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凤,张胜行,余剑,余宗阳,肖扬,张晔智
福州总医院 a. 伦理委员会办公室;b. 医务部科训科;c. 肿瘤科;d. 信息科,福建 福州 350025
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是指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需要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1]。SAE报告是临床研究中保护受试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评价干预措施安全性的重要数据。根据规定,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SAE,研究者应立即对研究者采取治疗措施,同时在24 h内通过传真或现场递交的形式,向申办者、伦理委员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多部门报告[2]。伦理委员会对SAE审查的时效性和监管对于受试者保护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对药物临床试验监管越来越严格,真实、准确、及时地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3]。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4G时代的来临,基于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技术的移动医疗发展迅速,移动医疗的发展为伦理审查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契机,使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手段对SAE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管理有利于破解当前SAE管理面临的多项难题[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SAE上报和审查有着相对严格的管理规定。在医院实际工作中,传统的SAE报告过程存在流程多、时间紧、审查急的特殊性,常存在SAE漏报、报告时间不及时、报告表填写不规范、SAE描述不详细、上报回执收集不完整等问题[5],严重影响试验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漏报与迟报现象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研究者与受试者沟通不及时,导致一些随访受试者的SAE时隔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被发现上报,造成严重方案违背。
(2)审查效率低下。传统审查模式为书面材料审查或会议审查,需多人签字,逐级上报,程序繁琐,常有客观原因导致SAE报告无法及时审查的问题时有发生,严重者会耽误临床一线的危机情况处置。
(3)审查质量无法保证。我国法规要求申办方需将一定时间段内所有中心发生的安全性事件(SAE、SUSAR等)汇总,以周报、月报或季报的形式向各中心提交,目前多采用纸质文件获取、收集、审核、及传递数据的方式完成,但由于临床人力资源紧张且汇总上报的材料较多等现实问题,不仅给文件的传递造成困难,也给专家筛选重要信息造成不便,影响到临床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对药物安全性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6]。
(4)信息安全存在漏洞。受试者隐私属于受试者权益保护的一部分,国家对受试者权益的保护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研究过程中因部分人员保密意识不足且缺乏相关的培训,使得受试者的信息常处于裸露状态。纸质材料繁琐的递交与审查流程,涉及环节多且无相应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容易造成受试者信息的泄露与遗失,给信息安全管理带来困难。
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率以及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7]。因此为解决上述报告不及时、审查不及时、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完整等问题,我们通过优化软件设计和运用远程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改善伦理SAE审查的工作现状,提高审查质量,最终实现受试者的生命权、隐私权等得到保障。
HTML语言是当前网站编程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具有易用、快捷、跨浏览平台等特点,作为最新一代的HTML5不但弥补上一代HTML的不足,页面效果基本与Flash、JavaFX等同,所以在自适应网页设计、即时更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运用HTML5技术进行移动互联网开发不但高效且通用,直接使用跨平台在WAP端抓数据,大大降低研发和维护成本,节省流量,其Web Storage API技术比Cookie功能更强大,其不受数据大小限制,有较好的弹性和架构[8-9]。HTML5已成为移动应用跨平台开发的主导工具。
系统采用Hybird APP技术结合HTML5设计开发微信公众平台,以MVC模型实现服务器后端功能模块,构建了移动应用前端以HTML5等语言结合单页面应用模式的框架,利用Microsoft Sever 2005建立数据库。应用程序通过定制端口与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系统对接,实现信息提醒与信息推送。通过RSA加密、随机AES私钥的加密方式来实现移动客户端的保密通信(图1)。
图1 系统架构
管理系统实现分权分域管理,灵活分配人员职责与权限。研究者可在线填写SAE报告后一键提交,伦理办公室即管理员负责受理,伦理委员负责审核。系统逐级递交实时记录,系统支持报告录入、分派处理、结果反馈功能(图2)。
图2 信息化管理前后SAE审查流程对比图
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报告填写、录入、上传、落实与反馈、线上沟通、跟踪提醒、实时接收、数据统计、自动生成报表、系统管理等功能(图3)。
