低身体活动的价值,只是不再预设知识、技能和活动而已,而是更加注重课程的融合和整体教学效果,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的培养。
结论与建议:
1、主要结论
(1)增加健康、将体能和运动技能发展并举、突出体育的社会教化功能、终身体育是两国体育课程的共同目的,反应了课程的本质特征。
(2)中国和新西兰体育课程改革均有弱化具体运动项目学习,以运动项目带动课程内容的趋势,可选择的具体运动项目更加丰富。学习领域的范围更偏向于关注个人、社会和环境健康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