图3 功能模块
(1)报告的填写、录入及上传。导入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表,研究者可在线填写提交,也可直接上传文件,系统自动识别,对信息填报不全的不能进入后续审查,只有符合规范的审查材料才能成功上传。
(2)报告落实与反馈。秘书受理提交的文件并决定审查方式后提交给相应的委员进行审查,审查结束后,委员根据页面选择审查结果(同意、要求修订试验方案或受试者知情同意书、要求进一步采取保护受试者的措施、终止或暂停已批准的研究),系统自动第一时间将审查结果进行反馈。
(3) 跟踪提醒服务。SAE报告包含首次、随访、总结报告,系统对每一例SAE进行跟踪直至总结报告,申办方、研究者可实时跟踪审查进度。通过微信页面消息及提醒,严把各环节时间窗。
(4)数据统计。系统对每个项目发生SAE的例数、上报时间、相关性等进行统计。对外院安全性报告分类统计归纳,以便委员快速查找重要信息,掌握项目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的总体情况。
(5)自动生成报表。微信页面提供审查要素、审查意见等栏目,委员审查时通过选择相应选项完成对项目的审查,系统根据审查结果自动生成审查工作表供委员打印签字后提交伦理办公室存档,以备日后检查。
(6)线上沟通。申办方、伦理委员会委员、研究者之间设立线上沟通平台,伦理委员会委员在审查过程中对某些具体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因此针对有疑问的部分需及时与研究者沟通。其次研究者在试验进行过程中对于临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不确定是否符合伦理要求时,也可通过此平台咨询伦理委员会委员,以便及时得到有效的建议和反馈。
(7) 实时接收。CFDA要求发生的SAE应24 h内上报,系统提供实时接收功能,避免了传统SAE非工作日上报的不便,让不良反应能在第一时间内使相关者知晓,确保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同时这也是对受试者权利的保护。
(8)账户权限管理。凡含有受试者姓名、地址等个人隐私的数据在提交时均需隐去,以研究ID、受试者ID作为受试者信息的唯一标志,对受试者的个人隐私进行有效保护。研究者、申办者及伦理审查委员均需通过完成用户身份确认后才能查询,录入信息,通过信息化渠道,建立起更安全完备的信息存储系统。
(9)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为伦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其他用户信息进行管理维护,包括新增、修改、删除、重置、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用户组,并对不同的用户组赋予其职能相对应的功能权限,满足不同用户之间的工作需要。
传统的SAE上报模式流程复杂,研究者在其电脑填写严重不良时间报告后打印签字,交由主要研究者审核签字后由科学研究协作委员会递送到伦理办公室,伦理办公室受理审核相关信息后决定审查方式并将相关信息手工录入电脑,随后打印审查工作表并与递交材料一起送至伦理委员处审查,委员审查后将审查结果与材料送回伦理委员会办公室,伦理委员会办公室完成审查决定的传达。而微信由于具有操作的便捷性,交流的高时效性,信息推送的丰富性,消息发送的精确性,恰能很好的解决优化流程的问题[10]。一是免去了人工递交的繁琐步骤,二是简化了线上线下的过程,三是实现了信息准确便捷的提取。
对于一个伦理审查机构来说,其核心是专家委员,而这些专家多为兼职,一般由医学专家、药理专家、伦理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律工作者以及社区代表顾问等组成。伦理委员会委员大多数分散在不同学科,且项目繁多,大量的纸质文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11]。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伦理委员会委员能快速、准确地获取伦理相关信息,查找需要的资料,并及时与申办方研究者获得沟通,将传统需要5~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工作缩短至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大大提升审查效率,更好地发挥审查作用,受试者的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伦理委员会审查各项目的重点包括审查受试者的风险、规避风险和受试者知情权、同意权和隐私权等权益的保护等内容[12]。受试者的各种信息一般会被记录在病历报告表的试验文件夹中,患者要承担的风险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利益或者赔偿等都是私密的信息,纸质化的信息存储方式从某种层面上说,更容易泄露和遗失,使受试者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信息化平台可通过设计权限和密码并对服务器及微信接口格式进行加密,同时根据公众平台的应用账号、令牌、消息密钥进行加密解密,使受试者信息在安全模式下传递而得到有效保护[13-14],最终达到数据环境的优化。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只需将审查材料输入上传,委员可在任何有网络的地点通过密码确认查阅并下载项目,避免了纸质化工作的不便,打破传统伦理审查时间和空间的局限[15]。
微信是移动终端的重要信息接口,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基于HTML5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的、定制的医疗健康APP,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的有效应用[16-17]。灵活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技巧,实现微信客户端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安全对接,使传统信息管理系统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降低沟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成为医院职能部门提高管理水平的强力手段之一。